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taEye研究院
一臺電腦,一個數碼畫板,自己既是導演,也是編劇,還能是配音演員……
最近,DataEye短劇觀察在某視頻平臺發現了一些“更適合二次元寶寶的短劇”,同樣是有爽點、有反轉,男女主還是“包好看的”!
二次元也跨界做短劇啦?
在“卷累了”的短劇市場,一些尾部團隊在動漫短劇上看到了新的出口,“動漫+短劇”會是下一片創作藍海嗎?
本期,DataEye短劇觀察就來同大家拆解一下動漫短劇。
一、“動漫短劇”現狀觀察
在真人短劇的團隊還在為選哪個演員更有霸總味道,選哪個場地拍攝更有性價比,把時間壓縮到多少個小時內拍完還能省下一天器材費時,一批不需要場地,不需要燈光攝像,更不需要演員的“短劇新軍”,悄悄開辟出另一條短劇路線——“動漫+短劇”。
這些小成本制作的“動漫短劇”在數據表現上不輸真人短劇。
(一)數據盤點
以二次元創作者“醉繹半生”為例,其賬號內更新的8部短劇,播放量最高的有1.3億,最低也超過2000萬。其賬號內更新的動漫短劇,多為古風女頻情感題材。

另外的合集中還有22部正在更新的劇集。播放量在500萬到6000萬不等。該博主的每一視頻互動數均在1W以上,相較于其他的短劇創作者,其用戶粘性好。

“短劇+N”模式是大勢所趨,在動漫短劇中同樣如此,部分動漫短劇創作者博主還吸引到了品牌廣告投放,實現了“短劇劇情+動漫形式+商業廣告”的組合拳模式。

以“心動投遞員Nana”為代表的霸總劇情向的二次元博主,主要以短視頻的方式連載“動漫短劇”,所有內容均為免費,但會有廣告插入。
相較于真人短劇,動漫短劇的觀眾似乎對于廣告插入更包容,評論區和彈幕對于視頻內出現廣告會表示“廣告也愛看,讓他恰飯!”

動漫短劇的另一盈利模式是,獨立的創作者制作完成后可以將版權和劇集打包賣給平臺方,平臺方再在專門的動漫小程序中進行售賣。以抖音內的“大宋制片廠”小程序為例,一部劇的售價大約在10元左右,單部劇銷售量在5W左右。

(二)內容觀察
早在2015年動漫進入中國市場之后,動漫圈內就出現一種叫“動態漫畫”的數字產品。它是結合了手機移動端的閱讀模式,在傳統的漫畫中加入動態效果和聲音效果來豐富漫畫的表現力。這種形式一直在二次元文化圈中活躍,但并不“出圈”。
今年以來,短劇逐漸流行,一批用動漫形式演繹短劇劇情的賬號興起,此類“短劇+動漫”的新形式再次受到關注。
DataEye短劇觀察發現,2021年小程序短劇興起時,動漫形式的短劇已經在抖音和快手的小程序出現,但并不火熱,僅在二次元小圈子內流行,此類短劇被平臺稱為“漫劇”(在本文中,我們還是稱為“動漫短劇”)。
從具體形式上看,動漫短劇與真人短劇一樣,都是每集時長在5分鐘以內,一部在30-90集不等,有獨具風格的標題和封面。

從劇情內容來看,動漫短劇與真人豎屏短劇也無太大區別,劇情內核和臺詞表達都同樣是來源于網文小說,連劇集卡點和反轉節奏都十分相似。
此外,動漫短劇同樣有付費和免費兩種模式。
付費的動漫短劇與真人小程序短劇一樣,在免費觀看到一定的劇集之后,用戶需要充值相應的幣或會員來購買續集,也可以一次性支付購買全劇集,價格在0-20元,10元左右的居多,抖音和快手的小程序均有付費的動漫短劇。

而免費的動漫短劇主要在創作者的個人短劇號內進行播放。博主通過該短劇獲得增粉和流量后,可以通過接廣告或者將劇賣給平臺方獲利。

那動漫短劇是否需要進行短劇備案呢?
DataEye短劇觀察在短視頻平臺瀏覽多部動漫短劇,發現僅有極少部分短劇進行了備案,大部分短劇并無備案,在相關的短劇備案系統中亦沒有找到備案信息。

(三)題材分析
在題材方面,動漫短劇與真人短劇也有許多重合的地方,比如說霸總、快穿、古風、大女主、逆襲、玄幻等短劇題材,在動漫短劇小程序中亦有呈現。但現有短劇市場中的戰神、贅婿、萌寶、神醫等在動漫短劇中較為少見,像鄉村題材,還有近期比較火熱的肥妻題材幾乎不會出現。

總體而言,動漫短劇的女性向題材較多,對標的是豎屏短劇中的女頻情感題材短劇。DataEye短劇觀察推測,可能是動漫短劇的受眾以女性居多,而以唯美夢幻的動漫形式和高可塑性的“紙片人”形象,來講述瑪麗蘇的甜寵愛情或獨立酷颯的人間清醒大女主故事,為年輕的女性觀眾提供了更為寬廣的想象空間。
得益于審核標準的不同,動漫短劇在題材劇情上也相對大膽一些,例如“雙男主”,“偽骨科”,“真人泥塑”等大膽離奇的角色設定,這些在真人短劇中不常見的題材在動漫短劇卻十分流行。
(四)用戶畫像分析
從用戶人群來看,普通的豎屏小程序短劇的用戶群在45歲以上的下沉市場,而動漫短劇卻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其觀眾群以20-40歲的年輕女性為主。
以抖音“大宋制片廠”小程序的短劇《帝女歸來》的觀眾畫像為例子,20-40歲的觀眾占69%,女性居多,主要聚集于三線城市。
短劇和動漫短劇都來源于小說,在劇情上都大差不差,為什么動漫形式的短劇更能吸引年輕用戶呢?
這可能與他們的閱讀習慣和年齡閱歷有關。在閱讀習慣上,Z時代的年輕人是同互聯網一起成長起來的,對于網絡文學和網絡漫畫的接觸更早,所以對于動漫短劇的喜愛度會更高。
而短劇中的下沉市場用戶,更多來自于短視頻,他們天然地更能接受真人影視化后的小說作品。
從人生閱歷角度看,下沉市場用戶也更偏向于喜歡清晰可見的,反映現實或超越的爽感劇情。而Z時代的年輕人還處于對未來和生活充滿幻想的年齡,會更追求“氛圍感”和“幻想感”,動漫短劇的虛擬形象,加上音樂、配音和畫面等多方面的融合,更容易讓用戶對劇情有代入感。
二、“動漫短劇”,下一個短劇風口?
隨著短劇市場的深入發展,明星大咖、互聯網大廠、知名影視公司、地方廣電等的加盟,在題材、內容、形式上都為行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創新。但同時,也倒逼部分玩家向外謀求發展。
“短劇+動漫”這一形式,是短劇行業在穩定下沉地域、中年群體的基本盤之上,試圖通過與新的文化形式的結合,來向年輕化群體擴展市場,尋求向外發展的通道。
動漫短劇的“破圈”,讓我們看到部分Z世代網民的注意力也開始向短劇轉移。
(一)市場規模預測
據中國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中國二次元市場規模在近年來持續增長。截至2024年,市場規模已突破1200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次元市場之一。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中國二次元文化迅速發展。Acfun、bilibili等二次元門戶網站涌現,二次元文化已經逐漸滲透到音樂、游戲、cosplay等泛娛樂領域。經過近10年的二次元文化積累,中國的泛二次元用戶數量龐大且持續增長。
這些用戶為二次元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隨著二次元文化產業鏈不斷完善,動漫與電影、音樂、消費等進行跨界的合作方式已經得到驗證。
“動漫”和“短劇”,本就同源于網絡亞文化圈,在過去的發展中也有許多重合的部分,二者的跨界結合,相信能迸發出更大的光彩。
(二)行業入局者
目前,已經有多家公司在布局動漫短劇。
早在2018年網易就推出了一款基于網易武俠游戲《逆水寒》的底層圖形引擎打造的智能視頻生成工具——大宋映畫,鼓勵游戲玩家和劇本愛好者自己創作動漫短片。目前,短視頻平臺上許多古風動漫短劇都是通過這一動漫視頻編輯軟件制作的。
從平臺來看,抖音和快手兩大短視頻平臺內均有相應的動漫創作者扶持計劃和對應的付費動漫短劇小程序,如快看漫畫、抖音的大宋映畫放映廳、大宋制片廠、逆水寒制片廠等。
從制作和平臺方來看,較成體系的有網易和快看漫畫兩家在動漫行業的“元老”公司,主要有簽約培養創作者自制、收購完整的作品版權或購買小說漫畫IP進行自制,三種運營模式。
不同于網易的生成式3D動漫,快看漫畫的漫劇板塊更多的是2D的動態漫畫,在風格上更接近動漫或漫畫,需要創作者具備更高的繪畫水平和動畫制作水平。
大多數獨立創作者,通過自己建個人號成為垂類創作者,在短視頻平臺上播放。獨立創作者中,3D和2D兩種形式的動漫短劇都有,以使用大宋映畫制作的生成式3D動漫短劇居多。
從MCN機構來看,比較知名的有奶酪星球、櫻桃派對、穩贏傳媒、純初文化等,此前都有游戲廣告達人的運用經驗,達人賬號的類型也以游戲和二次元為主。
而從版權方來看,以獨立創作者居多,也有部分動漫短劇由小說IP的改編,閱文集團瀟湘書院和晉江文學城等知名小說網站都有在布局。
(三)動漫短劇的優劣勢分析
1、優勢
第一,創作成本低。
真人豎屏小程序短劇,少則10萬元一部,多則上百萬。隨著成本上漲,短劇精品化程度越來越高,部分短劇的劇集成本甚至會遠遠超過100萬元。
相較于傳統的短劇制作,動漫短劇制作省去了場地費用、拍攝費用和時間成本,通過游戲編輯器或原畫師單人繪畫制作即可完成。例如,當前社交媒體平臺上流行的一些免費動漫或者動漫短劇創作者,僅需要一臺電腦和數位板即可完成。
另一方面,部分公司會將已經拍攝上線過的短劇劇本,再用動漫形式重新呈現。這既延長了劇本的“壽命”,又降低了短劇制作的成本,還可以發揮短劇的“長尾”效益。
第二,用戶粘性高,付費意識強。
縱觀短劇行業,動漫短劇還是一條尚未擁擠的賽道,參與者較少,只有少數大廠入局,有一定的前景。另外,二次元觀眾會相對于普通觀眾來說,更注重圈子文化,用戶粘性高,回看率高。得益于二次元文化的發展,年輕的動漫短劇觀眾會更有版權意識和付費意識。在免費短劇高速飆升的短劇下半場,動漫短劇可能是付費賽道的新出口。
2、劣勢
第一是技術成本。高質量的動漫短劇可能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支持,對于小規模的創作者和初創團隊來說,可能難以承擔。
第二是有一定的創作局限性。受觀看人群的不同影響,如果是簡單地將短劇劇本改編到動漫形式,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這也是目前為什么真人短劇和動漫短劇在題材僅有部分重合。
最后是審核監管問題。目前對于動漫短劇的界定尚未明確,其到底是動漫還是短劇?要以何標準去審核,是否需要備案等都是行業仍需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