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侯瑞寧
國內煉廠利潤出現大幅下滑。
7月15日,隆眾資訊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主營煉廠和山東地煉的煉油利潤理論均值分別為551元/噸和287元/噸,較去年同期分別下跌22.94%和70.62%。
隆眾資訊分析師李彥認為,這主要是國際原油價格較高以及國內成品油價格疲軟所致。
今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處于中高價位,布倫特期貨均價為83.42美元/桶,同比增長4.39%。部分主力進口油種貼水漲勢明顯,尤其是地煉用量較大的馬來西亞混合原油等油種貼水漲勢顯著,導致成本壓力難以消除。貼水是指期貨合約的價格低于貨物現貨價格的現象。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從馬來西亞進口原油為2358萬噸,同比上漲22%;單價為4048元/噸,同比上漲15%。
從國內需求看,今年上半年,在地煉汽油產量下跌、柴油產量微漲的情況下,因需求表現欠佳,成品油庫存仍然較高。
金聯創數據顯示,今年1-6月,國內地煉汽油產量2162萬噸,同比減少0.75%;柴油產量4141萬噸,同比增長1.91%。
期內,國內地煉汽油庫存平均水平67萬噸,同比增長1.5%;柴油平均庫存水平124萬噸,同比增長10.51%。
這導致成品油價格,尤其是柴油價格相對疲軟,在高成本的背景下無法有效為煉廠拉開利潤空間,不少煉廠在上半年出現階段性虧損。
由于盈利能力大幅縮水,煉廠開工率出現下滑。
隆眾資訊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煉廠整體產能利用率和山東地煉產能利用率均值分別為71.03%和55.66%,分別較去年同期下跌1.54個百分點和7.31個百分點,且山東地煉產能利用率在6月末跌至50.92%的上半年最低點。
在此影響下,山東地煉的進口原油數量也出現下跌。隆眾資訊數據顯示,上半年地煉合計進口原油到貨量為4543萬噸,較去年同期跌17.29%。其中,6月到貨量為726.3萬噸,同比跌29%,跌幅超過國內進口原油總量的跌幅。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6月國內原油進口量為4645.3萬噸,同比下跌10.77%;5月國內原油進口量跌幅為8.7%。整體來看,上半年國內原油進口量達2.76億噸,同比小幅下跌2.4%。
李彥預測,下半年進口原油高成本的問題很難解決,在成品油價格偏弱的背景下,預計下半年煉廠仍將面臨盈利壓力。
金聯創也認為,進入三季度,受“金九銀十”傳統旺季帶動,地方煉廠出貨預期會提升,庫存將有所下降,且需求好轉疊加檢修煉廠基本復工的情況下,汽柴油產量將提升。但四季度成交氣氛逐漸轉淡,汽柴排庫阻力增加,這將限制汽柴油價格,地煉利潤將繼續承壓。
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煉油能力達到9.36億噸/年。
其中,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國中化為代表的主營煉廠合計煉油能力為6.19億噸,占國內煉油總能力的66.2%;民營煉油能力2.74億噸,占到國內煉油總能力的29.3%;外資等其他經營主體的煉油能力占比為4.5%。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交通領域的石油需求量開始下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92.9萬輛和4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1%和32%,市場占有率達到35.2%。
在新能源汽車持續增長的推動下,bp預測,全球道路交通的石油使用量將由當前的每日4000萬桶,下降到2050年的2500萬桶,甚至只有500萬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