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網
1994年1月6日,山西汾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發行價為3.5元/股。
這是山西第一股、白酒行業第一股,同時也是中國企業改革上市集團控股模式第一股。
自1994年至今的30年間,企業和A股(包括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白酒板塊都實現了長足發展。
截至2024上半年最后一個交易日,A股白酒板塊市值超過3.27萬億元,個股較上市之初最高漲幅超過24574.77%。
如今,在國內股市上市公司總市值TOP50中,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瀘州老窖5家企業入選,充分展現出了白酒行業強大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吸引力。
因此,即便當前行業正經歷趨勢性和周期性的變動,眾多證券投資機構仍然充滿信心,認為“2024年白酒板塊確定性強”。
信心何來?回顧白酒在資本市場的30年中的一些關鍵性事件,也許更能理解何為其“確定性”。
白酒第一股:國有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行者
1992年10月,我國經濟改革的目標終于確立,一場力度更強、范圍更廣的改革以勢不可擋的力量席卷全國。
同年11月5日,山西省委六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這場會議被視為山西經濟活力全面釋放的起點,因為就在會后兩個月的時間內,多項全國首創紀錄在此誕生:
全國首家常設房地產交易專業市場——太原房地產咨詢服務公司成立;
山西首次融資1300多萬美元租賃引進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移動通訊設備;
中國輪胎行業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的中外合資DHT公司子午線輪胎廠也在此開工;
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重載鐵路——大(同)秦(皇島)鐵路也全線通車;山西省第一家證券營業部——山西省信托投資公司證券業務部在此成立。
從房地產市場的規范化起步,到國際先進通訊技術的引進;從輪胎工業的現代化轉型,到重載鐵路的電氣化通車,再到資本市場的初步嘗試與探索……山西所有行業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白酒也不例外。
將時間倒回1988年,國有企業改革仍在承包制和股份制之間猶豫不決。“酒廠好幾億的資產大股由誰持有?”時任省體改委企業處處長王作柱回憶道,汾酒改革最大的爭議就在于此。
在對企業改制、股票發行方案作了反復論證之后,最終決定由汾酒集團代表省政府持有汾酒上市公司國家股,上市之后,公司實施所有權、經營權兩權分離。這就是“汾酒模式”。
在此之后,全國各省市很快派人來學習考察,汾酒成為了全國國有企業改制的樣本。
汾酒上市給山西省乃至全國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以它為代表的企業改革后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山西省志記載,財政總收入在1992年至1997年的5年內,年均增長22.5%;農民人均純收入由627元增加到173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22元增加到3990元。
汾酒上市給白酒行業帶來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一系列“混改”措施持續鼓勵了其他白酒企業探索上市途徑, 推動了整個行業向更高標準看齊。 隨后,瀘州老窖、古井貢酒、舍得酒業、五糧液、貴州茅臺等先后上市,白酒市值一路飆升。
值得關注的是,在釀酒行業平均ROE(凈資產收益率)僅為4.57%的情況下,山西汾酒ROE值達到20.22%,在A股的酒類板塊排名第一(以2024年7月19日數據為準)。
稱之為引領者,汾酒當之無愧。
強大韌性:白酒還有多個“第一”
如果說汾酒帶給行業最寶貴的財富是銳意改革的韌性和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那么茅臺則讓市場看到了白酒持續且強大的盈利能力。
從總市值和增長速度來看,創造了A股神話的貴州茅臺是當之無愧的另一個“第一”。
2001年8月27日,貴州茅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當日市值為88.88億元。
今年7月19日,貴州茅臺的總市值達到19200億元,當日收盤價達1525.62元,對比31.39元的首次發行價,漲幅達到4760.21%。
從體量上來看,2001年,其營業收入達到16.18億元,實現凈利潤3.28億元;2023年,茅臺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1505.60億元,利潤總額首次突破千億,達到1036.63億元,分別為上市當年的93倍和316倍。
1998-2003年貴州茅臺營業總收入和同比增速情況(圖源:首創證券,單位:億元、%)
從增速上來看,2005年6月29日,貴州茅臺市值首次超過五糧液,從上市到趕超,貴州茅臺用了不到4年;2007年,貴州茅臺市值首次突破千億,用了5年半時間;同年12月25日,茅臺市值突破2000億元。從1000億元到2000億元,只用了11個月零6天。
10年后,貴州茅臺總市值達4935.22億元,超越帝亞吉歐;2018年1月15日,貴州茅臺首次突破1萬億元市值關口;2019年6月27日,貴州茅臺成為A股市場27年來的首只千元股;同年11月21日,貴州茅臺穩坐A股市值第一名……
盡管當前股價出現波動,但茅臺仍舊是價值標桿。隨著飛天茅臺酒的終端市場價格趨于穩定,7月以來,茅臺的股價也有所回升。
業界和證券公司認為,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不可避免,但行業螺旋式上升的邏輯沒有改變。
歷史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自2017年行業恢復發展以來,高端白酒龍頭的走勢大體一致。即便是在三年特殊時期,由于龍頭企業業績的確定性,A股白酒板塊依舊受到青睞。以茅五瀘為例,2020年全年漲幅分別達到70.86%、122.37%、164.2%。
2017-2022年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漲跌幅情況一覽(圖源:首創證券,單位:倍)
除了貴州茅臺,瀘州老窖也充分展現了白酒板塊的韌性。
今年5月9日,瀘州老窖在深交所掛牌交易剛好滿30周年。30年來,其營業收入從上市初的3.17億元增長至2023年302.33億元,增長了95倍;歸母凈利潤從上市初的1.04億元增長至132.46億元,增長了126倍。
此外,在20只白酒A股中,瀘州老窖的市值增幅排名第一,達到24574.77%。
2016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金徽酒,成為A股“最年輕”的白酒上市企業(此處不含巖石股份,后者于2019年開始布局并試水白酒銷售業務,2021年通過資產重組的形式實現上市,成為第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上市當天,金徽酒總市值躍升至44.1億元。
在上市之后,金徽酒接連交出亮眼成績單。2023年其營收凈利潤雙雙保持兩位數增長,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達到為25.48億、3.29億,同比增長26.64%和17.35%。
另辟蹊徑,望向港股
從汾酒上市到2015年前后市場爆發最后一波白酒上市潮,今世緣、迎駕貢酒、口子窖、金徽酒先后亮相。至此,A股白酒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家。
此后7年,監管層加強監管,尤其是在2023年,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加強監管,白酒被納入A股的“紅燈”上市受限行業。
與此同時,有企業另辟蹊徑,轉戰港股。
2023年,珍酒李渡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0.82港元,募集資金總額約為53.09億港元,為香港當年最大規模的IPO。
港股上市首年,珍酒的市場表現遠超預期。
2023年,珍酒李渡營收達70.3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接近30%;2020年-2023年,凈利潤從5.2億元增長至16.2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46%。核心業務貴州珍酒實現營收45.8億元,成為貴州第三大、中國第四大醬酒企業。
珍酒李渡不僅為自身發展打開新的篇章,也為白酒行業探索了新的上市路徑。從第一家白酒企業上市到珍酒李渡的另辟蹊徑,白酒行業在外部環境變化和行業調整的背景下,始終展現出靈活的變通能力,不斷突破了發展瓶頸。
“冷靜期”中再看白酒股信心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申萬白酒指數下降17.81%,跌至近兩年低位。A股20只白酒股均呈不同程度的跌幅。截至7月19日,總市值較年初蒸發4304.76億,相較去年同期也同比減少17%左右。
白酒股價的變動與市場渠道表現息息相關。
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提出,今年前6個月,白酒行業仍在延續上年的“冷靜期”,80%企業表示市場有所遇冷。今年上半年上市白酒企業業績也加速分化,行業競爭會更加激烈。
但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堅定信心、看到希望。
例如,較之6月30日,A股白酒已經在緩慢回升。尤其是進入7月以來,在白酒企業召開股東大會之后,市場升溫,多只白酒股持續上漲。
其中,截至7月19日,貴州茅臺回升4%以上、五糧液漲逾3%、古井貢酒更是上漲13.33%……
從個股股價來看,在A股市場總計超過4000只股票的情況下,自2009年貴州茅臺再次成為年度最貴股后,隨后的12年間,A股年度最貴股的稱號僅有三次被其他股票所占據,證明了白酒行業在資本市場中的絕對地位。
從股東分紅來看,2023年度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年度分紅規模達851.15億元,現金分紅率達54.57%。
其中茅臺創單次分紅新高,將對公司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08.76元(含稅),分紅總額達387.86億;五糧液也創下歷史新高,今年擬分紅181億;洋河股份2023年分紅率已提高至70%,為行業最高水平……
這些數字背后,是企業對股東利益的尊重與回饋,也是行業穩健發展的有力證明。
此外,在今年各家股東大會上,企業還明確了加強內部管理,提升產品質量,優化營銷策略,提升品牌建設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從而不斷提升抗風險能力。
回望白酒企業上市30年來的發展歷程,行業始終都在逆境中不斷成長、在挑戰中不斷前行。因此,當我們面對市場的波動與挑戰時,更應保持理性與樂觀。
對宏觀經濟的態度如此,對行業的態度如此,對待個人生活亦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