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萬元一把的人體工學椅,真不是智商稅?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萬元一把的人體工學椅,真不是智商稅?

一款買完就“后悔”的產品,一個沒有性價比的賽道。

文 | 觀潮新消費   沃特爾

編輯 | 杜仲

據說,每一個買了人體工學椅的人都會后悔,一部分后悔白花錢,另一部分后悔買晚了。

人體工學椅的出現,讓辦公椅從辦公桌配套設施中獨立出來,既是生產力工具,也是打工人關愛自己的方式。

但關愛自己的成本有點高。

在這個獨屬于打工人的市場上,物美與價廉是永恒的悖論,性價比無從談起。千元以下不能買,萬元一把不算貴。而不同于其他消費品,人體工學椅從千元級到萬元級之間的區別只是“更舒服了一點”,這種體感的差別很難量化。

當人體工學椅的實用價值成為一種玄學,智商稅的質疑隨之而來。花上萬元買了把椅子,該疼的地方還是疼,本來不疼的地方(錢包)也在疼。

年輕人的“老”腰,撐起新市場

20歲的年紀,50歲的頸椎,60歲的腰。事業還沒突出,頸椎和腰椎先突出了。打工人的脊梁骨,承托著經濟發展的希望,以及無數個細分市場。

在大部分人的一生中,坐著的時間比躺著的時間長,久坐已成為辦公新常態。《中國職場久坐行為白皮書》顯示,有46%的被調查者每天有超過10小時的坐姿時間,58.6%的上班族一次性坐超過1個小時,其中39.3%超過90分鐘。

如果久坐期間不能有意識地穿插活動,下班回家后還要坐下來打游戲或刷短視頻,日復一日地累積之下,久坐病如影隨形。

《中國職場久坐行為白皮書》的調查結果顯示,48%的人認為自己可能患上了久坐病;74%的人相信久坐會極大傷害健康,導致折壽;超過77.6%的人認為上班讓自己處于久坐疲勞和亞健康狀態,41.7%的人認為已經影響到工作。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的數據,2010年—2020年,公立醫院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出院人數從15.9萬上升到了55.6萬;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的臨床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青少年腰突患者的數量達到了前面五年總和的一倍。

在大部分發病人群看來,久坐的威脅像溫水煮青蛙,在意識到問題時已經很難挽回。而2020年的時間節點,對應著第一波居家辦公的高峰期,證明了久坐病的突然性。

老年病的年輕化,即使年輕的身板也扛不住,從坐骨神經一路麻到腳趾,頸椎的疼痛直接戳刺大腦,嚴重影響KPI。

實際上,人類并不是適合久坐的物種。

從進化角度來看,直立行走的另一重含義是挺直腰板做人,處于人體中軸位置的脊柱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可以支撐軀干、主導運動、梳理神經、保護內臟。

物競天擇的自然環境中,奧林匹克格言精準地總結了人類進化的方向——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力量更強,但自然環境無法預料如今對于人類真正的威脅竟然是久坐,而且一坐就是8個小時。

脊柱由26塊骨頭組成,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1塊骶骨和一塊尾骨,椎骨之間有起到緩沖作用的椎間盤,旁邊穿插血管和神經,并以肌肉連接各關節,實現整條脊柱的活動。

正確坐姿應保持3個90°原則,雙腳掌貼合地面,大腿和小腿之間、大腿和腰椎之間、上臂和前臂之間保持90°,脊柱呈S形曲度。但這種坐姿難以保持,因為腰背腹部的肌群要始終處于發力狀態,人在集中精力工作時會下意識地放松肌肉,就出現了不正確的坐姿。

壓力增大、壓力不均勻,是導致久坐病的原因。

以人直立時椎間盤承重指數為100作為參照,平躺時的承重指數只有25,正確坐姿的承重指數為145,前傾坐姿的承重指數為185,手提重物時則高達275。

椎間盤分兩部分,中間部分彈性大,負責緩沖,外圍韌性高,負責加固。人在走、坐、跑、跳時產生的承重由椎間盤來緩沖,正確姿勢時壓力由中間彈性大的部分承接,然后向外圍消散。

而在前傾、駝背、低頭、蹺二郎腿時,壓力向外圍偏移,長期保持錯誤姿勢而導致椎間盤受力不均,引發勞損與老化,就會導致頸椎病、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脊柱側彎等問題。

即使能長時間保持正確坐姿,若長時間(>4h)不活動,也可能導致臀部血液循環不良,肌肉壓力負荷增大,使人感到疲勞。

熱愛養生的年輕人已經開始尋找腰酸背痛的解決方案,并因此帶動了不同的細分產業。比如,提醒并記錄活動情況的可穿戴設備、童年噩夢背背佳、按摩牽引針灸三件套、筆記本支架、可升降電腦桌、人體工學椅……

頭痛醫頭,腰痛醫腰,坐得舒服成為打工人的核心需求,當基數足夠龐大,人體工學椅的百億產業規模迅速成型。

貝哲斯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人體工學辦公椅市場規模達到了566.9億元,中國人體工學辦公椅市場規模達到176.19億元。預計全球人體工學辦公椅市場容量到2028年將以4.11%的增速達到723.12億元。

年輕人的老腰正艱難地撐起這個新興的產業。

內行帶私貨,外行挑花眼

人體工學椅是個新興產業,但人體工學并不是一個新概念。

人體工程學(Human Engineering),也稱人機工程學、人類工程學、人體工學、人間工學或人類工效學(Ergonomics)。Ergonomics是個組合詞,由“工作”和“效率”兩個詞根組成,即探討人類工作效率的學科。

人體工學的本質是盡量以貼合人體自然形態的方式來設計工具,減少使用工具時的學習與適應成本,并盡量減少使用工具造成的疲勞,從而保證長時間的使用。

比如,人體工學椅的靈感來源是戰斗機的座椅,為了讓飛行員能保持長時間的戰斗狀態,只不過如今的戰場變成了格子間。而人體工學椅的一個分支電競椅,最初被稱為賽車椅,而賽場由跑道轉移到了電腦桌。

在長時間使用座椅的同時減少疲勞,關鍵只有一點,就是減少靜態肌肉發力。人體工學椅的原理是根據人體自然的脊椎曲線去設計椅子,通過可調節的坐墊、頭枕、扶手、椅背、腰靠以及腳托等,對頸部、背部、腰部、臀部四個生理彎曲進行矯正、支撐,以維持自然的脊柱形態。

簡言之,人體工學椅可以輔助保持正確坐姿,通過不同部位的承托分散受力,盡量減少久坐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伴隨著2020年居家辦公期的到來,人體工學椅也迅速站上了辦公椅鄙視鏈的頂端。既是因為久坐病高發帶來的健康化消費趨勢,也是由于辦公場景向家庭拓展而衍生出新的消費需求。

銷量帶來關注,關注中摻雜著質疑。無論是在社交平臺還是電商平臺的評論區,“人體工學椅是智商稅”的觀點一直存在。

(來源:微博)

“人體工學椅是智商稅”觀點的核心在于貴,因為在傳統消費結構中,一把椅子的支出普遍在百元級別,當翻開人體工學椅的選購頁面,多了一位數的價格難免勸退一批嘗鮮型消費者。

“500塊錢買把椅子,真的很奢侈;500塊錢買把人體工學椅,勸你趕緊退。”

在很多人體工學椅的核心用戶看來,千元以下的人體工學椅沒有討論舒適性的必要,較高的體驗門檻帶來更高的預期,也意味著這個行業暫時不存在“物美價廉”的說法。而一旦無法滿足需求,自然會認為交了智商稅。

在知乎、小紅書、微博等平臺上,對于“人體工學椅是不是智商稅”的討論最終都會淪為大型帶貨現場,根本原因在于這個新興的市場尚未決勝出領導性品牌,科普中所夾帶的私貨加大了消費者辨別的難度。

1976年,美國家具巨頭赫曼米勒(Herman Miller)設計出一款名為Ergon的椅子,初次將人體工學應用于辦公座椅,開啟了人體工學座椅的先河。如今,赫曼米勒被視為“辦公椅界的愛馬仕”,甚至一度是蘋果、谷歌等硅谷巨頭標榜人文關懷的方式,其售價難以對普通消費者構成參考,反而是新入局的品牌學習的對象。

(來源:赫曼米勒旗艦店)

目前,人體工學椅行業的國產參與者大體分為三類,以永藝為代表的老牌家具廠商、以西昊為代表的智能家居廠商、以網易嚴選為代表的新興品牌。但即使同一品牌的SKU也存在較大的價格跨度。

(來源:各品牌旗艦店)

除了混亂的價格,更讓人看不懂的是產品之間的差異。大致類似的外觀之下,功能與體驗的不同很難被直觀地放大,并不像手機領域的千元機與萬元機之間的差別那么明顯。品牌方的宣傳口徑殊途同歸,種草達人的描述也充滿了玄學色彩,總之就是“越貴越舒服”。

因此,對比篩選所付出的時間與盲目下單花費的冤枉錢,都成了所謂“智商稅”的一部分。

價格越低,“智商稅”越高

人體工學椅的高端化,根源在于設計。

在人體工學椅成為“網紅產品”之前,辦公椅是一個B2B的市場,聚焦企業級客戶。放大到椅子市場,它是繁復的家居市場的分支,通常與桌子配套售賣,設計的直觀體現在于顏值。

而在人體工學椅出現后,勞動密集型產業轉變為技術密集型產業,成本結構發生變化。

在傳統椅子產業的成本結構中,設計、生產、倉儲、物流、門店運營的成本結構已經成型,受市場影響的波動并不大,而人體工學椅背后的設計、材質、生產與營銷流程都處在摸索狀態中,也會反映在價格上。

即使拿到其他品牌的設計圖紙,也不是每個代工廠就能生產出適合大部分人群,且久坐不累的人體工學椅。千人千面,千人千腰,設計一把好的人體工學椅,需要針對不同體型的多個人群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從而符合人體工學、力學與生物學。

從實用性角度看,人體工學椅的評判標準大致分為四點,分別是材質、支撐性、調節度與舒適度。

“越貴越舒服”的玄學體現在支撐性上,不能提供有效支撐的人體工學椅與板凳沒有區別;而人的高度、體型、坐姿各不相同,就需要良好的調節度來配合支撐性。

正確坐姿的第一點是雙腳貼合地面,且大腿與小腿之間呈90°彎曲,這對人體工學椅提出了高度與調節度的要求,也考驗座墊的深度與支撐性。

座墊需要支撐大腿面積的2/3,要保證大腿與軀干的90°彎曲,要合理設計座墊與腰墊之間的角度,腰枕的高度應調整至人體第三、四、五節腰脊椎骨的位置,從而保證人體重量能更大限度地落在座椅上,減少腰部自然承重。

頭枕的高度應調整至頸椎的第三至七節,且要提供多角度調整性以適應頭部的轉動。

同時,扶手的高度也要精心設計,保證手臂自然垂下,減少吊肩、縮肩引發的駝背及肩周炎。

材質則是實現后三者的必備環節。高密度的海綿、網布在提供支撐性的同時保證舒適與耐用,緊密貼合身體的同時還能減少對血管和神經的壓力;座椅高低與前后的調節需要穩固的底盤與氣壓棒來實現,好的人體工學椅每一處關節都更加順滑,不會在前傾或后仰時帶來“震蕩感”。

如果還要疊加更先進的智能化元素,如智能升降、按摩、內置音響等,則設計與生產成本還要提升。

前期研發投入仍在制約著人體工學椅產業的“價格普惠”。與電腦、手機、汽車等產品類似,任何前期投入較高的產業都需要足夠的時間跨度來達到成本與售價之間的平衡。

這意味著現階段的人體工學椅產業走不通性價比的路線。即使做貼牌代工,將價格拉到500元以下,在一個尚未完成用戶教育的市場上仍然屬于高價品,任何體驗層面的不足都會被放大,與其在低端市場卷價格,不如在高端市場賺溢價,走品牌化路線。

因此,在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看來,由于實用性較強,可替代性較低,人體工學椅并不是智商稅,反而價格越低越容易“交學費”,最終只能掛上二手平臺。而作為一款體驗性較強的產品,建議多體驗再下單。

從市場競爭角度看,人體工學椅品牌們還停留在對消費者講故事的階段,赫曼米勒以硅谷巨頭的選擇作為奢侈品化的背書,更多的品牌則是用設計師投入的時間成本來增加產品的說服力,與設計公司開發聯名產品,或贊助電競賽事,以共同推動行業的出圈。

利潤空間也分散在渠道上。財經無忌在一篇報道中提到,據業內采購人士透露,一把天貓旗艦店零售價15310元的炭灰色Aeron人體工學椅,公司向渠道商大規模采購時的價格,甚至可以達到5折以下,也就是7000+。

而翻開部分人體工學椅的產品說明書,或許能從小字里發現一個冷知識,其產地是我國江浙一帶,這里坐落著全球椅子生產重鎮——“椅鄉”安吉縣。當地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中國每生產三把椅子,就有一把來自安吉;每出口兩把椅子,也有一把來自安吉”。

這個深耕座椅數十年的產業帶最明顯地感受到了人體工學椅帶來的消費升級與品牌升級趨勢,從低端貼牌走向自主創牌,從價格競爭走向品牌競爭,已經成為安吉椅業的共識,也是人體工學椅產業發展的縮影。

結語

目前,我國仍是全球辦公椅產業最大的生產地,約占全球產量的三成;同時,我國也是排名第二的消費市場,辦公家具的消費量僅次于美國,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得益于龐大的用戶基數,年輕人對于脊柱健康的重視正支撐起這個新興的產業,但與大健康產業的其他細分領域類似,作為預防型消費品,其價值與功效需要時間來檢驗,并且因為太多變量的存在而難以界定。

年輕人不可能真的在努力與腰突之間選擇躺平,這是人體工學椅品牌入局的底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萬元一把的人體工學椅,真不是智商稅?

一款買完就“后悔”的產品,一個沒有性價比的賽道。

文 | 觀潮新消費   沃特爾

編輯 | 杜仲

據說,每一個買了人體工學椅的人都會后悔,一部分后悔白花錢,另一部分后悔買晚了。

人體工學椅的出現,讓辦公椅從辦公桌配套設施中獨立出來,既是生產力工具,也是打工人關愛自己的方式。

但關愛自己的成本有點高。

在這個獨屬于打工人的市場上,物美與價廉是永恒的悖論,性價比無從談起。千元以下不能買,萬元一把不算貴。而不同于其他消費品,人體工學椅從千元級到萬元級之間的區別只是“更舒服了一點”,這種體感的差別很難量化。

當人體工學椅的實用價值成為一種玄學,智商稅的質疑隨之而來。花上萬元買了把椅子,該疼的地方還是疼,本來不疼的地方(錢包)也在疼。

年輕人的“老”腰,撐起新市場

20歲的年紀,50歲的頸椎,60歲的腰。事業還沒突出,頸椎和腰椎先突出了。打工人的脊梁骨,承托著經濟發展的希望,以及無數個細分市場。

在大部分人的一生中,坐著的時間比躺著的時間長,久坐已成為辦公新常態。《中國職場久坐行為白皮書》顯示,有46%的被調查者每天有超過10小時的坐姿時間,58.6%的上班族一次性坐超過1個小時,其中39.3%超過90分鐘。

如果久坐期間不能有意識地穿插活動,下班回家后還要坐下來打游戲或刷短視頻,日復一日地累積之下,久坐病如影隨形。

《中國職場久坐行為白皮書》的調查結果顯示,48%的人認為自己可能患上了久坐病;74%的人相信久坐會極大傷害健康,導致折壽;超過77.6%的人認為上班讓自己處于久坐疲勞和亞健康狀態,41.7%的人認為已經影響到工作。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的數據,2010年—2020年,公立醫院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出院人數從15.9萬上升到了55.6萬;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的臨床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青少年腰突患者的數量達到了前面五年總和的一倍。

在大部分發病人群看來,久坐的威脅像溫水煮青蛙,在意識到問題時已經很難挽回。而2020年的時間節點,對應著第一波居家辦公的高峰期,證明了久坐病的突然性。

老年病的年輕化,即使年輕的身板也扛不住,從坐骨神經一路麻到腳趾,頸椎的疼痛直接戳刺大腦,嚴重影響KPI。

實際上,人類并不是適合久坐的物種。

從進化角度來看,直立行走的另一重含義是挺直腰板做人,處于人體中軸位置的脊柱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可以支撐軀干、主導運動、梳理神經、保護內臟。

物競天擇的自然環境中,奧林匹克格言精準地總結了人類進化的方向——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力量更強,但自然環境無法預料如今對于人類真正的威脅竟然是久坐,而且一坐就是8個小時。

脊柱由26塊骨頭組成,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1塊骶骨和一塊尾骨,椎骨之間有起到緩沖作用的椎間盤,旁邊穿插血管和神經,并以肌肉連接各關節,實現整條脊柱的活動。

正確坐姿應保持3個90°原則,雙腳掌貼合地面,大腿和小腿之間、大腿和腰椎之間、上臂和前臂之間保持90°,脊柱呈S形曲度。但這種坐姿難以保持,因為腰背腹部的肌群要始終處于發力狀態,人在集中精力工作時會下意識地放松肌肉,就出現了不正確的坐姿。

壓力增大、壓力不均勻,是導致久坐病的原因。

以人直立時椎間盤承重指數為100作為參照,平躺時的承重指數只有25,正確坐姿的承重指數為145,前傾坐姿的承重指數為185,手提重物時則高達275。

椎間盤分兩部分,中間部分彈性大,負責緩沖,外圍韌性高,負責加固。人在走、坐、跑、跳時產生的承重由椎間盤來緩沖,正確姿勢時壓力由中間彈性大的部分承接,然后向外圍消散。

而在前傾、駝背、低頭、蹺二郎腿時,壓力向外圍偏移,長期保持錯誤姿勢而導致椎間盤受力不均,引發勞損與老化,就會導致頸椎病、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脊柱側彎等問題。

即使能長時間保持正確坐姿,若長時間(>4h)不活動,也可能導致臀部血液循環不良,肌肉壓力負荷增大,使人感到疲勞。

熱愛養生的年輕人已經開始尋找腰酸背痛的解決方案,并因此帶動了不同的細分產業。比如,提醒并記錄活動情況的可穿戴設備、童年噩夢背背佳、按摩牽引針灸三件套、筆記本支架、可升降電腦桌、人體工學椅……

頭痛醫頭,腰痛醫腰,坐得舒服成為打工人的核心需求,當基數足夠龐大,人體工學椅的百億產業規模迅速成型。

貝哲斯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人體工學辦公椅市場規模達到了566.9億元,中國人體工學辦公椅市場規模達到176.19億元。預計全球人體工學辦公椅市場容量到2028年將以4.11%的增速達到723.12億元。

年輕人的老腰正艱難地撐起這個新興的產業。

內行帶私貨,外行挑花眼

人體工學椅是個新興產業,但人體工學并不是一個新概念。

人體工程學(Human Engineering),也稱人機工程學、人類工程學、人體工學、人間工學或人類工效學(Ergonomics)。Ergonomics是個組合詞,由“工作”和“效率”兩個詞根組成,即探討人類工作效率的學科。

人體工學的本質是盡量以貼合人體自然形態的方式來設計工具,減少使用工具時的學習與適應成本,并盡量減少使用工具造成的疲勞,從而保證長時間的使用。

比如,人體工學椅的靈感來源是戰斗機的座椅,為了讓飛行員能保持長時間的戰斗狀態,只不過如今的戰場變成了格子間。而人體工學椅的一個分支電競椅,最初被稱為賽車椅,而賽場由跑道轉移到了電腦桌。

在長時間使用座椅的同時減少疲勞,關鍵只有一點,就是減少靜態肌肉發力。人體工學椅的原理是根據人體自然的脊椎曲線去設計椅子,通過可調節的坐墊、頭枕、扶手、椅背、腰靠以及腳托等,對頸部、背部、腰部、臀部四個生理彎曲進行矯正、支撐,以維持自然的脊柱形態。

簡言之,人體工學椅可以輔助保持正確坐姿,通過不同部位的承托分散受力,盡量減少久坐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伴隨著2020年居家辦公期的到來,人體工學椅也迅速站上了辦公椅鄙視鏈的頂端。既是因為久坐病高發帶來的健康化消費趨勢,也是由于辦公場景向家庭拓展而衍生出新的消費需求。

銷量帶來關注,關注中摻雜著質疑。無論是在社交平臺還是電商平臺的評論區,“人體工學椅是智商稅”的觀點一直存在。

(來源:微博)

“人體工學椅是智商稅”觀點的核心在于貴,因為在傳統消費結構中,一把椅子的支出普遍在百元級別,當翻開人體工學椅的選購頁面,多了一位數的價格難免勸退一批嘗鮮型消費者。

“500塊錢買把椅子,真的很奢侈;500塊錢買把人體工學椅,勸你趕緊退。”

在很多人體工學椅的核心用戶看來,千元以下的人體工學椅沒有討論舒適性的必要,較高的體驗門檻帶來更高的預期,也意味著這個行業暫時不存在“物美價廉”的說法。而一旦無法滿足需求,自然會認為交了智商稅。

在知乎、小紅書、微博等平臺上,對于“人體工學椅是不是智商稅”的討論最終都會淪為大型帶貨現場,根本原因在于這個新興的市場尚未決勝出領導性品牌,科普中所夾帶的私貨加大了消費者辨別的難度。

1976年,美國家具巨頭赫曼米勒(Herman Miller)設計出一款名為Ergon的椅子,初次將人體工學應用于辦公座椅,開啟了人體工學座椅的先河。如今,赫曼米勒被視為“辦公椅界的愛馬仕”,甚至一度是蘋果、谷歌等硅谷巨頭標榜人文關懷的方式,其售價難以對普通消費者構成參考,反而是新入局的品牌學習的對象。

(來源:赫曼米勒旗艦店)

目前,人體工學椅行業的國產參與者大體分為三類,以永藝為代表的老牌家具廠商、以西昊為代表的智能家居廠商、以網易嚴選為代表的新興品牌。但即使同一品牌的SKU也存在較大的價格跨度。

(來源:各品牌旗艦店)

除了混亂的價格,更讓人看不懂的是產品之間的差異。大致類似的外觀之下,功能與體驗的不同很難被直觀地放大,并不像手機領域的千元機與萬元機之間的差別那么明顯。品牌方的宣傳口徑殊途同歸,種草達人的描述也充滿了玄學色彩,總之就是“越貴越舒服”。

因此,對比篩選所付出的時間與盲目下單花費的冤枉錢,都成了所謂“智商稅”的一部分。

價格越低,“智商稅”越高

人體工學椅的高端化,根源在于設計。

在人體工學椅成為“網紅產品”之前,辦公椅是一個B2B的市場,聚焦企業級客戶。放大到椅子市場,它是繁復的家居市場的分支,通常與桌子配套售賣,設計的直觀體現在于顏值。

而在人體工學椅出現后,勞動密集型產業轉變為技術密集型產業,成本結構發生變化。

在傳統椅子產業的成本結構中,設計、生產、倉儲、物流、門店運營的成本結構已經成型,受市場影響的波動并不大,而人體工學椅背后的設計、材質、生產與營銷流程都處在摸索狀態中,也會反映在價格上。

即使拿到其他品牌的設計圖紙,也不是每個代工廠就能生產出適合大部分人群,且久坐不累的人體工學椅。千人千面,千人千腰,設計一把好的人體工學椅,需要針對不同體型的多個人群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從而符合人體工學、力學與生物學。

從實用性角度看,人體工學椅的評判標準大致分為四點,分別是材質、支撐性、調節度與舒適度。

“越貴越舒服”的玄學體現在支撐性上,不能提供有效支撐的人體工學椅與板凳沒有區別;而人的高度、體型、坐姿各不相同,就需要良好的調節度來配合支撐性。

正確坐姿的第一點是雙腳貼合地面,且大腿與小腿之間呈90°彎曲,這對人體工學椅提出了高度與調節度的要求,也考驗座墊的深度與支撐性。

座墊需要支撐大腿面積的2/3,要保證大腿與軀干的90°彎曲,要合理設計座墊與腰墊之間的角度,腰枕的高度應調整至人體第三、四、五節腰脊椎骨的位置,從而保證人體重量能更大限度地落在座椅上,減少腰部自然承重。

頭枕的高度應調整至頸椎的第三至七節,且要提供多角度調整性以適應頭部的轉動。

同時,扶手的高度也要精心設計,保證手臂自然垂下,減少吊肩、縮肩引發的駝背及肩周炎。

材質則是實現后三者的必備環節。高密度的海綿、網布在提供支撐性的同時保證舒適與耐用,緊密貼合身體的同時還能減少對血管和神經的壓力;座椅高低與前后的調節需要穩固的底盤與氣壓棒來實現,好的人體工學椅每一處關節都更加順滑,不會在前傾或后仰時帶來“震蕩感”。

如果還要疊加更先進的智能化元素,如智能升降、按摩、內置音響等,則設計與生產成本還要提升。

前期研發投入仍在制約著人體工學椅產業的“價格普惠”。與電腦、手機、汽車等產品類似,任何前期投入較高的產業都需要足夠的時間跨度來達到成本與售價之間的平衡。

這意味著現階段的人體工學椅產業走不通性價比的路線。即使做貼牌代工,將價格拉到500元以下,在一個尚未完成用戶教育的市場上仍然屬于高價品,任何體驗層面的不足都會被放大,與其在低端市場卷價格,不如在高端市場賺溢價,走品牌化路線。

因此,在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看來,由于實用性較強,可替代性較低,人體工學椅并不是智商稅,反而價格越低越容易“交學費”,最終只能掛上二手平臺。而作為一款體驗性較強的產品,建議多體驗再下單。

從市場競爭角度看,人體工學椅品牌們還停留在對消費者講故事的階段,赫曼米勒以硅谷巨頭的選擇作為奢侈品化的背書,更多的品牌則是用設計師投入的時間成本來增加產品的說服力,與設計公司開發聯名產品,或贊助電競賽事,以共同推動行業的出圈。

利潤空間也分散在渠道上。財經無忌在一篇報道中提到,據業內采購人士透露,一把天貓旗艦店零售價15310元的炭灰色Aeron人體工學椅,公司向渠道商大規模采購時的價格,甚至可以達到5折以下,也就是7000+。

而翻開部分人體工學椅的產品說明書,或許能從小字里發現一個冷知識,其產地是我國江浙一帶,這里坐落著全球椅子生產重鎮——“椅鄉”安吉縣。當地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中國每生產三把椅子,就有一把來自安吉;每出口兩把椅子,也有一把來自安吉”。

這個深耕座椅數十年的產業帶最明顯地感受到了人體工學椅帶來的消費升級與品牌升級趨勢,從低端貼牌走向自主創牌,從價格競爭走向品牌競爭,已經成為安吉椅業的共識,也是人體工學椅產業發展的縮影。

結語

目前,我國仍是全球辦公椅產業最大的生產地,約占全球產量的三成;同時,我國也是排名第二的消費市場,辦公家具的消費量僅次于美國,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得益于龐大的用戶基數,年輕人對于脊柱健康的重視正支撐起這個新興的產業,但與大健康產業的其他細分領域類似,作為預防型消費品,其價值與功效需要時間來檢驗,并且因為太多變量的存在而難以界定。

年輕人不可能真的在努力與腰突之間選擇躺平,這是人體工學椅品牌入局的底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县| 西城区| 扶沟县| 磐安县| 柞水县| 德保县| 洪洞县| 乌兰浩特市| 台州市| 栖霞市| 老河口市| 西充县| 雅江县| 祥云县| 紫云| 徐汇区| 萍乡市| 枣庄市| 庄浪县| 宁蒗| 洛南县| 合作市| 获嘉县| 武宁县| 永胜县| 武宣县| 宁海县| 锡林郭勒盟| 桐柏县| 济源市| 武陟县| 上犹县| 宜良县| 松潘县| 仪陇县| 荔波县| 门头沟区| 惠州市| 廊坊市| 若尔盖县| 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