文 | 氨基觀察
這是一份不及預期的財報,引發的慘案。
7月25日,德康醫療發布二季報,收入同比增長15%至10億美元,環比增速下滑。
與此同時,公司下調了全年收入指引,此前其預計營收在42億-43.5億美元間,如今下調至40億-40.5億美元間。
一直以來,市場對于德康醫療都抱有極高的預期。即認為在其技術和商業模式加持下,將在CGM賽道收獲更多。
如今,當業績表現不及預期之際,雪崩了:財報發布之后,其股價盤后暴跌35%。
德康醫療遭遇了什么?
公司CEO坦言,雖然公司在二季度推進了幾項關鍵戰略舉措,但執行沒有達到高標準。
引發市場質疑與擔憂的是,德康醫療一直在擴大銷售團隊,如今卻要下調收入指引。這或許意味著公司目前新客戶拓展不順利,存量客戶的收入下降超過預期。
然而,對于公司的回答,市場可能并不滿意。在電話會議上,分析師提出了一連串的追問:
是否基礎病患者使用得更少嗎?
是否受到了“GLP-1”的影響?
是否看到雅培和美敦力占據了更多的市場份額?
從分析師的提問來看,"GLP-1效應"可能是他們更加關注的焦點。
盡管從結果來看,德康醫療的股價暴跌可能并非由GLP-1直接引起,但不得不承認,GLP-1恐懼癥已經成了大健康產業中的常態。
01 不可避免的擔憂
GLP-1是否會對糖尿病細分賽道,如CGM產生負面影響?過去幾年,市場對這一話題極為關注,甚至展現出悲觀情緒。
對于德康醫療來說,的確需要擔憂。
首先,從機制來看,GLP-1實現長效控糖的效果已經極為突出。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夠在沒有CGM的情況下,就能實現血糖穩定控制,那么糖尿病患者是否還愿意繼續使用CGM?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盡管CGM設備在持續進化,被巧妙地設計得足夠人性化,但定期更換傳感器和變送器仍是一件苦差事,并且還是一筆開支。如果能夠最終實現無CGM的目標,可能會激勵許多用戶嘗試GLP-1。
其次,在支付端,如果GLP-1證明了其糖尿病臨床管理價值,健康保險公司或許不太可能愿意繼續支付CGM。
正因此,德康醫療也被市場看作是GLP-1受害股。當然,這一結論是否正確還有待觀察。
事實上,過去德康醫療與雅培便先后發布了各自的研究,證實GLP-1藥物對于CGM的正向帶動。
去年9月份,德康醫療在其投資者大會上公布了其一項基于Optum保險的研究,稱強化胰島素使用者在開始使用GLP-1藥物后,CGM的使用量相比過去翻了一番,而基礎胰島素使用者和非胰島素使用者在使用GLP-1藥物后,CGM的使用量翻了近兩番。
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德康醫療表示,之所下調全年營收預期及毛利率預期,更多是因為,渠道調整、客戶調整以及雅培等直接競爭對手的沖擊,而并非GLP-1。
也就是說,盡管CGM和GLP-1處于“沖突”之中,但目前構成的威脅并不大,甚至在德康醫療等的描述中,GLP-1是有助于自家產品放量的。
02 GLP-1沖擊波
盡管被GLP-1顛覆的恐怖故事,暫未發生在CGM身上,但GLP-1沖擊波,已經對許多細分賽道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當其沖的就是GLP-1的直接競爭對手。除了降糖、減肥適應癥,GLP-1還在不斷擴張適應癥。
比如,禮來將推進替爾泊肽的心血管Ⅲ期臨床試驗,以及其在MASH、睡眠呼吸暫停和心力衰竭方面的后期研究;諾和諾德則正推進司美格魯肽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腎臟病綜合征以及心血管試驗的研究。
在MASH領域,市場已經預期大多數玩家,可能要活在GLP-1的陰影之下。
核心在于,GLP-1太能打了。接受高劑量替爾泊肽治療的試驗受試者中,有74%的患者在52周時無MASH且纖維化沒有惡化;即便是低劑量組,數值也達到了51.8%。作為對比的安慰劑組,只有13%。
這意味著,禮來將會有潛力成為該領域的攪局者。也正因此,禮來在2023年財報中宣布該2期臨床積極結果之后,美股核心管線為MASH藥物的biotech,股價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崩盤,有望率先撞線的Madrigal,股價跌幅一度超過20%。
盡管替爾泊肽距離開展3期臨床實驗并完成還為時過早,但面對亮眼的數據,市場不得不考慮下一步。因為GLP-1不僅可能會造成MASH市場規模縮水,還將直接打擊Madrigal等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
直接競爭對手之外,間接競爭對手也已經受到了影響。如減肥賽道,直觀外科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減重手術量,在去年曾連續兩個季度迎來下滑,盡管三季度達芬奇的手術量同比增長了19%,但市場依然不買賬。
強生也表示,受GLP-1藥物的影響,對減重手術器械造成沖擊,旗下相關產品增長不及預期。而美敦力投資的胃內減肥球囊企業Allurion,自去年8月上市至今股價已經跌去91.64%,徘徊在退市邊緣。
這不難理解,相比各種減重手術、抽脂手術,GLP-1在保證減肥效果的同時,依從性還要更好。
更進一步而言,當競爭對手受到沖擊業績下滑,甚至被替代,它們的上下游產業鏈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GLP-1的打擊面如此廣泛,也難怪市場會如此恐懼。
03 打敗你的不一定是“同行”
GLP-1在成就禮來、諾和諾德之際,也讓很多行業備受打擊。更重要的是,對于一些人來說,這更像是“無妄之災”。
正如市場對CGM賽道的擔憂。以德康醫療為例,其除了要面對雅培、美敦力等強力玩家的競爭,前兩年蘋果的“突然”入局,讓人們突然意識到,未來打敗血糖監測巨頭的,并不一定是另一個巨頭,還有可能是智能穿戴玩家。
如今,GLP-1的登場,讓市場開始擔憂,GLP-1會不會掀桌。一旦擔憂成行,那么血糖監測巨頭們將面臨腹背受敵的狀況。一方面,現有患者群體有可能因GLP-1而叛變;另一方面,潛在患者群體也可能被GLP-1提前“俘獲”。
屆時,賽道的價值無疑將大打折扣。
當然,GLP-1能否對這些巨頭們造成沖擊,還有待時間驗證。但不管怎么說,這也給所有人提了一個醒,你的對手永遠不會局限在牌桌之上的人。
在醫療健康領域,最可怕的不是競爭對手的正面交鋒,而是跨領域的降維打擊,因為打敗自己的未必都是同行,還有可能是來自另一個賽道的“新物種”。不止是GLP-1造成的廣泛打擊,比如做抗體做得再好可能也架不住基因治療的降維打擊。
在全球創新生態全面升級的浪潮之下,未來我們還將繼續見證認知破壁與技術重塑。為了避免跨界競爭對手的降維打擊,更合理的方式是充分開發和利用新興技術。
這也要求所有參與者,深度理解市場需求,持續自我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