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徐梓瑛
近日,寧波美術館舉辦“做自己的太陽——江碧波藝術展”作為獻禮新中國75周年華誕的特別策劃。展覽由寧波美術館主辦,張人亞黨章學堂支持。
本次展覽回溯了江碧波那八十余年藝術歷程,以“天地有正氣”“萬物與我為一”“月是故鄉明”三個板塊共同支撐起展覽主體,讓觀展游客們能夠感受到她對寧波故土的眷戀和對創作不懈的追求。

在展覽中,革命烈士張人亞的故事與當代藝術家江碧波的作品交相輝映。兩位不同時代的杰出人物,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書寫著對信仰和藝術的堅守與追求,它們共同詮釋了寧波這座城市對于信仰與藝術的執著追求。

張人亞,這位曾經為了保存中國共產黨第一部黨章等珍貴文獻而冒著生命危險將其送回寧波北侖的“黨章守護者”,他的故事是寧波人民對信仰的堅守與傳承的最好寫照。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張人亞深知這些文獻對于革命事業的重要性,他義無反顧地將它們帶回家鄉,托付給父親張爵謙秘藏,他將資料藏在兒子的衣冠冢里保存下來。這段歷史不僅是一段關于信仰的傳奇,更是一段寧波人民對于紅色文化的深厚情感的體現。

而江碧波,這位從寧波走出的著名藝術家,她以“做自己的太陽”為藝術信念,用自己的作品詮釋著對文化傳承、歷史記憶和社會責任的深刻思考。在寧波美術館舉辦的這次展覽中,我們得以一窺江碧波的藝術世界。她創作的版畫、雕塑、國畫、陶藝作品等,不僅展現了她作為藝術家的獨特才華和深厚造詣,更體現了她對寧波故鄉的深厚感情和對藝術文化的熱愛。

寧波美術館集中展出了其《飛奪瀘定橋》《近鄰》《山鬼》等為代表的藝術精品60余件(套)并輔以藝術文獻、視頻,盡可能全面地呈現其創作經歷和新時代文化態度,本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22日。
來源:推廣
最新更新時間:07/21 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