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袁穎琪
界面新聞編輯 | 陳菲遐
明牌珠寶(002574.SZ)最新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預計歸母凈利潤將在1200萬元至1800萬元之間,同比下滑73.5%至82.3%,第二季度業績相較一季度加速下滑。
這則預告加劇了市場對明牌珠寶業績的擔心。自業績發布之后,明牌珠寶股價三個交易日累計下跌6.32%,7月26日報收3.9元/股,接近歷史新低。
近兩年投資市場避險情緒增長推高了黃金價格,黃金飾品景氣度達到高點,多數黃金飾品企業業績都非常亮眼。雖然金飾品上市公司今年以來的業績增長有放緩趨勢,但明牌珠寶如此大幅的下滑在同行中仍十分罕見。這家公司遭遇了什么?
金價仍在高位,但業績遭遇滑鐵盧
2023年,明牌珠寶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了13.35%和198.8%。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雖然仍增長了10.24%,但歸母凈利潤卻已經下滑55.1%。根據中報業績預告,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預計將同比下滑73.5%至82.3%。二季度歸母凈利潤呈加速下滑趨勢。
造成明牌珠寶歸母凈利潤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毛利率下降。
今年一季度,明牌珠寶的毛利率為10.25%,相較去年全年平均下降了2.23個百分點。此外,公司凈利率也受到了來自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端的壓力。今年一季度,公司管理費用占營收比例為2.24%,較2023年一季度提升了1個百分點。
造成這一原因的是光伏業務。2023年,由于新增光伏項目導致明牌珠寶的管理費用同比增長66%。財務費用方面,同樣由于新增光伏項目導致貸款增加,明牌珠寶2023年的財務費用同比增長了77%。今年一季度,明牌珠寶的財務費用所占營收的比例已經從去年同期的-0.56%增加到0.36%,這一項相當于影響凈利率0.9個百分點。
入局光伏項目?時間錯了
2023年,明牌珠寶與紹興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訂《20GW新能源光伏電池片智能制造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明牌珠寶設立全資子公司“浙江日月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項目具體實施主體推進項目開展。該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計劃建設10GW產能的TOPCon技術電池片,二期計劃建設6GW產能的TOPCon技術電池片及4GW產能的HJT技術電池片,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00億元,其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65億元。2023年4月,浙江日月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以總價3798.75萬元競得柯橋馬鞍2023-03a地塊的土地使用權,用來實施該項目。
由于出現產能過剩,2024年光伏行業面臨小企業出清,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的局面,這無疑對明牌珠寶剛剛布局的光伏項目未來盈利前景提出了挑戰。目前看,上述兩期項目僅實施了一期,就已經大幅惡化了明牌珠寶的財務情況。
截至2023年底,明牌珠寶的光伏電池片業務共計擁有資產33.5億元,其中負債達28.6億元,資產負債率為85.4%。2023年,明牌珠寶賬面有15億元在建工程,大部分也與光伏項目有關。2023年,明牌珠寶光伏項目實現營收2218萬元,處于虧損中。
在錯誤的時間入了行,明牌珠寶確實“運氣不佳”。目前,公司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60%,未實施光伏項目前是20%左右。隨著二期電池項目持續推進,公司資產負債率仍可能進一步提升,屆時將繼續擠壓原本就不高的凈利率。
被多元化戰略反噬
明牌珠寶跨界布局光伏產業雖令人意外,但也是其一貫多元化經營理念的延續。
近十年來,明牌珠寶最主要的股權收購案是瑞豐銀行和蘇州好屋兩個項目,也同樣和珠寶首飾“八竿子打不著”。但是,明牌珠寶的盈利能力并沒有因為這些并購而增強。

2015年,明牌珠寶以7億元獲得蘇州好屋25%的股權后,曾希望發行股票獲得剩余75%的股權,但由于涉及重大資產重組以及蘇州好屋業績不及預期取消該交易。蘇州好屋曾承諾2016年到2018年的累計凈利總額達到7.5億元。然而,蘇州好屋沒能完成業績承諾,由蘇州好屋其他股東以現金的方式向明牌珠寶進行了補償。2020年到2022年,蘇州好屋更是累計虧損5.85億元。2023年,明牌珠寶與蘇州好屋其他股東協商簽訂了一份“現金補償+股權補償”協議。通過這次協議,明牌珠寶對蘇州好屋的持股從25%增加到64.38%。歷經多年明牌珠寶終于把蘇州好屋納入合并報表范圍,但此時房地產市場以及房地產經紀行業的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今年1月,明牌珠寶再度與蘇州好屋簽訂補償協議,此次作為補償的股權份額為20.7%,過戶后明牌珠寶持有蘇州好屋的股權將增加至85.1%。同時,蘇州好屋原股東陳興、劉勇的業績補償債務將履行完畢,黃俊業績補償債務將減少588萬元。
由于蘇州好屋的業績納入合并報表不再單獨列示,但從房地產市場的大環境推測,其業績難言樂觀。另外,蘇州好屋與世茂集團尚有未結清的代銷收入1億元也一并計提壞賬。
明牌珠寶最早從2015年陸續增持瑞豐銀行股權,主要一筆投資是在2016年以2.54億元增持后者3.33%的股權,增持后持股達到4.02%。2022年,由于瑞豐銀行股價大跌,明牌珠寶對其公允價值計提減值2.77億元。
正是因為這些非主業投資的干擾,明牌珠寶的業績最近幾年一直大幅波動。主業方面,黃金飾品的盈利能力也并不出眾。2023年,明牌珠寶凈利潤1.586億元,其中非主營業務投資收益(蘇州好屋和瑞豐銀行權益法下核算的投資收益)貢獻3600萬元,占稅前總利潤的17.7%;營業外收入達到9100萬元,占稅前總利潤的43%,主要是因為獲得蘇州好屋投資損失賠償。剔除兩項之后,明牌珠寶主營業務只貢獻了約7800萬元的稅前利潤。對比珠寶37億元左右的收入,珠寶業務的凈利率不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