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4年積分落戶名單:6002人擬取得落戶資格
據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消息,北京市2024年積分落戶申報審核工作已全部結束,擬取得落戶資格人員名單于7月15日至7月22日,在市政府門戶網站“首都之窗”公示,接受社會監督。積分落戶申請人可登錄積分落戶在線申報系統查看本人最終年度積分及排名。按照年度落戶規模保持6000人并實行同分同落的工作原則,今年共有6002人擬取得落戶資格,對應最低分值為114.46分。經公示無異議的,取得落戶資格,申請人可在2024年7月23日至2026年12月31日期間,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落戶手續。
【湖南】湘潭警方通報夜市群毆:1人受傷,3人被刑拘
7月15日,湘潭市公安局岳塘分局通報,7月14日凌晨4時20分,群眾報警稱:湘潭市岳塘區蓮城步行街小吃街有人打架。經查,當日凌晨4時許,楊某(男,45歲)、唐某(男,41歲)、黃某(男,41歲)三人與朋友在蓮城步行街小吃街用餐時,楊某、唐某無故搭訕臨桌楊某然(女),引發楊某然同伴鄧某(男)不滿并發生爭執。隨后,楊某、唐某、黃某三人對鄧某實施毆打,造成鄧某受傷。唐某還駕駛電動摩托車故意沖撞楊某然致其受傷并逃離現場。目前,楊某、唐某、黃某三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湖北】襄陽1天觸發7次暴雨紅警,268座水庫超汛限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湖北省襄陽市遭遇入汛以來最強大范圍強降雨。7月14日,襄陽市氣象臺共發布7次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到15日,這些信號均已解除。據了解,襄州伙牌鎮、張灣街道、老河口黑龍溝水庫等地在半天時間里,降水量已達240毫米。另據襄陽市水利和湖泊局消息,受到強降雨影響,該市268座水庫超汛限,按照汛期調度計劃正常泄洪,無工程險情發生。受水庫溢洪影響,江河水位均有不同程度上漲。據統計,7月14日0時至18時,襄陽市公交集團共投入230余臺應急保障車輛和2臺施救車,疏散和幫助受困群眾近2萬人。受暴雨天氣影響,7月14日共有41條公交線路暫時停運。
【山西】東山煤業李家樓煤礦透水事故救援結束,3人遇難
據新華社消息,記者7月15日從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委宣傳部獲悉,截至7月14日18時10分,太原東山李家樓煤業有限公司透水事故中被困3名礦工全部找到,但已均無生命體征。目前,善后工作正在進行。7月7日零時許,太原東山煤業李家樓煤礦1207瓦斯治理巷掘進工作面發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3人被困。
【甘肅】蘭州破獲特大販毒案:3年不懈追捕繳毒5.67公斤
據“中國禁毒”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對外披露,該局緝毒支隊歷時3年縝密偵查,成功偵破一起部督販賣毒品案,徹底摧毀了一個涉及云南、陜西、甘肅三省多地的特大吸販毒團伙網絡,斬斷了一條從云南至甘肅的販毒通道,實現了全鏈條打擊效果。該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33名,查處吸毒人員42名,繳獲毒品海洛因5.67公斤,扣押、凍結涉毒資金843萬余元,扣押涉案車輛2臺。
【廣東】全國首部技能人才發展地方性法規獲審議通過
據科技日報報道,《廣東省技能人才發展條例》近日由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這是全國首部關于技能人才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廣東省是制造業大省,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979萬人,居全國前列。《條例》明確,支持職業學校開展有償性社會培訓、技術服務或者創辦企業,取得收入可作為辦學經費。在拓寬人才成長通道方面,《條例》明確,鼓勵用人單位建立健全技能崗位等級設置,按照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等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實施人力資源管理。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立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崗位。
【青海】西寧市政府原副秘書長被開除黨籍:通過打麻將斂財
據青海省紀委監委網站消息,西寧市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駐北京聯絡處主任、二級巡視員張樂日前被開除黨籍。經查,張樂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違反黨的規矩,不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處心積慮對抗組織審查;罔顧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收受禮品、禮金,長期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和娛樂活動安排,違規公款吃喝;違反組織原則,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干部、職工錄用過程中為他人謀取利益;通過打麻將的方式斂財,由他人支付應由本人支付的費用,利用職務和職務上的影響為他人提供幫助并收受財物,違規報銷個人因私出行的費用;腐化墮落;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及與國家工作人員的密切關系,在承攬工程、職工錄用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額財物;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差額巨大,不能說明來源。
【重慶】網傳“40年最強洪峰過重慶,洪崖洞被淹”不實
據“重慶辟謠”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13日,某網民發布視頻稱“40年最強洪峰過重慶,洪崖洞被淹”,引發關注。經渝中區交通運輸委核實,網傳視頻為舊聞翻炒,實為2020年8月洪災情況。今年7月12日洪峰過境,渝中最高水位181.16米,低于警戒水位,不存在洪崖洞被淹的情況。“重慶辟謠”提醒,網民在網絡上發布信息,要真實、客觀、準確。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