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菁
上半年,中國造船三大指標全球領先。
7月16日,工信部發布發布中國2024年上半年造船業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國造船完工量250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8.4%;新接訂單量542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3.9%;截至6月底,手持訂單量1715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8.6%。
上述三大指標均位列全球首位。其中,全國造船完工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55%和58.9%,新接訂單量更是占到了全球總量的74.7%。
此外,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中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3年,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已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
據央視新聞,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指出,三大指標的增長主要得益于船舶市場的擴張,市場需求的提升。另外,中國上半年拿下全球超七成船舶訂單,說明中國造船工業能夠延續增長態勢,反應了中國船舶市場能力。
上半年造船業數據還顯示,越來越多的國外船東把訂單投向了中國船廠,全球每十份造船新訂單,就有超過七份流向中國。
中國海關總署本月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進出口數據顯示,在主要出口商品中,上半年船舶累計出口金額達111.6億美元(約合810.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5.2%。
韓國產業研究院曾在5月發布報告,2023年,在韓國、中國、日本、歐盟四大造船國家和地區中,中國造船業以90.6分的綜合競爭力評分超越韓國,位列全球榜首。韓國的綜合競爭力評分為88.9分,日本為83.1分,歐盟為71.4分。
韓國產業研究院同時表示,目前全球范圍內并未出現能夠與中國造船產業競爭的后起國家,且在短期內很難出現。由于勞動力不足等問題,韓日造船業也無法追趕上中國。
今年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532.4億元,同比增長26.3%;實現利潤總額160億元,同比增長187.5%。
當前全球造船業處于新一輪景氣上行周期,供給端持續緊張使得新船價格不斷上漲。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指數已從2021年初的不到130漲至185以上,漲幅達42%。
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指數是一個反應全球新造船市場價格水平的綜合指數,其綜合了不同類型船舶的新建價格,反應了整體市場的價格趨勢。
在此背景下,中國船企今年上半年業績普遍大幅增長。
中國船舶(600150.SH)本月發布業績預增公告稱,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3.5億-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44.04%-171.16%。
中國船舶表示,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是,手持訂單結構改善,報告期內交付的民品船舶價格和數量同比提升,本期營業毛利同比增加;聯營企業的經營業績同步改善。
根據中國船舶披露的最新消息,該公司目前船舶在手訂單飽滿,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
中船防務(600685.SH)、中國動力(600482.SH)、中國重工(601989.SH)也在本月先后發布了業績預增公告。其中,中船防務的凈利潤漲幅最大,較去年同期同比增加了956.91%-1163.3%,達到了1.35億-1.6億元。
中船防務給出的業績增長原因與中國船舶相似。該公司指出,公司所處行業整體向好,報告期生產任務飽滿,生產產量、生產效率穩步提升,船舶產品收入與毛利同比增加。
中國動力今年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4.6億-5.2億元,同比增加60%-80%;中國重工上半年凈利潤預計為5億-5.8億元,同比增長160.25%-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