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胖鯨頭條
近年來,從網文到短劇,中國文化娛樂產品的出海勢頭越來越猛。當前,我國的微短劇市場正處于爆發式增長時期。在競爭白熱化的整體格局下,不少從業者將目光投向海外,用“換湯不換藥”的方式,為海外受眾復刻一部部“霸總”故事,也為自身謀求下一個生意突破口。
但出海短劇,不僅僅是國內短劇的“復刻”。
控成本、縮周期,海外比國內還卷
胖鯨從采訪調查中獲悉,當前的短劇出海市場,主要呈現三種營收模式:團隊直接購買已拍好的短劇版權,進行海外投放、獲取收益;獨立組建團隊,劇本創作、拍攝、后期、發行等全流程均自主完成、自負盈虧;與其他公司聯合對投,定好各自的出資比后,收益也同樣按照出資比分配。
“目前選擇第一種模式的出海團隊較多,原因在于成本低、見效快。”制片人趙伊(化名)告訴胖鯨。
趙伊所在公司與多家國內TOP網文公司有版權合作,當前短劇業務主攻歐美國家,其次是東南亞、日韓地區,同時在南美一些講西班牙語的國家也會做譯制劇。
在成本方面,趙伊表示,美國地區一部自制劇的成本在10萬-15萬美元;東南亞地區自制劇成本與國內情況類似,在30萬元人民幣/部劇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與國內相比,海外短劇的拍攝更加看重成本,因此要壓縮拍攝周期,趙伊所在團隊承制的短劇為了控制場地、人力成本,一部70-80集的短劇在十幾天內就要完成拍攝。
制片人Tracy告訴胖鯨,英國、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等地區正逐漸成為“制片洼地”,整體制片成本比美國低20%—25%左右,“盡管美國的影視工業化制片流程相對更為完善,但其他地區具有成本效益優勢,不過,也同樣面臨著從傳統的專業影視制作向短劇模式過渡的挑戰。”
Tracy來自一家專注于歐美市場的短劇影視制作公司,她表示,美國團隊的成本集中在制片環節,“海外演員通常只接受8小時工作制,任何超出時間的工作都需要支付額外的加班費;曾經出演過熱門作品的演員,其薪酬往往也會有所提高,這導致人力成本相對較高。”
對傳統電影人來說,短劇市場是一個無法跳過的時代浪潮。
Tracy最初對短劇并不抱有太大期望,她原來的工作重心在電影投資和品牌孵化項目上。近年來,Tracy身邊有越來越多的朋友投身于短劇制作,但她認為彼時的國內短劇市場似乎更多地在遵循電商邏輯——依賴流量投放來實現回報,這與傳統電影投資模式大相徑庭。
Tracy還表達了對國內短劇市場的另一層擔憂:“在國內,制作‘內容’往往難以逃脫‘內卷’。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讓創作者自由度受限,時刻擔憂不期而至的‘靴子落地’。國內短劇市場就像是一場‘賭博’。”
將視野轉向海外市場時,Tracy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她認為海外的短劇市場提供了一個做“長期生意”的機會,市場環境更加成熟和穩定,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多自由空間。
于是,從2022年底開始,Tracy與她在洛杉磯的合伙人一起,將業務重心明確轉向了海外短劇市場,開啟緊密的分工協作:Tracy負責跟蹤國內短劇行業的最新動態,梳理海外短劇投資的各個細節,而她的合伙人則專注于海外短劇制片團隊的搭建和拍攝資源的整合。
和國內情況類似,投放費用也是短劇成本的大頭。
趙伊提到,目前海外短劇的投放大致有兩種類型:一是“貨架電商”的邏輯,將短劇作為電商產品投放到Google和Facebook平臺,得益于兩大平臺廣大的用戶基數,通過SEO(關鍵詞優化)的方式進行引流。
二是“興趣電商”的邏輯,將短劇的片段內容投放在TikTok平臺,吸引感興趣的用戶點擊。但大型制片團隊并不青睞此類方式,因為會將其短劇作為測試產品公之于眾,哪些類型的短劇受歡迎、投流模式與效果如何、大致能賺多少錢等細節都會被TikTok拿到手里;如此一來,TikTok會像國內的網文平臺番茄一樣,順理成章地“吃掉”其他短劇平臺的蛋糕。
相同的套路劇本,不同的執行難度
如今的短劇,已然成為大眾的“造夢空間”,以輕松、淺顯的方式滿足了人們對于即時娛樂的需求,讓他們在劇情中代入自我、排解壓力、消解情緒。海外的短劇也承襲著相似的套路,不同于好萊塢式的精英敘事,海外短劇講述“又土又上頭”的抓馬故事,側重于拿捏下沉市場。
回看市場爆款,無論是《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我的億萬富翁丈夫的雙面生活),還是《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命中注定的我的禁忌之戀)《Never Divorce a Secret Billionaire Heiress》(不要和秘密的億萬富翁繼承人離婚),都是緊抓人性中的“爽感”,將霸總、重生、言情、復仇等已被國內市場驗證過的火熱題材,糅合進符合當地民眾喜好的元素。例如,歐美市場喜歡霸總+吸血鬼、狼人等超自然題材;東南亞市場偏好言情+豪門紛爭、苦情虐戀、小人物逆襲、家庭倫理題材等。
“龍傲天”爆改“愛德華”的背后,是所有人都抗拒不了的“奶頭樂”套路。跌宕起伏的狗血情節調動著觀眾的情緒,欲揚先抑的“鉤子”吊足胃口,快速切換的剪輯節奏與營造緊張氛圍的BGM,助推劇情到達高潮。



然而,海外短劇雖然承襲了國內短劇的類似“套路”,但因地域距離、文化背景等不同,國內故事真正落地海外仍然存在較高的門檻。
趙伊告訴胖鯨,行業門檻體現在語言、人脈、技術等方面。短劇的核心是劇本,當國內劇本直譯為外文時,難免會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目前,很多想做出海的團隊魚龍混雜,有些甚至沒有對國內劇本做本地化翻譯,連前期最基本的劇本修改與審核門檻都沒有達到。”
趙伊所講的情況并不是個例,“紐約市第一人民醫院”等諸如此類的搞笑表述屢見不鮮,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人才是短劇劇本“本地化”的關鍵。趙伊告訴胖鯨,其團隊成員大多具備海外留學、生活的經歷,在審核和打磨劇本的時候,會將帶有國內色彩的例如相親梗、KTV、階級、中式婚禮場景等元素替換、剔除掉。
而相對地,中外組合的團隊也會帶來執行層面的挑戰和風險,短劇出海很有可能會變成“石沉大海”。
趙伊為胖鯨分享了一則典型案例,一家國內公司找到一組美國的供應商團隊拍攝短劇,事先已付好多部短劇的制片費用,但對方收款后便離奇消失,所有錢款均有去無回,“想做海外短劇,如果當地沒有人脈會比較寸步難行,存在扯皮、容易被騙等情況”,趙伊如是說。
此外,據趙伊介紹,在海外借用公共或私人場地拍攝短劇時,需要提前留出時間發郵件來回溝通;大部分海外短劇演員不接受加班,團隊在時間把控上如履薄冰,甚至還有演員臨時消失,團隊只能被迫聯系人脈緊急找替補重新拍攝;在短劇發行與投放階段,部分小型團隊自投數據效果不佳,一般只能交給大平臺去做投放。
綜合來看,時間成本、人力成本、溝通成本、技術成本等都是“門檻”,如果沒有合適的人脈“打點”,沒有緊密協作的中外團隊,想做短劇出海只能“望洋興嘆”。
品牌 x 短劇:國內先行一步,海外伺機而動
無論是國內短劇還是出海短劇,作為一項正在蓬勃發展的賽道,短劇已不僅僅是內容消費品,更成為品牌營銷的有力抓手。用戶的注意力在哪里,營銷切入點就用在哪里,在品牌與短劇的聯動方面,國內先行一步。
當前,國內的短劇營銷主要有贊助短劇、單集投放、達人營銷、定制短劇等形式,已經覆蓋多個行業,涉及多種產品和形式。
例如,丸美贊助的《雙A夫婦又美又颯》將劇情設置為:女主角是丸美集團千金,以公司機密“丸美四抗2.0”產品,與男主角一起逆風翻盤,巧妙實現品牌營銷與短劇劇情的絲滑融合;京東新百貨在《東欄雪》的單集番外中進行廣告投放,主角穿越到古代開了一家名為“京東新百貨”的店鋪,植入創意專屬劇情、強化品牌記憶點;韓束與知名達人姜十七合作推出多部定制短劇,例如《以成長來裝束》《心動不止一刻》《一束陽光一束愛》《全是愛與你》《你終將會紅》等,姜十七扮演的獨立自主大女主人設,助力韓束將品牌心智打入女性消費者的內心,做到精準營銷;谷雨的定制短劇《大過年的》,將谷雨美白套裝作為新年禮物契合春節氛圍,結合社會熱點突出品牌調性。
互聯網信息的碎片化促使消費者的注意力呈分散化,而短劇的短平快、沉浸式的雙面特性能夠讓用戶對品牌短劇營銷不反感、易接受。目前,韓束、珀萊雅、百雀羚等美妝品牌,天貓、京東、美團等電商品牌,去哪兒網、閑魚等互聯網品牌,小鵬汽車、上汽大眾等汽車品牌,都在復刻“套路短劇x情緒價值x品牌植入=促進轉化與成交”這套“流水線公式”。
相對國內短劇營銷正盛的勢頭,出海短劇營銷還處于探索和觀望階段,目前主要靠海外平臺“開疆拓土”。
TikTok for Business以短劇劇集流量撬動獲客轉化,為全球提供Spark Ads廣告產品、Web to App解決方案等,高效觸達短劇觀眾中廣泛的潛在消費者;Kwai for Business在巴西推出的短劇營銷產品TeleKwai,通過在本地原創短劇中融入廣告植入、IP打造等玩法,自然嵌入品牌信息,實現真正的“本地營銷”。
實際上,出海品牌的短劇營銷,與以往在電影、動畫片中的廣告植入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例如,舒化奶在《變形金剛3》中“先讓我喝完舒化奶”的臺詞植入,藍月亮在《藍精靈2》劇情中的產品植入。未來,出海短劇將成為國內品牌進擊海外商業化的下一個“掘金地”。Tracy對胖鯨表示,團隊已經在洽談首飾、鞋服等輕奢品牌的商業化合作,篩選合作伙伴時,會更為關注該品牌在海外有無銷售渠道?有無海外倉?以此確保品牌商發貨的時效性。另外,Tracy提醒,短劇具有一定文化屬性,品牌可以通過定制化的短劇內容,向海外觀眾講述自己的品牌故事。
確實,在短劇出海市場中,既要有“好內容”,也要有“好生意”,不僅僅有內容出海這條大魚,更應以內容為“餌”,吸引更多海外用戶將情緒價值轉化為實際購買力,從而實現內容出海到商品出海的躍升,搶占戰略高地。
結語
今年以來,多地發布扶持短劇出海的新政。上海發布促進微短劇產業發展的“組合拳”,專注于內容生產、作品出海、人才培養、保障實施等方面;浙江余杭發布微短劇扶持政策,涵蓋劇本創作、取景拍攝、上線播出、研發創新、作品出海等十條“黃金”新政,給予微短劇創作全鏈路支持等。
在良機的加持之下,國內短劇與國內品牌可借“船”出海。
內容出海方面,同質化短劇已不再受到觀眾的喜愛,未來的機會點在于中外團隊緊密協作下的“精品化”與“差異化”。Tracy對胖鯨表示,團隊將要打造可以媲美《暮光之城》的精品短劇,在“服化道”上提高品位,在“視效”上加大投入,探索核心競爭力與內容差異化。
品牌出海方面,在做好海外倉儲、用戶調研的基礎上,借助“定制化短劇”等用戶易于接受的方式,讓品牌故事精準打入當地消費者的心智,促進產品的營銷轉化、強化品牌的海外認知。
出海短劇,與其說是國內短劇的“復刻品”,不如說是一種拿捏人性的“文化快消品”,也是一種助力營銷的“內容承載體”。如何駕馭短期流量并做成長期生意,或許是從業者將要把握的未來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