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角金融 鄭理
編輯|高巖
作為滬上券商三巨頭之一的海通證券(600837.SH;6837.HK)盈利能力已不再強勁,2024年上半年業績繼續“退步”。
7月9日,海通證券發布的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該公司上半年凈利潤約為9.19億元至11.67億元,同比減少69.53%到76%。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海通證券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就已出現下降。
上半年業績變動并不是無緣無故,一級市場階段性收緊,對海通證券的投行業務收入產生了負面影響。根據半年度業績預告披露,公司將業績減少概括的原因主要有:因市場行情波動,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減少;股權融資規模下降,投行業務收入減少。
今年以來,海通證券保薦的IPO項目有27單被撤回。不僅如此,最近一年,因IPO保薦業務內部質量控制存在薄弱環節,導致海通證券成為監管罰單中的“常客”。
IPO新規嚴打“帶病闖關”背景下,海通證券的投行業務已經連續兩年下滑,作為名列前茅的證券公司,海通證券能否順利度過難關,重拾昔日輝煌?
01 今年“黃”了27單IPO,保薦項目撤否率43%
年初至今,海通證券的保薦業務遇冷。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海通證券在A股保薦的項目有60家,包括IPO、定增、可轉債、配股等,數量僅次于中信證券的119家和中信建投的96家。
60家保薦的項目中,年內海通證券已經有27單保薦項目“折戟”,撤否率為43.33%;其中,上半年末撤回24單,6月撤回項目數量最高,達10單,2月-5月分別撤回2單、4單、3單、5單。
27單被撤回的保薦項目中,8家涉及材料行業,資本貨物行業5家,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有4家,半導體及生產設備3家,其他行業還包括汽車與汽車零部件、醫療保健等。
海通證券的保薦項目撤否率,也高于同梯隊的平均水平。
2023年,海通證券共保薦了125個項目,保薦數量在行業排名第三,低于中信證券的251家和中信建投證券的169家,但撤否率卻高于上述兩家券商,達18.4%,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撤否率分別為16.73%和14.2%。
從2022年的數據看,海通證券撤回了16家保薦項目,撤否率達11%,在頭部券商中位居第一。
還有一些項目在IPO過程中存在"一查就撤"的情況,讓海通證券的保薦質量遭到質疑。
以科創板IPO科利德為例,2月份,該項目主動撤回。在主動撤回上市申請兩個多月后,在海通證券被上交所通報批評時對該項目撤回原因也進行了揭曉。根據通報,科利德涉及研發人員數量存在出入、研發投入金額披露不準確、研發領料與其實際需求不匹配等多個造假問題。
實際上,除了在IPO階段發現問題并攔截外,海通證券保薦的部分項目已經成功上市,后來卻被發現財務造假。
2021年9月16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的卓錦股份(688701.SH),主營業務為“環保綜合治理服務”和“環保產品銷售與服務”兩類。
不管從業績還是股價上來說,卓錦股份都是“上市即巔峰”。上市前三年(2018年—2020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分別為2.11億元、2.91億元、3.41億元,凈利潤4028.13萬元、5607.31萬元、4527.81萬元。
上市當年,卓錦股份就進行財務造假。2023年5月19日,卓錦股份公告稱,收到證監會浙江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經查明,2021年下半年,卓錦股份將部分成本以保證金名義計入往來款,虛減營業成本2796.52萬元,進而虛增利潤總額2705.67萬元,分別占當期披露金額11.47%、57.84%。
經調整后,實際上卓錦股份2021年實現營收4.13億元,同比上漲21.31%,凈利潤為1717.47萬元,同比下跌-62.07%。并且2022年轉盈為虧,凈利潤-0.94億元,2023年進一步擴大至-1.2億元。
通過此次IPO,卓錦股份公開募集資金總額為2.51億元,其中,海通證券獲得保薦及承銷費用2770萬元,承銷保薦傭金率為11.03%。
1996年上市的上實發展,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和經營、實業投資、資產經營、國內貿易、信息服務等。
2024年3月19日,上實發展發布公告稱,收到《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經查,上實發展通過虛構合同、虛增業務實施進度、實施空轉自循環貿易以及參與軍民融合貿易等方式,導致上實發展2016年至2021年度財務報表存在虛假記載,合計虛增收入47.22億元、虛增利潤總額6.14億元。
海通證券正是上實發展的保薦機構,期間,海通證券的持續督導意見卻顯示一切正常。
券商投行收入,主要來自輔導費、保薦費、承銷費,其中承銷費用占大頭。IPO企業獲得批文后,券商會組織路演對公司股票進行推介銷售直至發行完畢并上市。早在1月初,北京一家咨詢公司漢鼎咨詢曾指出,此階段券商會與企業簽署股票承銷協議并按照募集資金的一定比例(通常為4%-12%)收取股票承銷費用。
海通證券的股權承銷金額表現如何?
根據wind數據,截至7月18日,2024年以來,該公司的股權承銷金額為36.28億元,排名第10位,承銷數量9單,其中IPO數量有8單。對比同行,第一名的中信證券,承銷金額259億元,承銷數量23單,華泰證券排名第二,承銷金額237.57億元,承銷數量20單。第三名中金公司,承銷金額224.74億元,承銷數量27單。
圖源:wind
無論規模和數量,海通證券與前三名已經存在明顯差距。不過,2024年股權融資整體均遇冷。截至7月18日,A股市場股權融資規模僅1813.97億元,同比下降75.1%,股權融資數量167家,同比下降63.46%。
圖源:wind
繼2023年“827新政”后,合理把握IPO、再融資節奏、階段性收緊IPO節奏成為主流。2024年初,監管調研券商IPO承銷保薦項目費用,投行降費的討論更是喧囂塵上。春節前,證監會換帥,IPO審核進一步收緊。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A股新發IPO總額346.36億元,同比下降超8成,新發IPO僅47家,同比下降75.66%。
02 投行業務頻上監管罰單
2024年以來,證監會不斷釋放出強監管信號,“申報即擔責”、“一查就撤”休想“一走了之”等,頻繁出現在監管的表態中,一些仍處于IPO階段的企業及其保薦機構陸續收到監管罰單。
數據顯示,上半年,涉及投行違規的罰單達74張,其中31家為證券公司。而海通證券收到10張罰單,成為券商中收到罰單最多的一家。
2023年10月,已經提交注冊長達20個月的沃得農機,IPO之旅最終以主動撤回申請材料而告終。兩個多月后的2024年1月5日,作為沃得農機的保薦券商,海通證券迎來了證監會的“自律監管”措施。1月8日,深交所對海通證券發布《監管函》。
根據深交所的調查,在保薦沃得農機的過程中,海通證券存在四項違規行為:未就實際控制人所持股權凍結情況持續履行盡職調查職責并及時報告;對關聯方資金拆借披露的準確性未予充分核實;未對發行人會計基礎不完善、內部控制不規范的情況予以充分關注;未經同意改動招股說明書。
尤其是“未經同意改動招股說明書”,受到了外界廣泛關注。據兩版《招股書》顯示,改動部分集中在沃得農機的主營業務、募集資金用途、分紅政策等。
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20多天后的1月29日,海通證券又登上了上交所通報“名單”中。
通報中,海通證券被指存在首發保薦業務履職盡責明顯不到位、投行質控內核部門未識別項目重大風險及對盡職調查把關不審慎等缺陷。
這次被認定“職責履行不到位”,涉及三個IPO項目,分別為惠強新材、明峰醫療、治臻股份。這三個項目的保薦人都是來自海通證券的6名人員。目前,三家企業都主動撤回申請,IPO項目已終止。
2月的上海證監局公告則揭示了海通證券場外期權業務內部控制的薄弱一面。2月1日,上海證監局披露了《關于對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責令處分有關人員措施的決定》。
經查,海通證券場外期權業務相關內部控制不健全,未建立健全覆蓋場外期權業務各環節的內部管理制度;未明確部門層級風險指標超限額的報告路徑和處理辦法。場外衍生品業務相關風險指標體系不健全。
4月,海通證券因中核鈦白、格力地產債券事項而接連受罰。
4月30日,中信證券、海通證券雙雙披露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海通證券在中核鈦白案中,因協助中信中證實現不當股票收益,這一行為違反了相關監管規定,海通證券及相關方總計被罰沒超過2.34億元人民幣。
“公司誠懇接受處罰,在規定的時間內繳納上述罰款,并將深刻反思,汲取教訓,認真落實各項整改要求,進一步優化合規內控機制,不斷提高規范運作意識和水平,堅持舉一反三,依法合規、穩慎推進公司各項業務。”海通證券表示。
同日,據廣東證監局官網披露,海通證券作為格力地產“21格地02”“22格地02”債券的主承銷商和受托管理人,存在未盡職履責的情況,比如未對個別存貨周邊樓盤開盤價格低于項目樓面價等重要信息進行充分的分析核查與及時報告。
踏入5月,隨著大連科利德科創板IPO造假事件的曝光,海通證券再度被推至風口浪尖。
上交所針對科利德事件連發四張罰單,處罰主體包括科利德、保薦機構海通證券、保薦代表人、容誠會計師事務所和簽字會計師。直指海通證券在科利德項目中對科創屬性核查的不力及保薦業務內部質控的持續薄弱。
5月23日,在海通證券最新發布的股東大會資料上,海通證券專門提出,健全合規內控體系,充分發揮內外監督合力。
保薦項目一言難盡,讓海通證券連續8年未能進入證券公司“白名單”中。這份“白名單”是證監會對券商合規性和風險控制能力的認可, 而海通證券卻連續缺席。資產規模前十的券商中,海通證券也是唯一一家未入選過“白名單”的券商,這反映了其在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最新的證券公司“白名單”于2023年6月21日公布, 共包含31家機構。 與上一次公布的名單相比, 新增了東方證券、 東方財富、 國聯證券、 財通證券和西部證券5家機構, 同時調出了東北證券、 國開證券、 平安證券、 招商證券4家機構。 這些調整,反映了證監會對證券公司合規性、 內部管理內控能力、 從業人員操作規范性等多個因素的考量。
為完善保薦項目質量,券商投行保代迎來監管新規范。
據《每日經濟新聞》從券商人士處獲悉,證監會近期向保薦機構征求意見,中證協計劃在保薦代表人分類名單A(綜合執業信息)的基礎上,增加撤否項目(即在審項目撤回申報材料或上會被否決)信息。同時,新增保代人分類名單D(暫停業務類),比如公布被認定為不適當人選,又如公布被罰暫不受理與行政許可有關文件的保薦代表人名單。
03 如何做好“看門人”角色?
2019年,海通證券在IPO保薦業務的表現算得上二線券商中流,當年以5起成功案例,排名在行業前十名之外。
2020年下半年海通證券在科創板保薦業務上開始發力,其成為了近年來投行圈的最大“破局者”——在突破此前投行圈“三中一華”對科創板業務“壟斷”的同時,海通證券整體IPO保薦業務也在此帶動下“狂飆猛進”。
此后的2021年和2022年,海通證券正式加入了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的A股“投行王者”之爭的行列,三家券商組成了國內投行業務的第一梯隊。
2019年-2021年,海通證券投行業務收入持續大增。其中2019年投行業務收入為36.1億元,到2021年便躍升至56.6億元。但經歷了2021年的巔峰后,海通證券的投行業務已連續兩年下滑。
2022年、2023年年報顯示,海通證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59.48億元、229.53億元,歸母凈利潤65.45億元、10.08億元。其中,投資銀行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2.62億元、36.31億元,同比降幅分別為24.69%、14.8%。
海通證券對于處罰也表示,認真落實各項整改要求,進一步優化合規內控機制,不斷提高規范運作意識和水平,堅持舉一反三,依法合規、穩慎推進公司各項業務。
“在處罰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各券商需要更加重視合規管理,提高員工的合規意識。同時,公司應建立完善的內部制度,以防范可能出現的違規行為。對于受到處罰的券商,他們應該認真對待每一個處罰決定,積極采取措施改正錯誤,以避免再次受到處罰。”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
北京丹華盛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合規專家丁繼華同樣指出,“在嚴格監管的背景下,證券行業需要回歸其初心,重新認識到中介機構的價值在于扮演好關鍵的看門人角色。通過提供誠信合規的專業服務,贏得投資者的信任,這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合規管理體系,并向監管機構、投資者等利益相關方證明其執行有效,這樣才能預防合規風險,減少和減輕執法處罰,才能實現證券行業的健康發展,并支持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目前,年內由海通證券保薦、在A股成功發行的IPO有4家,分別是在深交所上市的中侖新材、利安科技,以及在上交所上市的燦芯股份、星德勝。
下半年,海通證券的投行業務會“翻盤”嗎?你認為券商應如何落實“看門人”責任?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