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出海公園Buy 一文
電商低價戰火蔓延至海外。
6月26日,在亞馬遜舉辦的一場閉門邀請制會議中,亞馬遜宣布了“低價商店”的計劃。
曾經強烈譴責低價惡性競爭的亞馬遜也加入低價肉搏的隊伍中。這是亞馬遜近年來最大的動作,也是跨境電商行業近期最大的新聞。電商低價戰火蔓延至海外。
6月26日,在亞馬遜舉辦的一場閉門邀請制會議中,亞馬遜宣布了“低價商店”的計劃。
曾經強烈譴責低價惡性競爭的亞馬遜也加入低價肉搏的隊伍中。這是亞馬遜近年來最大的動作,也是跨境電商行業近期最大的新聞。
一、推出低價商城
亞馬遜價格戰的打法是讓中國賣家去卷中國賣家。
“全新低價商店,由亞馬遜從中國直發!”
據透露,低價商城專注于銷售無品牌商品,主要面向時尚、家居及生活用品等類目招商。
目前,亞馬遜低價商城項目采用邀請制,預計將在未來2-3個月內,向符合條件的賣家發出邀請。
該商店將以亞馬遜主站的子商城形式存在,擁有獨立的入口和搜索結果展示,且將與主站共享后臺系統,通過站點切換功能進行管理。
此外,該項目還規定20美元以內的白牌時尚、家居、生活用品,商家擁有自主定價權。
除物流外,亞馬遜還負責推廣與流量,當然賣家依然可以自主進行產品的廣告宣傳、定價和推廣活動,保持品牌的個性化和獨立化。
但有不少賣家擔憂,低價商店的模式里,賣家沒有推廣權,就可能出現“誰的價格低,就向誰推流”的發展趨勢,從而引發低價惡性競爭。
在其他方面,售后規定3美元以下商品退款不退貨,3美元以上可以選擇僅退款。傭金與主店一致,收取15%的傭金。
在運營模式上,亞馬遜采取類似“全托管模式”,賣家需發貨至亞馬遜中國倉庫,買家下單后由亞馬遜中國倉庫進行履約配送,預計9-11天商品直達顧客手中。
要知道在過去,亞馬遜的中國商家需要先把產品送到亞馬遜位于美國的物流倉庫,然后再由倉庫安排發貨,商家往往享受不到政策優惠,還增加了庫存風險。
“全托管”就是在貨權依然屬于賣家的前提下,平臺親自下場,在本平臺內替賣家操刀“從銷售、履約到售后”的整個過程,在履約完成后,按照約定的價格與賣家進行結算。
亞馬遜傳統的銷售模式有FBA和FBM兩種。
FBM(Fulfilled by Merchant)模式是指賣家自行負責商品的存儲、包裝、配送等環節,并將商品直接送達消費者手中。
FBA(Fulfilled by Amazon)模式是指賣家將商品存儲在亞馬遜的倉庫中,由亞馬遜負責商品的存儲、包裝、配送和退貨等環節。
亞馬遜官方表示,從國內倉庫發貨的運費將低于傳統的FBA(Fulfillment by Amazon)費用,類似于國內空派小包服務,這無疑將大幅降低賣家的物流成本。
拼多多海外品牌Temu開創了跨境電商全托管模式的先河,并憑此在海外狂奔。
Temu主打的全托管模式中,商家只負責供貨,不享有定價權。而亞馬遜商家在20美元范圍內具備定價權,可以控制利潤。
因此,也有人認為亞馬遜的模式更像是“半托管”。
無論如何,從經營權、到物流層面的調整,再結合亞馬遜去年推出的Bazaar低價電商平臺,種種改變可以看出,亞馬遜入局低價市場的決心很堅定。
二、Temu、SHEIN左右夾擊
很多人可能對亞馬遜在電商行業的定位沒有直觀的了解。
打個比方說,就是蘋果公司突然出了類似“紅米”系列的產品來應對低端市場。
亞馬遜常年深耕高端領域,忽視低端消費人群的巨大潛力。甚至放眼整個美國都沒有專門為中低收入人群服務的電商平臺。
而如今之所以做出如此大的改變,無非就是有人在低端市場做得風生水起,亞馬遜開始急了。
電商內卷的風吹到了美國。挑戰者不是美國本土電商公司,而是跨境電商平臺Temu和SHEIN。
Temu是拼多多旗下的跨境電商平臺,于2022年9月在海外正式上線。
勢頭強勁,不到兩年時間,Temu開通了70個站點,已經成為全球第二的購物平臺。
今年4月份的數據顯示,Temu在美國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1億大關,獨立訪客數量達4.67億,僅次于亞馬遜。
2024年4月,TEMU拿下美國17%零售市場份額。體量不可與亞馬遜40%左右的市場份額相比,但強勁的增長勢頭令亞馬遜恐慌。
Marketplace Pulse數據顯示,2022年10月,Temu登頂美國iOS應用商店購物APP下載榜第一,超越亞馬遜,過了亞馬遜、塔吉特和沃爾瑪三個大型零售商。
一如拼多多在國內勢如破竹,Temu也在美國以低價打法給了亞馬遜重重一擊,讓亞馬遜意識到“原來電商還能這么玩”。Temu的核心策略是“低價”。
Temu以“Team Up, Price Down”(一起買,更便宜)的理念命名,并引入競價機制,鼓勵商家之間進行競爭以提供最低價格。同時,通過設置優惠券、跨店鋪聯合營銷等手段吸引消費者購買。
而低價背后的支撐是國內供應鏈。Temu出海首創了跨境電商“全托管模式”,將中國商家帶出國外,以低價入局,搶占一定的市場份額。
在全托管模式上線一年半后,Temu開始發力半托管模式,與亞馬遜爭奪本土商家。
所謂半托管,即定價權和運營權還是歸屬Temu,但賣家無需在國內供貨入倉,而是利用其在海外本地倉(甚至是亞馬遜FBA倉庫)的庫存商品,直接上架Temu銷售。
這也意味著,以半托管模式吸引的大件商品賣家和想清貨的亞馬遜賣家,將大大拓充了Temu的SKU,并豐富Temu站內生態。
如此看來,第二階段的Temu不再是拼多多的簡單復制,而是低價、品類、品牌全都要的拼多多PLUS版。
針對Temu,亞馬遜已經采取將Temu移出比價系統,降傭金,降物流費率,讓賣家輕裝上陣“卷低價”等行動。
但拼多多的野心越來越大,亞馬遜需要做出更大的調整來應對沖擊。
拼多多之外,SHEIN也不可小覷。
SHEIN(希音)是一家快時尚跨境服裝公司,曾被媒體稱為“服裝界PDD”、“中國版ZARA”。
SHEIN的增長勢頭同樣強勁。
據第三方平臺數據,在時裝零售行業,SHEIN已經超過美國傳統零售商梅西百貨 (Macy's) 和耐克 (Nike),僅次于亞馬遜和沃爾瑪。
SHEIN是通過創新的"小單快反"模式顛覆了傳統服裝行業大規模生產和長周期銷售模式。也就是,SHEIN以100-200件的小批量起步,根據銷售情況快速補單或及時止損。
如此一來,不僅降低庫存成本,還拉低了產品價格,使SHEIN在效率、時尚度和性價比上超越了傳統時尚巨頭。
在品牌打造上,SHEIN擁有大量自主品牌產品,整合從產品設計、規劃、面料采購、生產制造、銷售、營銷、售等全鏈路工作,并通過與全球不同國家的時尚博主建立合作關系,開創了一種以"網紅推薦"為核心的創新營銷策略。
三、亞馬遜的中年之困
在共同的低價戰略下,Temu“以量”、SHEIN“以質”實現對亞馬遜的左右圍剿,亞馬遜又該如何應對?
從1994年創立小型電子商務在線書店到發展為集電商、云計算、人工智能、線下實體店于一體的消費和科技巨頭,亞馬遜的發展歷史其實是一部電子商務對傳統電商的顛覆史。
只是如今30年走過,亞馬遜似乎走進了“傳統”電商的隊列,正在被新型電商顛覆。
亞馬遜如今的處境和淘寶很像。同樣都是電商發展早期的領軍人物,同樣面臨著內外交困、大象難轉身的窘境。
一方面,電商“紅?!钡娘L向轉變。
在發展初期,電商品牌肆意入場收割流量和用戶,而如今走入電商下半場,用戶增長見頂,社會消費降級,低價和高質服務成為爭奪用戶的核心。
亞馬遜在其30年歷史里,致力于深耕品牌與高質服務,也就是高端市場。
但是在不景氣的行業大背景下,低下頭顱來爭奪下沉市場成為大勢所趨。
亞馬遜被迫去做一項自己不擅長的事。
與淘寶的下沉之路遭遇拼多多、京東、抖音的多重圍堵相似,亞馬遜也面臨著Temu、SHEIN、TikTok等對手的沖擊。
除去上文所說的Temu和SHEIN,TikTok(抖音海外平臺)的跨境電商業務也增長得十分兇猛,一如國內抖音電商對淘寶、京東、拼多多老牌電商平臺的沖擊。
據TikTok Shop最新公布的美國夏季大促戰報,TikTok Shop美國站在此期間突破了單日GMV、平臺短視頻單日GMV、平臺單日直播GMV三項紀錄,整體GMV增長129%。
TikTok計劃今年將其TikTok Shop美國業務的規模擴大10倍,達到175億美元。
如此看來,亞馬遜的外敵只會越來越強勁。另一方面,亞馬遜電商平臺內部也面臨的增速放緩、中小商家出逃等困境。
2022年亞馬遜迎來業績冰點。整個2022年,亞馬遜凈銷售額5140億美元,同比增長9%;凈虧損27億美元,創亞馬遜歷史最差業績。
盡管2023年亞馬遜積極開展自救,業績有所回升。但這是用大幅裁員、關停Kindle等多項子業務的"流血"代價換來的。
再來看商家。亞馬遜曾經靠FBA模式將商家牢牢鎖在站內,但Temu和SHEIN代表的新一站式服務為商家提供了更多省心且便捷的選擇。
再加之從亞馬遜去年以來進行的大規模商家封號運動,很多中小商品賣家加速出逃亞馬遜。
在用戶流失、商家流失等內外交困情況下,亞馬遜開辟低價商城、入局全托管模式、合作社交媒體Meta……積極轉型應對Temu、SHEIN、TikTok的圍剿。
只是,將國內電商的招數復制到亞馬遜,真的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