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身處退市危機中的廣匯汽車沒有迎來轉機,其維持了19個交易日的“保殼大戰”以失敗告終。
7月17日,廣匯汽車開盤即一字跌停,跌幅10.34%,封單價0.78元/股。這家昔日國內最大汽車經銷商集團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即將觸發面值退市條款。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頒布的相關規定,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僅發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終止上市交易。
自6月20日收盤價跌破1元大關后,廣匯汽車曾數度采取自救舉措。7月11日,廣匯汽車擬轉讓公司控制權給金正科技;7月13日,廣匯汽車再發公告稱,與中鈞科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期間,廣匯汽車還曾數度增持公司股份,但這些舉措都沒有解除退市風險。
隨著廣匯汽車面值鎖定退市,廣匯汽車與金正科技之間的交易是否繼續將等待雙方下一步確認。
由于正股退市,廣匯轉債也將參照股票終止上市的有關規定執行。受此影響,廣匯轉債今日同樣跌停。廣匯轉債評級為AA+,屬于投資等級債券。廣匯轉債也可能成為迄今為止首個觸及面值退市標準的高評級可轉債。
去年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評級兩度下調廣匯汽車的評級,至“CCC-”級,預判該公司流動性吃緊且無力大幅去杠桿。這一定級通常反映企業代償能力很差,在經營、管理、抵御風險等方面存在問題,有很大風險。
根據廣匯汽車業績預告,該公司預計2024年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83億元至6.99億元。
廣匯汽車公告稱,公司持續調整優化品牌結構,加快新能源網點布局,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明顯提升。但受市場消費降級,行業競爭格局加劇,各大汽車公司為搶奪市場份額大打價格戰,使得公司新車銷售規模和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
截至今年上半年,廣匯汽車共申請70家新能源門店授權,其中建成并投入運營55家。廣匯汽車主要投資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包括問界、小米、極氪、東風嵐圖和長城智選等。
據界面新聞統計,2023年末廣匯汽車投入運營的新能源門店數量僅占總營業網點數的3.5%。
隨著中國車市向新能源轉型的加快,以合資品牌為主要營收來源的傳統經銷商集團面臨轉型壓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報告顯示,2023年僅不到三成經銷商完成銷量目標,且虧損比例高達43.5%。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認為,汽車市場外部環境紛繁復雜,汽車消費需求恢復緩慢,終端交易價格持續下探,以價換量的結果是增量不增利,增量也只是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傳統燃油車銷量持續下滑。汽車經銷商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劇。
從調研數據來看,汽車經銷商很難從新車銷售中獲取利潤,而這是經銷商的主營業務。去年廣匯汽車整車銷售收入1174億元,占總收入比重85.1%。
相關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指出,歐美經銷商集團主要扮演的是財務公司的角色,主要利潤來源是金融服務部分,其信貸和金融租賃占比60%至70%。相比之下,中國汽車消費信貸只占銷售收入的10%,對比英美發達市場還有較大空間。
“在燃油車存量市場,經銷商需要尋求新的業務模式,削減對整車銷售業務的依賴,加大對二手車市場和金融保險業務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