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今年以來,銀行、公用事業等為代表的紅利資產逆勢上升,銀行、公用事業(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下同)漲幅均超10%。
然而,5月下旬以來,此前漲勢洶洶的部分大市值紅利股發生回調,包括紅利指數、中證紅利、紅利低波等主要指數均下跌了近10%。
從近期披露的基金二季報看,經不完全統計,部分頭部基金經理在二季度減持了紅利股。
易方達基金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等,均大幅減持中國海洋石油(0883.HK)。招商基金李崟管理的招商行業精選股票減持了農業銀行(601288.SH)、中國廣核(003816.SZ)等超千萬股,還減持了其他運營商和銀行股。
南方基金史博的南方興潤價值大幅減持運營商中國移動(600951.SH);博時基金金晟哲的博時行業主題減持了紫金礦業(601899.SH),退出前十大重倉股名單;睿遠基金傅鵬博,增持了機械設備、電力設備和能源行業個股,減持了電信運營商;嘉實基金譚麗適度減持了上游資源類資產,諸如此類。
可查詢的北向資金方面,紅利資產5月下旬進入回調以來(5月22日至7月25日),北向資金賣出居前20的個股中有美的集團、格力電器(000651.SZ)、交通銀行(601328.SH)、江蘇銀行(600919.SH)等相關個股。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發行處于歷史相對低位,股息、紅利主題基金(按名稱中帶有“紅利”、“股息”篩選)占比提升,發行節奏超過往年。
經界面新聞記者統計,年內發行份額超210億份,其中,被動產品占比超六成。共計55只,數量與近5年總發行數量相當。截止2023年末的131只存量產品,年內規模合計增長超500億元,最新規模為2032億元。
業內研究顯示,二季度,公募持倉低配銀行股,主動型基金的紅利資產持倉仍處于低位。
華泰證券在近日研報中對各類投資者的A股紅利倉位進行了分析,外資、公募、國家隊年內對紅利資產凈流入居前。紅利資產內部,公募基金銀行配置系數位于歷史相對低位,對煤炭、公用事業、等行業配置系數相對較高。
興證策略團隊研報數據顯示,主動型基金超配比例仍處低位。主動偏股基金(指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基金)在公用事業、銀行、煤炭等板塊配置比例占比低,二季度分別僅提升0.61%、0.31%、0.17%。以公用事業為例,公募二季度增配電力0.55%,主動偏股基金調倉僅占0.06%。
瑞銀證券分析師孟磊在近期點評中指出,行業層面來看,煤炭和銀行板塊雖然在過去的數個季度內獲得公募加倉,但仍然處于低配狀態,其中銀行仍是最為低配的板塊。
華泰證券還分析其他各類投資者持有情況,百億私募對紅利的倉位或相對較高,險資水上紅利倉位回落,國家隊倉位或主要集中于紅利資產內的銀行,外資加倉非資源品紅利。
目前,關于紅利資產后市走勢出現了一些分歧。
有機構認為市場對紅利資產的追逐已經偏離價值。
嘉實基金譚麗在二季報中認為,上游資源資產經過持續幾年的上漲后,估值已經趨于合理,繼續上漲需要對商品價格有較強的假設,從投資性價比角度,吸引力已經有所下降。
睿遠基金傅鵬博在二季報中表示,過去三年,資金在食品、新能源板塊擁擠抱團、風險收益比不斷降低,近期在紅利、銀行板塊出現了類似現象。
前中庚基金丘棟榮曾在二季報中表示,股息策略長期回報偏貝塔,且并非低風險策略,高股息策略在趨勢中被投資者不斷強化和線性交易,標桿公司的性價比持續下降。“當下普遍看重確定性,而保持在場且敢于想象的難度頗高。”
另一方面,也有機構持中性觀點或繼續看好紅利資產。
宏利基金莊騰飛在二季報中表示,目前長期穩定的紅利類資產還是有長期的重估空間。在紅利內部,不同類別資產也是有區分的。這兩年紅利風格的占優主要依靠的是公用事業和能源類資產,金融和周期等領域的周期紅利資產這兩年的超額收益并不明顯,并未過多透支估值重估的力量。
某頭部公募研究員表示,紅利行業在熊市時表現出較好的抗跌能力,在中短期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紅利因子仍持續有效,階段性回調也是介入的較好窗口。中長期配置角度而言,面對資產荒,具有較高的長期配置價值。
如果市場切換至成長風格,比如受AI產業和新能源消息利好影響的TMT及制造業相關周期板塊,也同樣值得關注。
被動投資方面,有私募研究人士表示分析,一方面,中證紅利指數是動態調整的,對資產從股息率上優勝劣汰,只有能夠保持高現金流、高分紅的企業才能被納入組合。另一方面,從資金、價格和量能三個維度看,當前還不算擁擠。
聯博基金朱良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中國上市企業目前分紅率不算高,未來還有增長空間,分紅率增加也會提升中國股市的可投資性。但高分紅不等于高股息,資金對高分紅股票的熱衷是資金避險的體現,隨著市場情緒回暖、政策激勵,投資者會更加趨于理性。不止是關注分紅,還會關注估值水平和市場信心。
情緒風格方面,過去表現非常強勁的、過于擁擠的,未來會面臨比較大的挑戰。但預計這只是短期的一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