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嘉欣
繼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后,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歐本地化生產成為關注的重點。此前歐盟多個國家已經為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提供補貼吸引其到歐洲建廠,現在意大利又開出了新的吸引條件。
據報道,為了激勵中國汽車公司在意大利投資設廠,意大利政府考慮通過法律手段接管跨國巨頭Stellantis集團旗下已經停產的兩個汽車品牌,將其使用權轉讓給中國汽車公司。
據了解,這兩個品牌均代表了意大利汽車的經典形象,Innocenti(因諾桑提)和Autobianchi(邊赤汽車)先是被菲亞特收購,在生產了多款經典車型后,于在上世紀90年代末停產。前者主要生產廉價小型車,代表車型為意大利版Mini車型,后者則主要生產高檔城市車型。
這也意味著,如果中國汽車公司去意大利投資建廠并接手這兩個品牌后,將會增進與當地市場的熟悉程度,并且為品牌海外銷售渠道的建立提供良好基礎。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MG名爵,該品牌于1924年在英國牛津成立,為英國當地家喻戶曉的汽車品牌。2005年,南京汽車集團收購MG所在的羅孚汽車公司及其發動機生產分部,后南京汽車集團被上汽收購,MG成為上汽旗下的汽車品牌。去年全年,名爵在全球銷售了84萬輛,占上汽集團海外銷量的七成左右。
據界面新聞了解,MG名爵在歐洲部分大型城市的市中心設有展廳來經營與售賣汽車,除此以外,其在歐洲的部分銷售渠道還采用店中店形式,在雪鐵龍、雷諾等品牌的經銷商4S店中搭建展位。今年,上汽集團旗下另一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車開啟出海,其也依托MG名爵在海外的銷售渠道進入中東、南美等市場。
據當地媒體報道稱,意大利工業部長已在國家專利和品牌辦公室為這兩個品牌注冊了與現行圖案不同的新商標。不過據媒體披露的信息來看,目前這兩個品牌仍歸Stellantis集團所有。Stellantis方面表示,已經看到媒體報道,但未從政府方面收到有關任何此類計劃的消息。
去年12月,意大利已經通過一項法律使得政府可以接管至少停用5年的品牌,這樣一來,政府就有權將品牌轉讓給計劃在意大利進行投資或將生產活動轉移至意大利的公司(包括外國公司)。報道也指出,該法律草案仍在接受意大利審計法院的審查,意味著這一計劃的可行性還有待確認。
意大利此前就一直希望通過補貼來吸引中國電動汽車企業赴歐建廠。
據報道,意大利曾宣布在2025年至2030年投入60億歐元為電動汽車購車者和制造商提供激勵措施。今年,意大利政府又宣布推出一項新的激勵計劃來鼓勵購買電動汽車和混動車型,以及污染更少的燃油車型,不過目前來看這些政策對產量的促進作用仍不明顯。
除了意大利,歐盟其他國家也提供補貼條件以吸引中國汽車制造商在當地設立工廠,目前比亞迪已在匈牙利投資建設了一家電動汽車工廠,奇瑞在西班牙的工廠將于今年年底之前開啟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