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如嘉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7月21日,“網約車司機用作弊軟件將小單變成大單”一事登上熱搜。
近日,有滴滴用戶在社交平臺發文稱,自己在滴滴打車(企業版)的一筆訂單明明是在上海打車,預估價不到30元,行程結束后卻顯示花費229.66元,是此前的行程預估價26.76元的8倍。系統訂單顯示,其行程途經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來回直線距離超過160公里。
在投訴后,滴滴客服反饋稱,當事網約車司機表示,是用戶上車后要求司機去吳江區接人再去終點,遂導致現在的收費。該用戶表示當事司機所說并非事實,在向客服多次投訴后,客服依然沒能給出合理解釋,但平臺愿意將此次收費變更為預估價。
他將自己的遭遇發布至社交平臺。不久后,滴滴平臺相關工作人員回復他稱,當事司機使用了作弊器導致訂單異常,已對該司機進行禁封。
界面新聞就此事向滴滴出行求證,滴滴客服負責人回復稱,經核實,該筆訂單的異常系司機通過黑產軟件修改車輛定位,導致訂單里程和金額發生相應變化。非常慚愧的是,乘客進線投訴后,平臺客服曾聯系司機進行核實,并轉述了司機明顯不符合常識的說法;反作弊團隊后續識別到賬單異常并對司機進行了封禁處理,但在過程中,因為存在信息同步不及時、排查不全面等問題,導致沒能及時解決乘客的困擾。目前已經給乘客免單,因司機作弊對司機做出了封禁處理,同時向乘客真誠致歉。
網約車司機李先生告訴界面新聞,以前確實有一些軟件可以修改車輛定位,但是司機通常是使用定位器讓車輛保持移動的狀態,或者是幫助司機提高服務分,不會用于修改行程,否則很快就會被用戶或者平臺發現訂單異常。現在這些定位手段陸續被平臺封禁,司機更常用的是輔助搶單的外掛,可以自動搶單,比手動搶速度更快,準確性更高。具體網約車司機中有多少比例的人在使用這種軟件則不好說。
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記者也搜索到一些網約車代搶服務,有商家稱可以代搶全國指定范圍內的大額訂單,收費標準是訂單金額的8%。
滴滴客服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滴滴認為司機使用作弊手段等非法行為,會嚴重破壞接單和服務公平。平臺在持續聯合警方加強整治,也在持續識別并治理作弊器超、封禁問題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