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娛先聲 卡卡
編輯 | 先聲編輯部
小夭與涂山璟有情人終成眷屬,《長相思2》的故事畫上了句點。
猶記7月初這部劇還未上線的預熱期,幾乎所有人都認定它會續寫去年暑期檔“一打三”的神話,以一騎絕塵的姿態領跑Q3劇集市場。萬萬沒想到,《長相思2》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能打。
作為S級古偶項目,且有90頂花楊紫加持,《長相思2》的成績當然算不上差。播出四天站內播放熱度破三萬,加入騰訊視頻爆款俱樂部,此外燈塔數據顯示,在播期間《長相思2》的正片播放量一直穩居前三。
但從7月8號上線至完播,《長相思2》在播出前半程始終被優酷的《度華年》壓過一頭,直到7月16日才問鼎正片播放量第一的寶座;7月21日愛奇藝的《唐朝詭事錄之西行》上線,又開始與《長相思2》交替登上榜首。而去年此時,面對其他劇集,《長相思1》幾乎是“壓著打”。
口碑上,《長相思2》較第一部也有下滑。第一部豆瓣得分7.8,有將近42萬人參與評分;第二部豆瓣得分6.6,評分人數5.6萬。劇集表現不如預期,演員是最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但說句公道話,楊紫其實才是《長相思2》最大“受害者”。
戲里被虐戲外嘲,史上最慘大女主
好久沒見過這么憋屈的大女主劇了。
原以為小夭恢復了王姬身份會迎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沒想到她甘愿成為一個“掛件”。不是在幫表哥玱玹奪王位穩政權,就是為了涂山璟暗自神傷,說第二部小夭人設崩了,并不過分。
而人設崩塌的根源,在于IP本身實在太“古早”了。
2013年,作家桐華以上古神話為背景,創作了《長相思》三部曲,當時的小說創作并沒有所謂“大女主搞事業”的概念,龐大恢弘的故事背景,不過是男女主情愛的背景板。
《長相思》決定影視化后,其制作公司星蓮影視又是桐華和其閨蜜共同創立的,也就是說桐華在改編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于是這種并不符合當下觀眾價值觀的內容設置并沒有得到完全修正。在第一部感情線尚未確定時,觀眾尚且可以看女主與不同男主之間的情感拉扯,享受“猜CP”的樂趣,第二部感情線已經塵埃落定后,小夭人設空心的問題就很難掩飾。
當然,這些年不少影視作品靠著宣傳起死回生。今年《墨雨云間》播出期間,小孩哥王星越和吳謹言在戲外的互動讓不少網友嗑生嗑死,這股熱度也裹挾著《墨雨云間》一路瘋走熱播。而去年《長相思1》能播得那么火,除了“1女對多男”的人物關系充滿新鮮感外,也和當時主創團隊都在賣力宣傳有關。
但第一部和第二部播出時間間隔整整一年,幾位男主早已在空白期完成了粉絲積累、提純等一系列過程。作為唯一女主的楊紫,反倒跟誰營業都不合適,或者說跟誰營業誰家的粉絲都不會領情,這就導致今年《長相思2》開播后,出現了主創集體避嫌,保持著普通同事關系的吊詭情況。
其實,大部分觀眾在追劇時很容易“人戲不分”,因為喜歡劇里的CP,所以希望劇外男女主之間也有暗戳戳的互動。這種找糖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絕佳的劇宣方式。而主創避嫌意味著除了劇集本身內容之外,戲外沒有可以延展的梗,就算是當代觀眾最擅長石頭縫里找糖吃,也得先有物料才能磕。
劇集本身存在人設和邏輯硬傷,劇外主創忙著避嫌,導致《長相思2》成績不及預期。
這本是個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結果,卻有不少網友把問題歸咎于楊紫,說她作為古偶女主雖然演技過硬但顏值不夠,導致“人人都愛小夭”這件事沒有說服力,所以《長相思2》才會反響平平。更有甚者,開始質疑楊紫的扛劇能力。
作為一番演員,在這種情況下確實應該負起一部分責任,但就如前文所說,《長相思》歸根結底是IP本身過分古早的問題,把問題都推在楊紫一個人身上并不公平。當然,更令人在意的是,楊紫的“扛劇”能力已經是今年第二次遭到質疑。
對于其他流量花來說,或許扛劇與否并不是一個那么重要的問題,但楊紫不一樣。或者說她能走到今天90頂花的位置,與她的熱劇體質分不開。
童星出身轉流量,楊紫為何總挨罵?
童星轉流量在內娛并不罕見,前有85花楊冪,后有00花張子楓。
但奇怪的是,一般童星出身的演員,路人緣會更好,獲得的偏愛更多,比如楊冪每每被質疑,都會有人翻出來她童星時期的作品,證明姐姐是天生美人且演技很靈,在楊紫身上我們卻很難看到這份偏愛。
粗略統計,楊紫大概有這么“幾宗罪”:疑似用舊視頻“欺騙”勸她運動的粉絲、經常性秒刪、手滑點贊、玻璃心。除了“騙粉絲”比較嚴重以外,其他基本都算小毛病,很多明星都這樣。
除了在社交媒體相對活躍之外,戲外的楊紫曝光并不多,就連綜藝節目都很少參加,幾乎像透明人。與其他因為行事高調、心直口快被黑的明星相比,楊紫走上黑紅之路實在是有點冤。
而一切的起源其實很簡單:她不夠美。
據說在拍完《家有兒女》后,楊紫的爸爸曾給宋丹丹打電話,詢問如果將來讓楊紫報考電影學院,孩子做演員的幾率有多高。大概是拍戲拍出了真感情,宋丹丹倒也直接,“不要了吧,楊紫長得不夠漂亮,孩子學習挺好的,干點別的吧。”
在其他節目上,宋丹丹和楊紫都證實并解釋過這件事。楊紫自己說其實是因為自己那時候青春期,又胖還一臉痘,所以丹丹老師覺得她不漂亮。考上北電后,楊紫第一個給宋丹丹打電話,電話那邊傳來恭喜“寶貝,沒想到你現在長成這樣了,媽媽支持你。”
圈里都是人精兒,眼見木已成舟還要潑人冷水不成?在流量化的娛樂圈,不夠美成為了女演員的“原罪”。
從作品履歷來看,在剛考入北電的時候,楊紫顯然對未來是有自己想法的。她是看著大青衣傳奇長大的童星,一部部演正劇,從配角開始熬起,直到挑大梁演主角,最后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大青衣。
但流量時代,使得內娛生態包括演員的發展路徑都發生了變化。只要人氣足夠,演員可以在沒有資歷的情況下,第一部戲就做主角,連演技都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楊紫是童星出身且有路人緣的,但這種泛好感顯然打不過流量飯圈“為了哥哥姐姐真金白銀花錢做數據”。其實,當年宋丹丹還對楊紫說過一句話,“你的自尊心太強了,以后找一份正式的工作,對你比較好!”
作為一個自尊心強的演員,眼看著演技和資歷都不如自己的流量們扶搖直上,片酬與名氣雙收,必然是不甘心的。或許楊紫自己也會想“,除了長得不夠美,我比她們差什么了?”于是她選擇靠科技變美后,加入流量混戰。
不得不說,楊紫的短板確實就是不夠美,當這一點被補上以后,她的演技對于流量圈而言簡直是降維打擊。伴隨著《香蜜沉沉燼如霜》的大爆,楊紫一躍飛升為90四花之一,完成了從正劇演員到流量女星的大轉型。
但還是那句話,作為流量或許美貌比演技更重要。因“代孕”事件徹底退圈的鄭爽,到現在還被部分人當做“白月光”時不時念叨一番,而爽子這個人,演技伴隨著出道時間直線下滑,能打的只有美貌。反倒是不少爆劇在手的楊紫,隔三差五就被罵“普女”,這次《長相思2》不及預期,更有人幸災樂禍直指楊紫不行了。
這并不公平,但很現實。當一個流量明星不夠美,所有人就都會覺得“ta不配”。
做到90頂花,然后呢?
雖然不夠美,但演技出眾的楊紫還是在流量花中開辟了獨特的賽道——旺夫。 2018年《香蜜沉沉燼如霜》完播后,男女主雙雙飛升,當時就有關于“楊紫旺夫”的聲音出現。當然,鄧倫后來因為稅務問題作死淪為素人賣茶葉,就已經是后話了。
2019年楊紫與李現搭檔合作現偶劇《親愛的,熱愛的》,劇集播出后大爆。那一年最火的三個男演員:王一博、肖戰和李現,前兩位是吃了耽改劇的紅利,這更反襯出李現走紅的含金量——他演的可是個異性戀。
也是這部劇的播出,徹底坐實了楊紫“旺夫”之名。那時候有網友調侃,想迅速成為頂流就兩條路,找另一個人氣一般的男演員拍個耽改劇,或者想辦法和楊紫演CP。
靠著演技與“旺夫”標簽,楊紫坐穩了90頂花的位置。但就像我們前文所說,與其他流量不同,扛劇能力下滑對于楊紫的影響更大,而且嚴格來說,從《親愛的,熱愛的》之后,她的“旺夫”魔法也不再百分百奏效。
以今年楊紫的已播劇為例,1月份《要久久愛》上線,播出三天,收視率持續下跌,作為江蘇衛視的開年新劇,竟然直接飛榜。與楊紫搭檔的范丞丞,也沒能如之前的男演員一樣,直接飛升至頭部。
另一部四月份播出的《承歡記》,和《長相思2》的問題一樣,從數據層面看是爆了,也順利進入了騰訊視頻的爆款俱樂部,但吸引的路人有限,討論度也只局限于小圈子。同樣是亦舒作品改編,《承歡記》的影響力和《玫瑰的故事》相比,還真是同根不同命。
另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古偶劇賽道太過于擁擠了。古偶本身屬于氛圍感>內容的產品,比較容易出現“一劇成名”的情況,所以海外出道歸國發展的愛豆、選秀出身的秀人、短視頻平臺起勢的網紅以及資歷尚淺的演員,都一股腦涌入古偶賽道。
楊紫的江湖地位,又決定了她不太可能自降身價去演B級或者A級劇集,平臺每年S+大項目就這么幾個。如果只在古偶圈子里打轉,留給她的發揮余地會越來越小。
在《長相思2》的相關討論中,也有人指出,楊紫的哭戲雖然依舊令人動容,但有同質化的趨勢,還有老生常談的狀態問題——臉腫、饅化,這在吃美貌的偶像劇賽道是比較致命的。
當然和其他想轉型而不得法的流量相比,楊紫還是有優勢的。她本來就是正劇出身,底子還在,也能適應新的表演體系。從作品情況來看,楊紫自己或許也想到了流量這碗飯不能吃一輩子的問題,一直在電影中客串角色,積累人脈的同時,也讓自己能從流量劇的演法中暫時跳出來。
楊紫很像是流量圈的“外來者”。她為了這個圈子做出種種改變,也憑借自身努力坐到了頂花的位置,可在這個圈子里也未必真的開心。與其如此,倒不如回到真正能發揮自己長處的地方。
丑小鴨在鴨子群里永遠是丑八怪,只有回到屬于它的群體,才能散發真正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