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復旦校友也來了。
近日一筆融資映入眼簾——鹍遠生物宣布完成過億元戰略融資,由揚州市區各級國資聯合參與。而公司核心團隊中的兩位聯合創始人——張鹍與張江立,都是復旦大學時的本科同學。
“醫療圈的復旦系,很低調。”投資界在梳理985創業軍團系列時,一位VC朋友如是說。以最近為例,躍賽生物、炎明生物、德昇濟醫藥、韋翰斯生物、瑞凝生物等一大批復旦系醫療創業公司排隊宣布融資,令人有些意外。
在外界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復旦以文科見長,殊不知這里藏著一支長長的醫療創業校友隊伍。
復旦校友,最近排隊宣布融資
不久前宣布融資的鹍遠生物,始于張鹍教授,他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生物物理學專業,隨后赴哈佛攻讀博士后,曾發表過數百篇高級別遺傳學研究文章。2014年,他聯合另一位創始人成立鹍遠生物,專注基因檢測行業。
如何將技術轉化并打入國內市場?張鹍第一個就想到了復旦本科校友——張江立。當年從復旦生物系畢業后,張江立曾任賽默飛中國區醫療業務副總裁,銷售經驗豐富。經張鹍介紹后,張江立加入了鹍遠生物。
至今,鹍遠生物完成7輪融資,已披露融資金額超19億元,身后站著禮來亞洲基金、松禾資本、中金資本、上海自貿區基金、無錫金投、辰德資本、德同資本等數十位投資機構。
無獨有偶,炎癥和腫瘤創新藥研發藥企炎明生物也宣布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由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領投,百洋醫藥基金等跟投。而公司聯合創始人、CEO鄧天敬博士,同樣是復旦校友——來自1987級核科學與技術系。
早在2020年,鄧天敬結識在天然免疫和細胞焦亡領域建樹頗豐的邵峰院士,一拍即合成立炎明生物。隨后,公司火速完成天使輪融資并落地北京,如今已集結起昌發展、峰瑞資本、太平醫療健康基金、禮來亞洲基金、國風投基金、青瀾基金、生命園創投基金等一支投資人隊伍。
再往前,位于上海的德昇濟醫藥一舉獲得由歐洲著名生命科學投資公司 Medicxi領投,現有投資者經緯創投、藥明康德跟投的6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A+輪融資。
掌舵者陳之鍵博士,早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先后就職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禮來、葛蘭素史克、強生和阿斯利康等頂尖科研院所、跨國公司。此前,德昇濟醫藥已獲得博裕資本、經緯創投、紅杉中國、淡馬錫、藥明康德等機構聯手押注的2億美元A輪投資。
另一邊,上海躍賽生物先是迎來騰訊旗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為新增股東,又在本月完成了A+輪融資。創始人陳躍軍博士同樣畢業于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曾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院長馬蘭教授。自2021年成立,躍賽生物已迎來高瓴創投、夏爾巴投資、鼎暉VGC、昆侖資本、復星醫藥、瑞華資本等一眾知名投資方。
梳理下來,由復旦高分子系博士潘震成立的瑞凝生物,不久前宣布成功完成近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啟明創投、青島國信、鼎新資本等均為其股東;基因檢測藥企韋翰斯生物完成了約億元B輪融資,身后集結了復旦生物與醫藥專業校友高鵬飛、復旦遺傳學博士楊敬敏;剛剛融資數千萬的心光生物,背后站著復旦博士李祥海……這一份名單很長很長。
一支隱秘醫療創業軍團
不知不覺,一支復旦系醫療軍團佇立眼前。
印象深刻的是郭廣昌和復星醫藥。1967年,郭廣昌出生在浙江東陽橫店的一個農村家庭,高考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畢業后留校做了老師。但郭廣昌不甘心困于校園的象牙塔,決心下海創業。1992年,他拉上生物遺傳工程系畢業、同樣留校任教的梁信軍創業,很快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次年,郭廣昌在一次飯局中,察覺生物制藥工程的巨大商機,再次聯合復旦遺傳工程系的汪群斌和范偉、計算機系的談劍等校友成立復星醫藥的前身復星實業,意為“復旦的明日之星“,以疾病核酸檢測試劑作為核心產品。憑借復旦大學的團隊背景,復星于1996年成功登陸上交所,歷經近30年締造一個8000億多元化商業版圖。
幾天前,四川成都百利天恒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身后掌舵者朱義,本科畢業后憑借對生物學的熱愛,于1984年跨專業考入復旦生物物理學專業,得以接觸到分子生物學。畢業后,他曾在華西醫科大學從事科研工作,后來在1996年下海創業,成立百利天恒的前身百利藥業,從仿制藥做起,逐漸轉型創新藥。去年初,百利天恒在科創板IPO,同年底宣布一筆84億的巨額License-out,轟動一時。
而不久前敲鐘港交所的荃信生物,背后同樣站著一位復旦學子——裘霽宛。高中時他便對遺傳學便有著濃厚興趣,隨后考入復旦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系,曾在2008年首次創業并出售退出,繼而創建專注于自免領域的荃信生物,曾獲經緯創投、同創偉業、倚鋒資本、華泰基金等知名機構投資。
再往前,曾在科創板撐起1500億市值的“國產設備影像之王”聯影醫療,其創始人、董事長薛敏便畢業于復旦物理系。三九感冒靈生產商華潤三九旗下昆藥集團的董事長邱華偉,畢業于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玻尿酸龍頭昊海生科,則出自復旦學姐游捷之手。
還有近岸蛋白創始人朱化星、亞虹醫藥創始人潘柯、沙礫生物創始人兼CEO劉雅容、碩世生物董事長兼總裁王國強、瑋沐醫療創始人解蕩、吉凱基因董事長曹躍瓊、萬邦醫藥創始人陶春蕾、創勝集團創始人錢雪明和聯合創始人趙奕寧……
此前據不完全統計,復旦30多名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中,來自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業者最多,令人意外。
外界印象以文科見長,為何是復旦?
如此一幕,并非偶然。
說起來,今日之復旦大學,是在2000年由原復旦大學和上海醫科大學合并而成,先后評為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眾所周知,半導體圈素有“北清華、南復旦”的說法;殊不知在醫學領域,復旦大學曾與北大并稱為“南北雙雄”。
追溯復旦的醫療基因,繞不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1927年,在國內醫學院校大多由外國人參與創辦的背景下,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院——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在上海創建起來,這便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前身。學校由近現代醫學教育先驅顏福慶出席首任院長,此后獨立為國立上海醫學院,是我國最早開展醫學史教學的單位,也是中國現代醫學發展的源頭之一。
戰爭時期,學院輾轉幾地,堅持辦學不輟,直到1946年才遷回上海,后來更名為上海醫科大學。2000年,隨著上海醫科大學和復旦大學合并,原基礎醫學院和若干個臨床醫學院則在整合后成為新的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就此誕生。
群賢畢至,薪火相傳。百年來,一大批醫療巨擘從這里走出:著名肺科學家吳邵青、我國病理學科奠基人谷鏡汧、神經外科拓荒人沈克非、兒科醫學先驅陳翠貞、婦產科奠基人王淑貞……遍布醫學各個領域。迄今為止,上醫已培養60余位兩院院士,目前我國擁有的270余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醫藥衛生學部院士中,就有約40位院士曾就讀于復旦上醫,在全國七所高水平醫學院校中居于首位。
此外,復旦眾多醫學相關學科也躋身世界一流行列。最新的ESI學科排名中,復旦神經科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理學等21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其中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藥理學、毒理學等更是進入全球1‰。而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復旦12個學科被評為“A+”,其中便包括物理學、生物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學科,其化學、臨床醫學、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學科也被評為“A”,實力不容小覷。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批復旦人投身醫療投資,也成為校友創業的支持力量。禮來亞洲基金管理合伙人陳飛,1998年考入復旦生命科學學院,一路拿下生物學學士和醫學分子遺傳學博士,后來帶領禮來亞洲基金出手鹍遠生物、炎明生物等校友企業。還有啟明創投,不久前出現在校友企業瑞凝生物身后,其主管合伙人胡旭波1993年考入上海醫科大學,就讀于預防醫學專業,合伙人陳侃同為生命科學學院校友。
不止于此,中金資本董事長單俊葆、紅杉中國合伙人劉星、達晨財智合伙人任俊照和胡中林、上海科創董事長傅紅巖、華蓋資本主管合伙人張翼、云鋒基金創始人虞鋒……他們都來自于復旦,也曾不同程度地支持醫療圈的校友創業。
“復旦通過多年聯通校友、整合資源,早已形成了醫療創業的廣闊勢能。”正如一位復旦創業者曾表示,依托復旦科研成果和人脈資源,復旦醫療軍團蔚然成林。一位復旦畢業的醫藥投資人也表示,他常常通過母校組織的創投交流會尋找項目,也會有復旦系醫藥企業通過校友給他遞BP。
投資即是投人。在過往交流中,不少投資人都提起過,學校背景是衡量創始人方向的重要標準,正如最近AI有一個清華派;造車有一個華南理工派;新能源有一個中南派;機器人有一個哈工大派。
如今,醫療圈的復旦系浮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