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 吳瓊
閃送終于要IPO了。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證監會官網近日披露了BingEx Limited(閃送必應有限公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根據公告,閃送擬發行不超過5750萬股普通股,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閃送的故事源于2013年,彼時在巨頭環伺的物流市場,薛鵬另辟蹊徑,想出了“一對一配送”的全新模式,由此拉開國內即時配送賽道的序幕。成立至今,閃送背后集結一批豪華的投資人團隊,不乏鼎暉投資、天圖投資、順為資本、海松資本、五岳資本、SIG海納亞洲創投等知名機構。此外,王思聰旗下普思資本也連投兩輪。
從那時起,即時配送賽道便開始聚集各路玩家,從“三通一達”,到達達集團干出“即時配送第一股”,如今京東、阿里、美團等巨頭仍在加速攪動這片風云。沒有最卷,只有更卷。
創業11年,靠騎手跑出一個IPO
故事還要從一位80后創業者說起。
2005年,薛鵬畢業于華北理工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后前往倫敦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早在留學期間,他就對物流行業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從這時便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直到2007年底,薛鵬畢業回國,旋即拉上昔日好友于紅建,開啟物流領域創業。在他看來,大行業中往往蘊藏著大機會,而當時國內物流行業恰恰有著巨大發展機會。
一開始,他們的計劃是整合各家快遞平臺,通過大數據和算法幫助用戶挑選最合適的快遞,相當于做了一個互聯網服務入口。但是由于缺乏資金與流量,在苦苦堅持了幾年后,還是以失敗告終。
當時,國內物流行業格局初顯,隨著電商的蓬勃發展,三通一達、順豐等快遞業巨頭已經占據了主要地位。要想殺入大行業,必須找到一個新賽道。于是,薛鵬便帶領團隊對整個市場進行了分析與判斷,他們發現,傳統的快遞公司中,每個快遞員都會一次性最大量地收送件,同城服務和跨城業務不分,以將成本降到最低。但同時,便也犧牲了時效和服務品質。
“我們看到,不管是自己還是周圍的朋友,當發生著急、緊急的情況需要遞送東西時,沒有人能夠幫著解決。”薛鵬曾解釋做閃送的動因,希望能做一個幫助人們解決關鍵、緊急重要時刻問題的遞送平臺。
于是,2013年,薛鵬又在北京創立了閃送,主打“一對一急送”服務模式,從而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行業市場。據說當時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flag:到2014年底,還沒有任何起色,就結束北漂生活,回到家鄉發展。
為了驗證市場需求,閃送團隊先是制作一個粗糙的網頁版下單頁面。2014年3月,閃送打出“最快的快遞”口號,標志著閃送服務正式上線。第一個試點城市位于北京。幸運的是,很快便有用戶下了第一筆訂單。在閃送《10周年訂單報告》中記錄了這一場景——“剛剛從外地出差回到北京的許先生忘帶鑰匙,下單從家人處取回”,自此開啟同城即時速遞服務的發展之路。
一年后,閃送APP正式上線,并進一步喊出了“1分鐘響應、10分鐘上門、60分鐘送達”的口號。據官網顯示,截至2024年6月,憑借一對一急送的效率優勢,閃送已經覆蓋超290個城市,招攬騎手近300萬名,為1億+用戶提供服務。
有意思的是,你可能不知道,除了提供包括文件證件、鮮花蛋糕、電子產品等在內的物品速遞服務外,有人還發現了閃送的更多用法,比如,一位北京的用戶,通過異地下單,內容為去一家兔頭店詢問店鋪聯系方式以供后續購買。還有用戶下單請閃送員幫自己取快遞,甚至倒垃圾。
這或許便是如今閃送能撐起一個IPO的原因——不知不覺間,當面臨即時配送需求時,不少人往往會第一個想到閃送。
王思聰連投兩輪,卻一度淡出創投圈視野
興起于移動互聯網時代,閃送也是一個VC/PE云集的典型案例。
投資界梳理閃送官方信息,成立至今,公司已經至少完成8輪融資。其中,2014年5月,閃送上線僅幾個月,便獲得了鼎暉參與的A輪融資,估值為數千萬美元。
當時,看到同城速遞領域的巨大市場,玩家很快聚集。蜂鳥配送、順豐即刻送、圓通B網、閃電行動、鄰趣、達達等一大批平臺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一賽道也成為VC/PE追逐的新一輪熱點。
此后,閃送便開始了快速融資期。2015年7月完成由九鼎領投,光源資本等跟投的5000萬美元B輪融資。值得一提的是,僅一年時間,估值便增長至2億美元。同年8月天圖投資參與投資其B+輪融資。
時間來到2017年,半年時間內,閃送又相繼完成C輪、C+輪融資,融資金額達1億美元,投資方包括SIG海納亞洲創投、執一資本、順為資本、華聯集團赫斯特資本等。此外,王思聰旗下的普思資本也連續兩輪參與其中。
一個關鍵時間點是2018年8月,閃送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的D1輪融資。由海松資本、五岳資本、源星資本聯合領投,SIG海納亞洲創投、順為資本、華聯長山興、順亮投資、赫斯特資本、光源資本跟投。
領投方之一五岳資本曾分析投資邏輯,“閃送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物流基礎設施,而是深入到C端的消費品牌。現在一小時速遞基本上已經和閃送劃等號了,這是我們看重它很重要的一點。除了順豐,很少有其它配送公司在用戶心中建立起這種品牌影響力。”
不過,閃送至今最新一輪融資仍停留在2021年,完成由順為資本、五岳資本、SIG海納亞洲、天圖投資、海松資本、Alpha Square Group、Axiom Asia Private Capital、千山資本及中財荃興鈞源共同投資的1.25億美元D2輪融資。至此,SIG海納亞洲成為閃送第一大機構投資方,鼎暉則為閃送第二大機構投資方。
此后幾年時間里,閃送再沒有融資消息傳出。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遠去,閃送IPO之路陷入沉寂。
直至此次公布IPO消息。不過,證監會也對閃送提出了出具補充材料的公告。其中提到,要求閃送補充說明關于搭建境外架構及返程并購的合規性,公司股份變動,主要股東,股權激勵情況,境內運營實體設立及歷次股權變動是否合法合規,以及發行上市方案,說明每份存托憑證所代表基礎證券的數量、預計募集資金量等。
如此看來,閃送的IPO征程才剛剛開始。
價格戰,新一輪戰火打響
即配江湖硝煙漸濃。
幾乎所有人都盯上了這塊蛋糕。除了早期的傳統快遞巨頭外,這個賽道還在迎來更多玩家:去年3月,貨拉拉上線兩輪同城跑腿服務;隨后,滴滴出行平臺推出滴滴快送業務;后來,高德地圖在北京、武漢、杭州、長沙等地上線“高德秒送”服務;今年初,哈啰App宣布正式上線送貨跑腿服務。
不到一年時間內,又有四大品牌擠入這一賽道。
最新一幕,則是京東整合原有的京東小時達和京東到家服務,將原有的即時零售業務升級,推出“京東秒送”,宣布最快能用九分鐘為消費者送貨上門。戰火進一步升級。
目前,這條賽道聚集的知名品牌已經不下十余個。但為何各路玩家仍前仆后繼?數據或許能說明問題,據艾媒咨詢《2022年中國跑腿經濟市場洞察報告》,中國跑腿經濟的發展空間有望逐步擴大,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664億元,2018至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75.4%。
由此,即時配送賽道也締造一個個IPO。頗具標志性的是在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沉寂已久的即時配送行業再次煥發生機。這一年達達集團頭頂“即時配送第一股”的光環,登陸美納斯達克。達達集團的背后,有京東、紅杉中國、沃爾瑪、DST等一線投資機構以及零售巨頭的加持。
2021年底,第三方即時配送平臺順豐同城登陸港交所,這是順豐創始人王衛的第四個IPO,最新市值超100億港元。
巨頭入局廝殺,也進一步加劇了行業洗牌。早年間涌現出的e快送、即買送、風先生等創業公司,也曾融資上千萬,但最終都相繼宣布倒閉。
究其原因,即時配送主打服務與效率,但弊端也顯而易見:配送成本太高、服務難度大。以閃送為例:5公里內5公斤以下閃送的起步價為16元,后續每增加5公里則加收8元,每增加1公斤,費用加收2元。通過對比發現,這已經相比最初的定價有所下降。
而為了搶占市場,一場價格戰已經打響。上周,菜鳥速遞宣布升級同城速遞,提供同城半日達,同時首重價格僅為6元,續重價格僅為1元每公斤,相較于之前直接打了5折。互聯網時代常見的燒錢打法重現在即時配送生意場。
競爭之下,有人向左,有人向右。前不久,順豐同城以“SoFast”品牌正式登陸中國香港,首次在中國內地以外的市場提供即時配送服務。在出海大潮下,不少企業將布局中國香港作為重要一步,向廣闊的海外市場進軍。而另一邊,一線城市之外,瞄準下沉市場機會,大家又不約而同地在縣城相遇。
悄然間,一個新戰場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