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詩涵
在全球電動汽車需求放緩等因素的影響下,多家跨國汽車公司先后宣布放棄此前設立的電動汽車發展目標。
美國汽車巨頭福特日前宣布放棄在2030年前實現歐洲車型全面電動化的目標,公司承認此前制定的發展計劃過于激進。
福特Model E電氣化部門首席運營官馬林?賈亞(Marin Gjaja)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市場對電動汽車的需求不及預期,因此福特將重新評估其在歐洲的相關戰略。高昂的電池成本令消費者猶豫不決,福特將繼續運營內燃機業務并且投入資源至混動車型。
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發布的數據顯示,六月歐洲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下降0.6個百分點至15.9%。上半年,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為13.9%,低于去年同期表現。
一位造車新勢力國際營銷人士告訴界面新聞,歐洲市場汽車消費者整體年齡相較國內年長,50歲以上的消費者對于純電汽車的接受程度會明顯低于年輕人,這本身對于普及電動汽車而言是一道門檻。疊加部分國家補貼政策退坡影響,電動汽車銷量持續承壓。
盡管面臨需求放緩,賈亞表示電氣化仍然是福特的長期目標,“如果我們能夠在電池成本和能量密度上取得發展,最終可能會實現完全電氣化,但是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這一目標何時實現。”
福特于去年6月在德國科隆工廠開設了電動汽車中心,相關改造花費20億美元。此外,福特原計劃自2027年起在西班牙瓦倫西亞工廠生產電動汽車,預計年產30萬輛,銷往歐洲及其他市場。
福特目前還沒有公布對上述工廠的后續詳細規劃。但賈亞對外稱,考慮到歐洲市場的實際情況,福特可能針對兩家生產基地中年產量相對更高的西班牙工廠做出特殊安排,例如投入公司正在為歐洲車型開發的“多能源平臺”。
不僅歐洲地區,全球范圍內其他市場的電動汽車需求疲軟,也深刻影響了汽車公司早先制定的轉型規劃。
除了福特,保時捷也在近日宣布放棄電動汽車遠期銷售目標,此前該公司計劃到2030年電動車銷量占比超80%。本周一保時捷表示,這已不再是公司的具體目標,因為向電動汽車轉型的時間比五年前預計的更久。
作為保時捷電動化轉型的關鍵車型,Taycan曾經在2021年達到銷量巔峰。但近年來因續航里程、充電速度等關鍵技術指標落后于競品車型,Taycan的交付情況開始走下坡路。今年上半年,Taycan銷量不足1萬輛,同比下降51%。
本月中旬,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 Barra)表示,由于電動汽車需求放緩,該公司將無法實現到2025年底生產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未來電動汽車計劃將根據需求靈活調整。
德國汽車巨頭奧迪雖然仍堅持到2033年實現全電動車型的目標,但為了應對當下市場變化,公司于近日表示在未來幾年擴展并升級混合動力產品線,同時在主要車型細分市場保留燃油和電動車雙線布局。
奧迪CEO格爾諾特?多爾納(Gernot D?llner)承認,插電式混動車型的重要性比最初預期的更高,燃油車向電動汽車過渡所需時間比想像中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