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宋逸霆
7月17日,廣匯汽車(600297.SH)、廣匯轉債(110072)競價雙雙跌停。廣匯汽車封單金額超12億元,廣匯轉債封單金額超2億元。此前,廣匯汽車股價已連續19個交易日低于面值,即將觸發面值退市條款,同時將成為史上鎖定面值退市時,市值最高的公司。廣匯轉債也將成為首只因正股低于面值而退市的高評級可轉債品種。截至7月17日,廣匯汽車股價報0.78元/股,廣匯轉債報45.767元。公司股價較2015年15.75元/股的高點下跌超95%。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可轉債價格暴跌,廣匯汽車的控股股東廣匯集團曾在6月6日買入1500萬元廣匯轉債,合計17.33萬張,并以1.5元價格全部轉為公司A股股票。公開數據顯示,廣匯轉債的交易價格在今年5月下旬曾到過100元之上,如今跌至45.767元,意味著轉債持有人現在以45.767元價格買入,持有兩年之后到2026年債權到期,即可以由廣匯汽車以100元價格加利息回購實現獲利。
縱觀歷史,廣匯汽車盈利能力基本處于逐年下滑的態勢,公司歸母凈利潤于2017年觸及巔峰,當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8.8億元。但進入2018年之后,公司業績便開始回落,在2018到2020年,公司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32.57億元、26.01億元和15.1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下滑16.27%、20.16%和41.72%。雖然2021年業績小幅回暖,但到了2022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出現“閃崩”,當年巨虧26.69億元。公司業績在2023年實現扭虧,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80億元,歸母凈利潤3.93億元,但跟2021年及以前的盈利水平不可同日而語。
公司在2023年年報中稱:2023 年,中國汽車市場的主要矛盾體現在產能過剩與需求不足,這一矛盾導致了市場供需失衡,進而激發了廠商之間激烈的市場占有率爭奪。為了在競爭中保持或增加市場份額,汽車廠商普遍采取了以價換量的策略,引發了一場全面的“價格戰”。“價格戰”對汽車經銷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經銷商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資金和運營壓力隨之增大,導致經營壓力及風險增加。根據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2023年經銷商的虧損的比例為43.5%,僅37.6%的經銷商實現盈利。
顯然,“價格戰”并沒有在2024年有所好轉,公司于7月12日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凈虧5.83億元至6.99億元。

圖片來源:choice金融終端
廣匯汽車為了保殼,做出不少動作。根據公司在e互動中的回復,上半年,公司旗下5家在營的問界門店,合計實現新車銷量約3600臺,增速超過420%;在售后業務方面,也完成了近8400臺的維修服務,同比增速約50%。同時,除了上述5家問界門店外,公司與賽力斯(問界)的合作還在不斷深化,尚有較多的門店仍在申請中。截至6月底,公司已成功申請了70家新能源門店授權,其中,建成并投入運營55家,建設中15家;同時,公司尚有47家門店授權正在申請中。
同時公司在最后的幾個交易日中,也在試圖通過變更控制權,戰略合作等方式提振股價。7月11日,公司控股股東廣匯集團與金正科技簽署了《股權合作框架協議書》,在12月19日(“可轉讓日期”)后,廣匯集團將持有的公司24.5%股份,即20.3億股(以下簡稱“標的股份”)轉讓給金正科技。屆時雙方應按照本協議及相關協議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標的股份的總對價雙方協商確定。金正科技已于7月11日向廣匯集團指定賬戶匯入1億元的股權轉讓意向金。7月12日,公司與金正集團旗下的中鈞科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此外,根據公司7月15日公布的2024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及董監高6月累計增持近5200萬元公司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廣匯汽車的實控人是“新疆首富”孫廣信,其通過新疆廣匯實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廣匯汽車32.93%的股權。廣匯汽車是中國最大的乘用車經銷與服務集團、中國最具規模的豪華乘用車經銷與服務集團、汽車經銷商中最大的乘用車融資租賃提供商及汽車經銷商中最大的二手車交易代理服務實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