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眸娛
上映四天的《傳說》,再一次印證成龍IP真的賣不動了。
按理來說,有出品方博納和主演成龍的號召力,加上知名IP打底,《傳說》的觀眾底盤應該不會低到哪里去。但截止到發稿,《傳說》算是徹底被打上了“撲街”的標簽。
在7月10日正式上映之前,《傳說》已經為提高票房折騰了好一陣。先是在7月5日開啟超前點映,不只是在個別城市點映觀察口碑,而是全國大面積點映,實際上可以算作提前上映,但點映近一周票房也只有3500萬。在票房走勢不妙的情況下,《傳說》又臨時提檔,從原定7月12日全國上映提前到7月10日,上映首日票房僅667萬,用“慘淡”來形容也不為過。
截止到7月13日18點,《傳說》票房剛剛突破6000萬,甚至還比不上今日才開啟點映的《抓娃娃》,撲街其實已經沒有任何異議了。
而在票房失利的同時,影片口碑也在持續走低,《傳說》在豆瓣僅拿到了5.5分,未到及格線,上映前博納引以為傲的AI技術得到了最多的差評。
伴隨著《傳說》票房口碑雙撲街,今年上半年持續虧損的博納再次陷入了不妙的境地。
賣不動的成龍IP背后,沒落的港式動作片
雖然《傳說》的撲街早有預兆,但這么“撲”也確實是在意料之外。
盡管打著AI技術、實景拍攝、《神話》續集、全明星陣容等噱頭,但上映之前,市場對于《傳說》的票房走勢其實已經不太看好。一方面是因為影片內容題材本身不夠吸睛,還頗有“炒冷飯”的嫌疑,另一方面是暑期檔電影市場本就比較冷淡,又有熱映的《默殺》吸走了為數不多的市場關注度。
而映前不被市場看好的主要原因其實在于,《傳說》的最大賣點成龍的票房號召力出現了大幅下滑。回溯成龍近幾年的電影成績,2023年的《龍馬精神》累計票房2.1億、2020年的《急先鋒》拿下2.94億、2019年的《神探蒲松齡》只有1.94億、2018年的《黃金兄弟》累計達3.17億......在電影市場“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成龍動作片的票房表現卻一年不如一年。
不過由于《傳說》是博納出品,成龍的觀眾底盤尚在,映前大部分媒體預測《傳說》的票房落點會在2億左右,大概與近幾年成龍動作片的總體表現持平。但遺憾的是,按照《傳說》目前的走勢,破億或許都是一個難題。
其實客觀來說,《傳說》撲街的“鍋”讓成龍一個人來背未免有些太大了,更關鍵的原因在于以成龍為代表的港式動作片的沒落,與其歸結于個人IP影響力的下滑,不如說是一種電影文化的衰落。
港式動作片的輝煌建立在香港特殊的環境背景之上,國際大都市里濃重的江湖氣息和失序氛圍,造就了早年被暴力美學充斥的香港電影,所以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拳拳到肉的港式動作片能夠火遍全球。
但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就在于,港式動作片中的暴力美學實際上已經逐漸被拆解。一方面是創作環境的變化,從龐雜自由的草莽江湖轉變為理性成熟的秩序社會,另一方面是香港龍虎武師文化的衰落,簡單來說就是能打的人少了,拳拳到肉的功夫動作被槍戰、爆破等復雜的技術場面取代,很大程度上導致近幾年的港式動作片的票房表現都很一般。
比如2023年陳偉霆和張家輝主演的《爆烈點》內地票房未過億,今年暑期檔謝霆鋒主演的《海關戰線》累計票房僅1.26億,新港式動作片越來越難打動觀眾。
而今年五一檔上映的港式動作片《九龍城寨之圍城》,之所以能夠拿下近7億的票房,成為電影市場沖出的一匹黑馬,最關鍵的原因其實就在于對港式動作片中暴力美學的還原。
影片的故事背景定位九龍城寨,一個涌動著江湖草莽氣息、秩序缺失、講究叢林法則的“黑暗之城”,在這一龐雜環境下展開的高燃熱血劇情,回歸了早年港式動作片中的暴力美學。
但很明顯《傳說》并不屬于這一類,雖然影片中的打戲收獲了不少好評,但精彩的打戲和暴力美學并不能劃等號,劇情內容、背景定位本身就不是港片暴力美學回歸的溫床。其實這也是香港電影以及創作環境發展的必然變化,成龍IP乃至港式動作片賣不動并不是一場意外。
無論是對成龍個人票房號召力,還是對港式動作片的信任,都反映了博納對市場的判斷出現失誤,《傳說》的“大撲街”也讓博納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博納還能“回血”嗎?
7月11日,博納影業公布了2024上半年業績預告。
根據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的結果,報告期內預計凈利潤為負值,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1.08億-1.53億,扣非凈利潤虧損范圍在1.15億-1.60億,在博納投資的《飛馳人生2》以33.6億拿下春節檔票房亞軍的情況下,公司依舊沒能扭轉虧損的局面。
而隨著暑期檔《傳說》的撲街,博納下半年的情況更加不妙了。
截止到發稿,《傳說》的票房仍未過億,而沈騰、馬麗主演的《抓娃娃》點映首日票房已經破億,隨著口碑的發酵勢必會吸干大盤,線下影院的排片也會有所傾斜。
自7月10日正式上映以來,《傳說》基本保持著單日12%左右的排片,而《抓娃娃》首日點映排片就達到了30.1%,這是觀眾和市場共同的選擇,等到7月16日《抓娃娃》正式上映,線下影院肯定會優先將排片給能賺錢的電影,進一步擠壓《傳說》的排片。
實際上,7月13日《抓娃娃》開啟點映后,《傳說》的排片就已經只剩下8.5%,而當天3.2%的上座率更是雪上加霜,后續《傳說》的排片勢必還會有所下滑,票房逆襲的可能性約等于無。
除了《傳說》,博納在今年暑期檔還有一部影片上映,胡玫執導的《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已經定檔7月26日。由于影片本身并不是典型的商業片,商業價值有限,且映前關注度較低,如果口碑尚可或許還有逆襲的可能,就目前的點映情況來看,口碑兩極分化,票房表現并不被看好。
為了拯救暑期檔兩部電影票房,恰逢博納影業25周年,順勢推出了看《傳說》送《紅樓夢之金玉良緣》電影票的活動,不過買一送一的活動目前收效甚微,由于兩部影片對觀眾的吸引力都不高,并沒有達成“1+1>2”的效果。
根據博納的業績預告來看,2024下半年確定上映的只有暑期檔兩部電影,如果以博納在今年1月份公布關于新增募投項目的公告為準,《傳說》整個項目的總投資在1.5億左右,并非網傳的3億制作成本,不過即便投資“腰斬”,暑期檔的兩部電影加起來或許也回不了本。
至于博納下半年能否寄希望于其他業務“回血”,目前來看似乎也比較困難了。
在業績預告中,博納明確表示由于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不及去年同期,影院方面租金和折舊等固定成本較高,導致影院業務虧損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而暑期檔電影市場遇冷也是業內公認的,下半年的影院業務依舊不太樂觀。
博納近幾年大力開發的劇集業務也還未進入收獲期,AICG科幻短劇《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已經于7月8日上線,不過科幻題材觀劇門檻相對較高,而短劇的主要受眾集中在下沉市場,導致該劇播出成績一般,新技術、新題材并未掀起較高的關注度。另一部劇集《上甘嶺》預計將在下半年上線,但能否按計劃播出還是未知數。
總體來說,下半年博納影業依舊處于蟄伏狀態,《傳說》的撲街勢必會對公司2024年的營收產生較大的影響,目前也只能期待還未上線的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與電視劇《上甘嶺》能夠帶來出乎意料的驚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