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喬遇
“小菜園”餐飲品牌近期再因員工健康證造涉嫌假風波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
與此同時,港交所官方信息顯示,小菜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小菜園)也于近日再次更新了其招股說明書,旨在持續(xù)推動其在香港交易所主板的上市進程。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已于今年1月首次提交了上市申請文件,華泰國際和瑞銀集團為聯(lián)席保薦人。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除員工“健康證涉嫌造假”風波之外,小菜園餐飲店多次因為食品案全方面的不合規(guī)問題遭到處罰。除此之外,公司2024年1-4月同店銷售額、門店層面經(jīng)營利潤率均有所減少。
市占率僅0.2%,外賣收入占比攀升
小菜園餐飲的創(chuàng)立可追溯至2013年,創(chuàng)始人汪書高出生于安徽銅陵的普通農(nóng)家,早年為了生計曾在縣城參觀打零工,成為廚師后又多次嘗試創(chuàng)業(yè),最終創(chuàng)立“小菜園”這一品牌。
除了“小菜園”外,公司還拓展了用于安徽銅陵當?shù)匮鐣龊?/span>的“觀邸”、“復興樓”及社區(qū)餐飲品牌“菜手”等其他品牌,但門店數(shù)量均未突破5家。
其中,最出圈的“小菜園”品牌主打“新徽菜”概念,菜品包括農(nóng)家紅燒肉、瓦罐湯、地鍋本仔雞和徽州臭鱖魚。截至2024年7月8日,“小菜園”品牌共有618家在營門店。
2022年至2023年及2024年4月30日止四個月(報告期),小菜園分別實現(xiàn)收入26.46億元、32.13億元、45.49億元16.8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27億元、2.38億元、5.32億元、1.94億元。
公司業(yè)務主要分為堂食業(yè)務和外賣業(yè)務兩大類。近年來受COVID-19及社會趨勢向小型化家庭結構轉(zhuǎn)變,外賣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小菜園外賣業(yè)務收入占比迅速提升,占總收入的比重從2021年的15.5%提升至2022年32.0%。截至2024年4月30日,小菜園外賣業(yè)務收入占比達到35.5%。2022年至2023年門店的外賣訂單數(shù)量分別對應為480萬筆、1380萬筆、1890萬筆,增長迅速。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按照2023年的門店收入計算,小菜園在客單價50-100元的中國大眾便民中式餐廳市場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小菜園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中餐餐飲品牌參與者眾多,菜品同質(zhì)化問題嚴重,市場競爭激烈,即便是占據(jù)榜首位置的小菜園,其市場占有率也僅為0.2%。
同店銷售額下滑,上市前突擊分紅
“小菜園”品牌在近年經(jīng)歷了快速擴張,門店數(shù)量從2021年375家拓展至2022年419家,并進一步拓展至2023年的536家。截至2024年4月末,小菜園的門店數(shù)量達到592家。
值得注意的是,與2023年4月末相比,“小菜園”品牌門店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個月的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1.72%,同店日均銷售從去年同期2.89萬元下滑至2.53萬元,公司表示,其門店層面經(jīng)營利潤率也有所減少。
究其原因,一方面,隨著COVID-19疫情逐步消失,2023年頭幾個月中國餐飲市場的消費者支出迅速激增導致的基數(shù)效應。還需指出的是,2024年小菜園對菜品價格進行調(diào)整,意在迎合消費者的喜好。
除此之外,大部分于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個月新開的“小菜園”門店仍處于爬坡期也是導致門店層面經(jīng)營利潤率減少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門店數(shù)的增多,小菜園門店的回本周期也在增加。
據(jù)招股書披露,每家小菜園門店的投資成本在130萬元至170萬元,2023年小菜園門店首次收支平衡期通常為1-2個月,平均現(xiàn)金投資回收期為13.5個月,較2023年的8.4個月大幅增長。
報告期,小菜園曾大額分紅,2021年,小菜園派息1.5億元;2023年前9月上市前夕,小菜園再次突擊分紅派息1.35億元;2024年4月,小菜園再宣派股息1.88億元,上述股息均已結清。IPO前,汪書高為公司控股股東,通過七個持股平臺持有公司已發(fā)行股本的約92.99%的投票權。這也意味著,上述突擊分紅主要是進了實際控制人的“口袋”。
本次上市,小菜園再募集資金用于擴大門店網(wǎng)絡、增強供應鏈能力、升級智能設備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yè)用途。
員工健康證涉嫌造假,不合規(guī)事件頻發(fā)
小菜園近期因卷入員工健康證涉嫌偽造的風波,不幸成為了公眾輿論關注的焦點,備受爭議與質(zhì)疑。
今年7月8日,知名打假博主“猴大腕”通過其發(fā)布的視頻,表示“小菜園”餐飲品牌北京龍湖長楹天街店存在一項涉嫌違規(guī)操作。據(jù)該博主視頻所述,他收到了來自“小菜園”內(nèi)部員工爆料,指出在面試過程中,門店負責人主動向應聘者提供了一項“特別服務”——代辦健康證。
這一“服務”的具體操作方式為,應聘者無需親自前往醫(yī)院或指定機構進行繁瑣的體檢流程,僅需簡單地提供自己的身份證正反面照片、一張白底證件照,并支付98元的費用,即可在短時間內(nèi)(甚至次日)獲得一張由北京頒發(fā)的健康證。
而在6月21日,該博主就曾曝出小菜園“健康證涉嫌造假”情況,彼時相關負責人曾進行否認,表示“公司不存在持假證或者過期健康證上崗的問題”。
不僅如此,2021年至2024年7月8日期間,小菜園報告期還存在多項涉及食品安全問題的不合規(guī)事件。
小菜園的門店因未遵守食品配料或餐具的質(zhì)量控制標準及使用無標簽不合標準的預包裝食品而受到28項行政處罰。該28項行政處罰的罰款總額為人民幣13.05萬元。
不僅如此,小菜園的門店因使用超過保質(zhì)期的食材而受到五項行政處罰。該等行政處罰的總金額為13.10萬元。
此外,小菜園的門店因無牌經(jīng)營或超出許可經(jīng)營范圍而受到三項行政處罰,例如在未獲得必要許可證的情況下銷售冷藏食品或冷盤。該三項行政處罰的總金額為10010元。
小菜園的門店因食物儲存不當而受到兩項行政處罰,總金額為5000元。小菜園的門店還因未能及時上傳所采購食材的可追溯性信息而受到一項行政處罰,并因未能制定食品安全應急計劃而受到一項行政處罰。該兩項行政處罰總額為9000元。
還需注意的是,小菜園并未依據(jù)相關中國法律法規(guī)為若干員工全額繳納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供款。
報告期各期,小菜園并未對68.2%、68.0%、71.5%及72.9%的全職員工繳納足額的社會保險供款,且并未對96.7%、96.8%、85.6%及85.8%的全職員工繳納足額的住房公積金。
報告期,小菜園的社會保險繳款及住房公積金供款的未繳總金額分別約為1930萬元、2410萬元、2840萬元、830萬元及970萬元,占公司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8.5%、10.1%、5.3%、4.3%及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