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娛樂資本論 莉拉
如果要盤點今年上半年最火的綜藝,《戀愛兄妹》應該有一席之地。
這檔來自韓國的戀綜,從播出的第一期開始,熱度就沒下去過。在豆瓣上,《戀愛兄妹》有2.5萬人評分。6月14日,《戀愛兄妹》大結局當晚,掛了6個微博熱搜,節目播出期間,也上過微博熱搜榜第一。
《戀愛兄妹》上線的這3個月里,國內戀綜也迎來一波上線,愛優騰都抬出了自己的戀綜N代和新戀綜IP。騰訊視頻在《半熟戀人3》完結后出了《勢均力敵的我們》,優酷攜《怦然心動20歲4》應戰,愛奇藝則上線了《喜歡你我也是5》。
看似上線密集,但相比往年,今年戀綜賽道的整體規模縮水明顯。算上正在選角、還未上線的兩檔待播節目,戀綜上線數量也幾乎是減半的程度。
招商的普遍失利是更明確的信號,今年上線的所有戀綜里,沒有節目有總冠名,近一半節目0招商。
To B成為了戀綜突圍的困境,也決定著戀綜的體量無論是在市場上,還是在平臺內部都受限。
然而,四大視頻平臺仍然堅持生產戀綜,制作團隊也依舊在節目玩法上“卷生卷死”。因為To C才是真正掌握戀綜命脈的那只手。
戀綜進入存量市場
戀綜的高峰期在2021-2022年。在此之前,戀綜經歷了5年的增量時代。
從2018年騰訊視頻引進并翻拍《心動的信號》開始,每一年都有幾款引起廣泛討論的戀綜出現,其中不乏存活了5-6季的綜N代,也有不少曇花一現,一季之后再無后續的節目。
一個戀綜紅不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有沒有出圈名場面,或者一對大熱CP。
《心動的信號2》“奇聞”CP的大規模出圈,給節目帶來了可觀的熱度,讓第二季整個《心動的信號》系列熱度最高的一季。《半熟戀人》播出期間,人氣選手羅拉、王能能的熱度甚至能蓋過很多綜藝里的藝人嘉賓,在播出到收官的兩個月里,羅拉微博漲粉123萬,王能能漲粉90萬,兩個人熱搜次數共73次。
作為觀眾,林開心從《心動的信號》第一季開始看國產戀綜,她稱自己為戀綜雜食人,對所有的大熱IP如數家珍。
“今年看上去打得火熱,但我能感受到整體的熱度和討論度是降低的。今年沒有出圈場面,好多節目比起以前幾季也糊很多。”林開心告訴娛樂資本論,“戀綜最熱鬧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2022年,全網有13檔戀綜上線,騰訊上線5檔,優酷4檔,芒果tv兩檔,愛奇藝和bilibili各一檔戀綜。
那一年戀綜的招商也水漲船高,13檔節目中,9檔節目招到總冠名,9檔節目的招商在2個及2個以上。其中《心動的信號5》招商數目高達13個。哪怕是沒有總冠的節目,平臺定級也基本都是A級及以上。《心動的信號》這類熱度高的會被定為S級。
林開心每年都會追《心動的信號》:“它的受眾應該是所有戀綜里最大的,因為它是一個非脫產的節目,所以除了年輕化的學生,還有熟齡的工作黨都能接受。”
《心動的信號》招商紅利一直持續到2023年,第6季節目招到了總冠名和6個品牌贊助。
即使這樣,在整個市場環境遇冷的影響下,垂直細分賽道的戀綜,也回避不了沖擊。《心動的信號7》執行制片人哈哈告訴娛樂資本論:“影響是存在的,好在我們在行業內扎的足夠久,今年算是取得了比較好的結果,得到了一些客戶的支持。”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戀綜已經進入了存量市場的階段。
戀綜上線數量明顯縮減。截止當下,今年只上線了7檔戀綜,幾乎只有2022年的一半。在7檔節目里,屬于新ip的只有2檔,其他都是綜N代,而2022年上新的戀綜就有6檔。
招商更是一言難盡。如果2022年市場上的戀綜是招商多與少的區別,那今年則是有沒有招商的區別。招商失利成了戀綜的常態。
《心動的信號7》是少數的突圍者,哈哈告訴娛樂資本論,今年雖然壓力大,但好在前6季打下的基礎夠好,節目還是達到基本盤的目標,可以順利錄制。但如何保證節目的新意和獨特性成為另一個亟需考量的問題,只有內容能夠實現熱度轉化,才能存活得更久。
目前《心動的信號7》已經在錄制過程中,錄制地點輻射整個大灣區。與此前所有素人嘉賓聚集在同一個城市不同,這一季節目主打“輕異地”和“多城奔赴”。
節目總導演陳智雄闡述了如何找到每一季的節目賣點:“拍攝城市和人群,是根據當下社交和戀愛的熱點話題來的,會有一個調研公司參與,定下主題后,什么樣的人群更適合展現這個話題方向,就會在選角上有所傾向。”
選角是一檔戀綜最重要的前期工作。《心動的信號7》前期選角工作長達半年,由專業的選角團隊從線上線下多個渠道進行篩選。在大于1000人的范圍內,通過初篩、背調、導演面試等流程,選出最終參與錄制的素人嘉賓。
“現在觀眾對戀綜的需求就是節奏快,人物樣本更豐富,故事更真實。那我們肯定要根據這個不停更新節目制作上的方向。”
在《心動的信號》這類賽道頭部節目的身后,其他戀綜的生存處境更為嚴峻。
騰訊的另一檔王牌戀綜《半熟戀人3》,今年沒有總冠,只有一個行業贊助。另兩檔戀綜《好友好有愛2》和《勢均力敵的我們》都是0冠名0贊助。
愛奇藝只有《喜歡你我也是5》一檔戀綜上線,節目里只有兩個特約贊助,據參與過節目制作的從業者表示,品牌投入資金也都不大。
優酷的戀綜數量也從2022年的4檔減少到1檔,在第二季還有總冠名和贊助的《怦然心動20歲》,做到第四季也是招商掛0的狀態。
綜藝下行,品牌退場,戀綜IP經歷內部淘汰
品牌不愿意投錢,無論對平臺還是綜藝團隊來說都是一個糟糕的信號。這意味著在ToB的市場上,戀綜這個品類不再有說服力和號召力。
戀綜走到今天的局面,原因并非單一。
首先,經濟下行的影響下,品牌在贊助和營銷上投錢變得相當謹慎。
“品牌會發現,綜藝的性價比和ROI都不如影視劇,很多原來投綜藝的品牌都轉向了影視劇。”某頭部綜藝團隊的商務小九告訴娛樂資本論。
今年《慶余年2》的招商模式就沿用了以往綜藝招商的體系,多種贊助title和分級直接用到劇集商務方案里。海報上連綴品牌名字的是總冠名、聯合贊助、領銜特約、特約合作等不同title。
在綜藝市場收縮和資源向影視劇傾斜的狀態下,戀綜難以獨善其身。就像寒潮來臨時,倒下的第一波總是體量較小的商業主體。
在整個綜藝賽道上,戀綜算不上最有競爭力的品類,90%的節目定級只能到A級,只有少數幾檔頭部節目,才能被定到S級。
一年里跑出來一兩個爆款節目的環境下,品牌更傾向于打安全牌,押注像《歌手2024》這樣有“爆相”的大IP節目。在節目播出后,依據播出熱度來追加贊助,則成了現在品牌方更樂于選擇的方式,“大家都沒錢,當然要最大程度規避風險。”小九說道。
戀綜往往是慢慢推進劇情,越往后CP線越明顯,劇情越吸引人。這樣的內容框架很難先聲奪人,所以在節目播出后,除非有大熱的CP出現,否則很難吸引到品牌的關注和追投。
其次,綜藝是一個極度依賴藝人效應的產業。品牌方是否愿意投錢,要看一個節目里有什么樣的藝人陣容。藝人咖位大,意味著節目關注度高,品牌曝光度高。部分品牌會選擇和自己的代言人做營銷上的強綁定,藝人去什么節目就投什么節目,這也是一個方式。
小九向娛樂資本論表示:“現在出現了PPT藝人的概念,只存在在招商PPT里,實際根本不會參與節目,為的就是能讓品牌在前期投錢。”
戀綜天然缺乏藝人這個優勢。雖然也有觀察室的設置,但參與的藝人普遍咖位不大,粉絲效應和帶貨能力較差,對品牌的吸引力低,這就足以讓品牌壓低對這個節目的價格評估。
談起戀綜的招商模式,小九會感到遺憾:“戀綜比起其他綜藝,本來有更多玩法。首先,戀綜有錄制現場和觀察室兩個環境,品牌能得到更多露出,其次規則里面也是很好植入產品的,素人也很配合。這都比很多節目單純錄口播要有趣得多。”
只是在品牌方看來,素人主導的品牌植入和露出,往往無法轉化為實際的價值,帶貨能力也弱。在嘗試過之后,品牌覺得效果不好,也就點到即止了。
其三,在經過野蠻生長之后,平臺開始內部淘汰戀綜IP。這是各個平臺在前幾年試錯之后的結果。
“那兩年做的好多戀綜都是虧錢的。”小九告訴娛樂資本論,“大家就是為了搶占賽道在不斷做新東西。”
她曾經負責過一個A級戀綜項目的招商,這個項目比起其他綜藝項目要更難,最終只招到了三家贊助席位很小的客戶,其中兩家報價在200-500萬元之間,另一家平臺自家子公司的客戶,價格壓得更低。
總招商不足1千萬,無法覆蓋一個A級節目的成本,只能將希望寄托到播出后的品牌追投上。
這會觸發連鎖效應,當招商不足以覆蓋成本時,制作團隊會選擇壓低制作預算,節目品質相應地會降低,播出后效果無法達到預期,品牌方就更不會贊助。
小九參與的這個項目就是這樣,一季節目播完,熱度和討論度都平平,沒有新的資本進入,節目組虧錢,平臺也不會再支持做下一季,節目IP就消失在市場上。
戀綜的生命力,在于To C
To B的傳統招商模式陷入低谷,并沒阻斷四大平臺在這個賽道的布局。存量市場的幸存者們仍然在卷,平臺也還在試圖產出新的戀綜題材,這說明戀綜這個品類既有需求,又有獨特的生命力。
一方面,戀綜制作成本低,一旦跑出來,就會變成一個性價比很高的項目。
哈哈告訴娛樂資本論,戀綜的大部分成本主要在場景搭建、錄制現場CC實時監控、制作團隊的人力成本三方面。
作為S級綜藝,《心動的信號》的錄制成本并不低,“從硬體、人員以及很多細節處理,所有的成本鋪設是為了讓嘉賓有更真實自然的表現,這也是《心動的信號》在制作成本以及成片質量高于其他同類型節目的原因。”
制作成本更高,也意味著更自然的植入場景,更高質量的制作。IP價值得到提升,后續品牌招商的優勢會增加。
綜藝項目要面對招商體量與成本之間的博弈。定級越高的節目成本越高,越無法脫離招商模式。這就是為什么S、S+級的頭部項目往往比A、B級的腰部項目更難啟動的原因。
相比起其他的真人秀或舞臺綜藝,絕大多數戀綜依然是平臺的腰部項目。
“腰部”和“素人”兩個特點讓戀綜把錢省在了藝人身上。大多數戀綜的演播室藝人咖位較小,就能在預算上省下一筆。參加戀綜的素人則是選角團隊通過各個渠道邀請,或自主報名進入篩選。他們一般不會有通告費,因此在人員上的成本微乎其微。
在這個前提下,控成本預算相對容易。
一個A級節目的總冠名報價在3千萬以內,這能側面說明這個節目的成本不會超出這個報價太多。所以一旦招到商成本覆蓋是比較容易的,就算招商不理想,對平臺來說,虧損的金額也不會那么大。
另一方面,現在能留下來的戀綜N代,都是經過市場的淘洗,跑通了To C轉化的玩家。
戀綜不缺受眾,更不缺人討論。2023年,云合數據統計有效播放top20的網綜里,《心動的信號6》《半熟戀人3》《喜歡你我也是4》占據3席。
以《心動的信號6》來說,播出的成績其實相當不錯,以《心動的信號6》來說,播出的成績其實相當不錯,根據云合數據,在2023年Q3網絡綜藝有效播放中排名第1,有效播放3.3億,市占率達6.4%。
“嗑CP的人是主要的受眾。”林開心告訴娛樂資本論。
她在《心動的信號6》里嗑到了自己的本命CP“卓晴”。這對CP也是這一季節目里熱度最高的CP,節目播出期間,楊汝晴和侯卓成兩人也上過多次熱搜。時至目前,“卓晴CP”超話粉絲有7.5萬,超話里有4個千人粉絲群。
豆瓣是另一個戀綜觀眾非常活躍的平臺,在豆瓣小組追劇分類的榜單上,前20名有兩檔戀綜,其他基本都是熱門影視劇和綜藝。《怦然心動20歲》排名第10,小組成員數不足1萬,相比其他熱門劇的小組低了好幾個量級。但只要戀綜還在播出,發帖數量和互動數量就非常可觀。
這是戀綜用戶黏性的證明。嗑CP和對劇情線的討論撐起了一個戀綜的熱度,也是受眾能留存下來的主要原因。
“很多節目在不死磕招商,降低成本的模式下啟動,通常就會通過后續節目內容、營銷等等方式去增加話題度,以此增加流量,達到to C的變現。”小九表示。
哈哈也表示,能支持《心動的信號》做到第7季,和用戶粘性大、to C的會員轉化率高脫不開關系。“比如開播期的流量是非常穩定的,有一批固定的用戶一直在追隨《心動的信號》這個IP。隨著每季故事形式不一樣,它的走勢也不盡相同,比如第三期引發討論之后,我們有一個爆發性的增長。以及一部分固定粉絲,其實是非常樂于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去發表看法的。”
至于對to C會員轉化的考察,每個平臺都會給到節目組一個各維度的數據。例如會員有權利提前看節目正片,那么會通過提前解鎖節目正片的人數來判斷轉化。戀綜里還有許多會員獨享的內容,這些內容的觀看人數和播放增量也是判斷轉化的重要依據。
一位視頻平臺的從業者告訴娛樂資本論,在ToB跑不通,或不理想的情況下,會員拉新是一個節目IP生命力最重要的指標。
這個轉向是成功的。
《半熟戀人》的制片人閆芝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節目第一季0招商的情況下,會員收入可以覆蓋成本。而第三季節目會員收入較上一季增長了45%。
戀綜和影視劇有異曲同工之妙,都以劇情發展在吸引觀眾持續觀看下去。對后續劇情的好奇心會推動觀眾開會員,CP線是里面非常重要的部分。
這一趨勢下,戀綜開始在會員轉化上找新路徑。除了跳過廣告、提前觀看正片等福利,現在針對會員的專屬玩法越來越多。
以《心動的信號6》為例,節目增加了一個糖分值的投票玩法。觀眾通過投“糖分值”支持自己嗑的CP,糖分值達到一定數額的CP會解鎖專屬的雙人花絮。普通用戶每日可送出1票,VIP每天送出2票,這就推動很多CP粉為了嗑糖去充會員。在“卓晴”超話里也能看到許多粉絲號召投糖分值的帖子。截至播出結束,“卓晴CP”糖分值已經超過130萬。
這個方式已經在戀綜的賽道里拉通,今年幾乎所有的戀綜都設置了為CP打投的渠道。
另一個卷起來的玩法是“陪看”,即讓某對CP以reaction正片的形式錄制一期額外的節目。這個內容通常都是會員專享內容。
“群里當時好多人為了‘卓晴’去充會員。”林開心說道。戀綜里會員獨享的節目內容、花絮、陪看場等形式,是對于CP粉來講很重要的嗑糖內容,“我們是能從他倆陪看正片的反應找到蛛絲馬跡的,然后就能判斷這兩個人成沒成。”
To C的可行性被驗證,意味著戀綜已經來到下半場。
作為制片人,哈哈對于戀綜的未來仍有信心。畢竟從粗放走向精細化,是一個節目品類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在優勝劣汰之后,能夠找到新路徑的戀綜,已經開始新一輪的競爭。
“我們仍然在積極地尋求和品牌客戶之間,和IP之間更深、更能夠打動用戶的合作方式。”
正如她所說,找到對應人群,實現覆蓋成本的會員轉化,在這個基礎上,去探索吸引B端贊助的新方法,就是決定下半場誰能領跑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