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歷來是社會發展的精氣神。7月20日,珠實地產第六屆珠實薈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珠實薈”廣東高校創意寫作大賽、“萬物皆可定格”城市攝影大賽、“邂逅萬物,少兒畢加索”少兒繪畫大賽頒獎典禮在珠實·西關都薈舉辦,各位優勝得主脫穎而出。現場,極富活力的文藝創作者聚在一起,感受人人出彩的文藝盛宴。




實踐“全民、全齡、全域”辦節理念,珠實薈第6屆文化藝術節整合前沿、高端和多元的文藝資源,開展了讀書會、珠江鋼琴研學等15場線下活動,城市攝影賽、少兒畢加索繪畫征集、廣東高校創意寫作大賽等線上全時鋪開,項目覆蓋面之廣創歷屆新高,各板塊累計參與人數超萬人。
名家走進社區 拓寬藝術邊界
在西關都薈,本屆藝術節第五場“珠實一席談·讀書會”正開講。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詩人黃禮孩攜手華語金曲獎十佳專輯得主、民謠人卜軍,用詩歌鏈接世界。

談及藝術節的發展,黃禮孩說:“6屆的舉辦,體現珠實地產對客戶、業主、城市文化的尊重,更體現一種擔當。珠實薈文化藝術節,讓更多的人因為對精神、對美的追求而走在一起。今天我們聚在西關,在這樣的廣州文脈寶地暢談讀書會,是非常有價值的。每個人因文化藝術產生關聯,這也是萬物皆可相見的意義。”

數場讀書會開辦期間,名家專程到訪,珠實地產文化“朋友圈”不斷擴大。暨南大學教授、廣東省寫作學會會長胡偉,“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最高獎“青銅獎”得主洪永爭,《城市畫報》首位首席攝影曾憶城,魯迅文學獎得主、茅盾文學獎提名作家魏微,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首任館長王見,作家、資深媒體人劉煒茗,藝術家主持人仲思,廣東省科協常委、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創始會長杜蘭,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王美怡,資深文化媒體人、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原副主席白嵐,詩人、媒體人李婷等紛紛走進珠實地產社區,以文藝塑人居,以人居彰人文。“珠實一席談”讓徜徉在文藝海洋中的市民呼朋喚友來相聚,成就人文生活的美好憧憬。







豐富文藝供給 賦能社會美育
本屆藝術節積極搭建社會大美育平臺,分齡分層更精準。在這場雙向奔赴的文藝之約里,珠實薈文化藝術節的名片成色更足更亮,廣州的美好深入人心。
珠實薈特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山大學等廣東多所知名高校開展創意寫作大賽,為熱愛文學創作的青年朋友提供發聲平臺,表達自己視野中的廣州,保持城市文化年輕態。同步面向業主征集稿件,號召樓盤業主與廣東高校學生同臺競技,熱愛文學的氛圍持續升級。300余篇佳作盡寫廣州記憶,文學之美滲透城市肌理。

高品質的文化供給是源頭,精細化的專業服務讓市民充分享受社會大美育成果。珠實地產聯合珠江鋼琴推出音樂研學,探索全球規模最大鋼琴裝配生產線,共促科研成果科普化,鋼琴科技特色課程滿足青少年群眾對科普活動的需求,巧妙地融休閑、娛樂、探趣、科教于一體。




“邂逅萬物,少兒畢加索”繪畫大賽分學前、小學、中學組,每一位參與者用獨特、多樣的藝術創作,令優質作品持續溢出。每一位參與者都是藝術和美的創造者,以“藝”潤心。


“萬物皆可定格”城市攝影大賽如它的主題一般,以靈活自由的方式相見萬物,面向大眾收集廣州之美。大賽開使后,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共收到了超千幅攝影作品,無不表達參賽者對藝術的理解,對城市的熱愛。
文化藝術為媒 講好人居故事
珠實薈文化藝術節發展至今已是第六屆,從打破空間的圍墻,到突破形式的壁壘,無不詮釋激發文藝年輕力的應有之義。它不僅傳承為一個業界IP,更成為城市的藝術節。
從“造好房子”到“造好生活”,珠實地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與城共美,讓大眾在有文化厚度、有生活溫度、有城市高度的精品優居中,懷抱源源不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未來,珠實地產堅定不移夯實珠江實業集團45載遠航品牌力,堅持創新發展,持續文化積淀,聚焦長效常態,堅持文化惠民,盡心營造大眾的節日,賦能老城市煥發新活力。
以慷慨的情懷,走文化藝術之路。藝術節這座“文藝熱島”持續沸騰著,“萬物皆可相見”城市攝影&繪畫展將在珠江花城、天河壹品、西關都薈、廣鋼花城等樓盤持續舉辦,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攝影大咖梁力昌作品、往屆中國動漫金龍獎少年兒童美術大賽作品、本屆藝術節優勝攝影繪畫作品同步在現場展出。我們期待大家前來,看文藝“花”開遍地。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