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餐網 周飛飛
編輯|景雪
“開飯店的想不到,對手居然是賣肉、賣菜的。”
近日,深圳鹽田的一家菜市場,驚艷了不少人,市場內的一牛肉檔口攤主變身大廚,不但幫顧客切好菜,還可以免費炒菜,主打一個貼心。
而除了菜市場,還有不少便利店、商超……都在忙著開“食堂”,搶飯店的生意。
對此,有不少餐飲人感慨,“內卷”加劇,“外卷”又襲來,現在干餐飲真的是太難了!
01 菜市場“進化”,推“免費代炒”服務
來的時候買的是生牛肉,走的時候就是一盤小炒牛肉了。
據了解,這家提供免費代炒服務的是深圳鹽田區一菜市場的牛肉檔口。因為每天都有人前去排隊,牛肉攤已經成為了菜市場的“頂流”檔口。
據“廣東新聞頻道”報道,牛肉檔口的攤主是來自湖南的阿龍。阿龍表示,免費加工炒菜服務是一個預約體驗活動,顧客需要提前預約,每天上午能做8-9份,下午做15份。
有些顧客上班前點好菜,下班就過來拿。因著這一份便利,阿龍的檔口很快就收獲了一批食客,甚至有人從深圳別的區特地來打卡。為此,阿龍還專門建立了微信群,回頭客們群里排隊,不然一到飯點根本排不到代炒服務。
比如,有顧客想要吃到一個小炒黃牛肉,會在阿龍攤上買30塊錢牛肉,然后自己還可以買一些配菜添加進去。蔬菜攤就在阿龍牛肉攤的對面,非常方便。
圖片來源:廣東新聞頻道抖音賬號截圖
至于代炒服務未來是否會收費的問題,攤主阿龍也表示:“如果后續增加新的店去專門加工會收取適當的加工費,預計是5-10元。目前加工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
另據深圳晚報報道,目前除了這家提供代炒服務的牛肉檔口,該菜市場還有不少熟食售賣,包括云吞、餃子、燒臘……餃子不僅現包現賣,還能幫顧客煮好,甚至提供蘸料。
該菜市場相關負責人也透露,市場正在打造中央廚房,計劃在8月中旬正式對外開放,讓顧客可享受更多菜式加工服務。
對于菜市場這一服務,網友們紛紛表示支持:
“這個可以,推廣了以后什么飯店、預制菜店的都給卷懵了。”
“飯店可能沒有想到,有一天搶他們生意的竟然是自己的供應商。”
“這么卷嗎?牛肉30元,配菜5元,代加工費10元,45元吃一頓份量充足的炒牛肉,性價比太高了。”
也有網友分享,這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有些菜市場早就開始提供菜品加工服務了。
江西網友“海歌”表示:“我們這里就是這樣,想吃什么買什么,加工店就在菜市場里。午餐、晚餐所有菜都可以自己配,店里收點加工費就行,主打新鮮。”
02 便利店、商超忙著開食堂,推平價、便捷餐品
想要搶餐飲人飯碗的可不止菜市場,更強勁的對手還有正忙著布局餐飲業務的便利店和商超。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商超做起了餐飲的主意,開起了“食堂”,為打工人提供平價盒飯。
前不久,物美超市就在北京開出了“物美大食堂”,提供兩種自助餐,一種是碳水自助13元,包括鹵面、炒餅、揚州炒飯等;另一種是19.9的自助正餐,涵蓋60多種菜品。
圖片來源:物美超市官方公眾號
大潤發則推出了9.9元的奶酪包。據聯商網報道,今年大潤發將持續上新9.9元烘焙系列產品,比如9.9元的火腿松松吐司、9.9元兩個的豬扒包等,聚焦價格力的塑造。
還有盒馬、永輝等商超也都在加大投入餐飲業態,推出各種平價快餐。
6月,盒馬在廣州推出“平價快餐”服務,每天有20多款平價餐品,每個星期滾動一次。據悉,盒馬的快餐包括9元的梅州腌面,19.8元的三葷一素快餐以及16.8元的豬雜湯等,客單價基本都在30元以下。目前,盒馬的平價快餐系列在北京、江蘇、上海等地都有上線。
2月,永輝超市在福州和浙江推出了平價食堂。福州的永輝食堂主打現炒現做、自助自選的快餐,約20多個SKU,15元即可管飽。而在浙江,永輝食堂則實行自選稱菜模式,且“論斤稱重”,嘗鮮價為1.98元/兩,人均價格在15元左右。
商超以外,不少便利店也在加大店中餐飲業務的占比,并且將重心放在現制產品上。
今年4月,便利店巨頭7-Eleven(以下簡稱“7-11”)在廣州開了一家小食堂,店內新辟了一塊堂食區,賣現制、現烤、現炸的產品,售價從6.9-22.9元不等。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幾乎前后腳,全家便利店也推出了“全民食堂”系列便當,8.8元起。而早在去年,全家還在上海法華鎮路推出第五代門店,增設了“熱氣小灶”鮮食吧臺,將整個鮮食吧臺面積擴大并獨立成區,并推出新鮮熱食,強調現煮現做。
總體來看,不管是便利店還是商超,推出的都是相對平價且便捷的餐品,并憑借著極致的質價比,獲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03 打破“內卷”的同時,還要警惕“外卷”來襲
無論是菜市場,還是便利店、商超,都是將零售和餐飲相結合,將兩者的客流實現相互轉換,期冀更大程度的挖掘消費市場的需求,實現效益最大化。
對于這些跨界選手而言,依托本身的資源布局“餐飲”并非難事,卻有可能探索出新的業務拓展和增長路徑。
所以,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跨界選手卷入餐飲業,進一步加劇餐飲市場的競爭。
傳統餐飲店是時候好好考慮如何應對這一新的競爭態勢了。例如,菜市場“免費代炒”服務帶給消費者新鮮現炒的放心,便利店、商超內部食堂帶來的平價便捷,餐飲店是否能做到?甚至超越這些跨界選手?
產品好不好,服務貼不貼心,有沒有性價比,最終顧客會拿腳來“投票”。
當然,除了抵抗“外卷”,行業內卷也在持續升級,不容小覷。
比如,最近餐飲行業就出現了一款AI炒菜機器人。有網傳視頻顯示,同樣的食材和做法,AI炒菜機器人制作三道菜用時3分08秒,而大廚用時9分32秒。
除了能代替廚師,降低人力成本,炒菜機器人在出品標準化程度上也不輸人工。據了解,如今的炒菜機器人一般都內置了云菜譜,有標準的SOP,設定好程序之后,即使是沒有廚師經驗的小白也能輕松上手。
跨界而來的強勁對手,連鎖餐飲品牌的提質增效……餐飲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新的階段。未來,只要稍有懈怠,等待你的可能就只有“淘汰出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