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獵云網 孫媛
一則最新公告,呈現出了“直播電商第一股”發展的AB面。
A面是,遙望科技交出的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虧損又一次如期而至。
具體來看,本報告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達1.6億元-2.1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為1.89億元-2.39億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達0.1719 元/股-0.2257 元/股。
把時間線延長,近三年遙望分別虧損7億元、2.6億元、10.5億元,算下來,已經虧掉了20個“小目標”。
而遙望科技的股價,也較2020年最高點跌近89%。
B面則是,遙望科技并未“擺爛”,謀變轉型已然提速。
今年上半年,其線下的遙望X27 PARK作為開展直播電商業務、承接商業活動、拍攝影視綜藝的重要場景,產能逐漸釋放,為公司直播電商規模的持續擴張提供支撐。
同時遙望還緊抓直播電商出海機遇,加速組建海外Tik Tok直播運營團隊;大火的短劇市場遙望自然也沒錯過,上半年短劇充值流水就有約1.6億。
不止于此,預告中,遙望還釋放出了要計劃入局即時零售市場的信號,落地X27 MINI 前置倉項目。 作為初期試點,該項目還擬在杭州開設20個前置倉網點,并試水社區配送業務。
一套創新組合拳下來,遙望雖虧,但向盈之心昭然若揭。
新老主業“雙向夾擊”,遙望科技“暗藏心酸”
遙望科技,前身是星期六,最早由沈陽夫婦張澤民與梁懷宇賣女鞋起家。
2009年,星期六于深交所上市,成為首家在A股上市的鞋業公司,一時風頭無兩,但在電商沖擊下,2017年公司走到了命運的轉折點,以歸屬凈利潤暴跌1789%、巨虧3.52億元,迎來了上市后的首次虧損。
隨后,張澤民求變,盯上了網紅電商,2019年3月斥資17.71億元收購了杭州MCN機構遙望網絡實現“脫鞋入網”,星期六一躍成為網紅直播概念股。
2個月后,遙望網絡簽約的首個明星王祖藍正式亮相直播間,刮起一陣明星帶貨的“颶風”,在遙望網絡創始人80后浙商謝如棟擅長利用明星效應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打法下,星球六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20日期間,星期六股價不僅創下36.56元/股的新高。同樣創新高的還有星期六2019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581.96%,達到1.50億元。
2022年,星期六更名為遙望科技,至此,A股“女鞋第一股”搖身一變,成為了“直播電商第一股”。
然而,轉型成功,老主業留下的后遺癥也不小。
在最新半年報預告中,遙望科技第一個就把報告期內鞋履業務納入了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
遙望科技表示,鞋履業務收入在其主要以清理庫存為主,毛利偏低,加上計提存貨跌價和壞賬等資產減值損失,造成一定的經營虧損,對公司利潤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參考2023年年報來看,在服裝鞋類業務方面,雖加強了清貨力度,營業收入有所增加,但毛利率從2022年的31.36%降至2023年的10.78%。
同時,受售價降低、折扣費用率增加所影響,致使全年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580.24 萬元。此外,公司鞋類業務應收賬款回款不及預期,應收賬款賬齡增加使得全年計提壞賬準備金額大幅增加,全年計提應收賬款壞賬金額2.76億元。
而另一邊,新主業直播電商也有成長的煩惱。
憑借明星效應以及直播布局,遙望科技與薇婭夫婦的謙尋文化,羅永浩背后的直播公司交個朋友,以及坐擁抖音半壁網紅的無憂傳媒齊名,被譽為“國內MCN四大天王”。
光看數據表現,遙望科技在直播電商上成績不菲。
上半年報告期內,其直播電商業務實現總GMV93億,較上年同期增長約50%。
再拿今年“618”大促來說,遙望科技的明星直播間里動輒就賣出數十億元的貨,遙望科技共有153位主播參與大促,帶貨30000款商品,整體直播時長達到6054小時。
旗下簽約明星賈乃亮憑借超強的帶貨能力晉升為抖音新“帶貨一哥”。在5月21日的首場直播中,創下單場4.25億GMV的成績。5月的抖音帶貨達人榜中,賈乃亮更是以7.07億元的銷售額名列第一。
不過,隨著直播電商市場逐漸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越來越貴的投流給需要獲取流量跟曝光度的遙望帶來了更多運營開支。
財報顯示,2023年遙望科技向抖音采購流量的金額高達23.03億元、占總營收比例超48%。
反映到盈利能力上,那就是2023年直播傭金收入雖占據總收入的36%以上,卻同比下滑了24.19%;毛利率更是急劇下降了22.61%,跌至-0.38%。
2019年-2023年,互聯網廣告行業的營收占比分別錄得41.26%、69.10%、80.62%、91.64%、91.44%,比例持續提升,但毛利率卻持續走低,分別為:39.96%、28.16%、16.16%、16.45%、1.12%。除2021年外,均低于服裝鞋類行業。
此外,明星主播雖讓遙望在業內有了聲量,但也有一定“副作用”。
去年1月,身為遙望科技董事長的謝如棟曾發布全員內部信,回顧公司2022年“開局給力,年末交出的卻是非常不滿意的答卷”,痛批公司內部存在資源浪費的問題,不僅主播資源未能有效利用,業務上也鋪張浪費嚴重。
他提到,2022年遙望有效開播藝人及主播僅有83人,每個主播月均直播時長不足29小時,“在這么低的開播時長情況下,還有5個藝人仍在等待第一次開播,80多個主播只能充當直播氣氛組?!?/p>
跟著風口找解法,“直播電商第一股”不只做MCN
主業呈現“賠錢賺吆喝”,遙望科技自然謀變尋增量。
2022年“元宇宙”話題火熱,遙望科技推出了虛擬數字人“孔襄”,并發布了孔襄的NFT數字藏品。隨后,又開設了品牌直播號“遙望未來站”,開啟了機構號直播。
2023年,在ChatGPT掀起全球AI熱潮之際,5月,遙望科技又與小冰宣布開展戰略合作,讓虛擬主播開始部分運營。
不過當時,在外界看來,遙望的業務變得“既豐富又零散”,就像謝如棟所說“很多人不知道遙望在做什么?!?/p>
但謝如棟在2023年5月一次大會上,再一次劃出遙望的關鍵詞“變”后,答案卻開始逐步清晰。
電商的盡頭是科技,遙望也用AI進行了一場于內于外的智能化變革,主打降本增效。
其自研的“遙望云2.0”系統,不僅把AI大模型技術與遙望的各項工作流程結合起來,還實現了智能入駐、智能報品,并用AI做實時反饋,同時會強制履約,每一款選上的產品都會按時完成上播。
上半年業績預告中,遙望表示,“遙望云”系統融合AI屬性持續升級迭代,在原有的直播全流程標準化的功能基礎上,增加了辦公協同、員工管理方面的效率工具,在實際日常管理中的效果初顯。
具備“科技范”的同時,遙望還“卷”入了MCN機構共同瞄準的出海跟短劇。
2023年12月,遙望科技運營的短劇小程序上線,到今年上半年公司相繼出品數部綜藝,如《跟我走吧》于6月底開播, 數位明星領銜出演,短劇業務充值流水約1.6億。
今年4月,在賈乃亮“全球超品溯源計劃”發布會上,謝如棟還曾表示,今年的發展方向是深耕IP與品牌關系,同時圍繞大IP組建主播、短視頻等矩陣,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
同時,跟東方甄選、交個朋友、瘋狂小楊哥都在出海的動作下,遙望科技也把2024年作為公司直播電商出海元年,組建海外Tik Tok直播運營團隊。
不過這些都是隨風口而動的創新之變,更值得劃重點的是遙望科技的二度轉型。
2023年遙望科技大筆投入遙望X27,其打造的大型線下商場“遙望X27主題公園”于年底正式營業,店鋪約350家。
這個建筑面積約26萬平方米,全天不間斷營業的“線上商業+線下文旅”新消費商業綜合體,被遙望科技視作打開公司未來第二增長曲線的重點項目。
在遙望的構想中,線上指可以承接200-300場直播在此同步進行,店鋪以直播間為單位,構成一座遙望直播基地;線下則指這些店鋪同時組成了供消費者實體購物、逛街打卡的購物中心。
今年5月,遙望X27還開始遙望X27夜市,以全國美食、現場表演、文創周邊、創意鋪位等吸引線下消費。
按照遙望的說法,正式營運后首年可實現銷售規模300億至350億元。目前首年行至過半,遙望X27也給出了一些階段性成果。
財報顯示,2024一季度遙望科技GMV 45億,較去年同期增長80%,即20億GMV。財報將其歸結為大部分是因遙望X27的場景貢獻。
在上半年業績預告中,遙望也表示,遙望X27 PARK作為公司重要戰略的“數實融合”產業鏈標桿項目,是公司開展直播電商業務、承接商業活動、拍攝影視綜藝的重要場景。
線上線下相結合讓遙望初嘗甜頭,下半年,遙望更是以落地X27 MINI 前置倉項目,進一步搶灘線下即時零售的蛋糕。
今年年初,東方甄選已在北京十里河區域推出“小時達”配送業務,依托京東買菜在當地擁有的17個前置倉完成配送。
“三只羊”在打造了自有品牌“小楊臻選”后,也透露“待產品足夠豐富時開設線下超市,構建覆蓋全國的產品供應體系?!?/p>
遙望科技此時切入,也算走得雖“重”但“快”。
值得注意的是,遙望X27能否吸引足夠的品牌和主播入駐,并且成功運營形成新的商業閉環,是遙望轉型成功的關鍵所在,截至目前,遙望X27還尚未能協助遙望實現扭虧,用數據支撐起第二增長曲線的目標。
在盈利的曙光尚未到來前,線下項目的高成本也不容小覷,已成為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前遙望就在回復函提到,X27項目上產生的人工成本、籌備期水電及其他費用合計增加了1.4-1.65億元。
在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中,遙望科技也表示杭州遙望 X27 PARK、胤如遙望溫州數字化生態產業鏈基地、遙望天門直播運營基地等新消費項目前期成本持續攤銷,其前期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需要一定時間隨產能釋放逐步得到平衡。
另外創新業務上,遙望投入也并不算小,例如公開資料顯示,“遙望云”系統整體研發成本也有過億。
不過,面對風云迭起的新商業化環境,通過多樣化的嘗試力求增收的并不止遙望,求變已經成為各大機構從吃飽流量紅利的上半場穿越周期的必然選擇。
謙尋不僅做VC,更是籌建數字媒體產業大樓、進軍數字人直播跟爆火的短劇行業;東方甄選探索小時達業務,做起了本地生活;交個朋友則嘗試入局TikTok,意在激活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而遙望科技也如謝如棟所說“不是一家MCN機構”。
在遙望科技的上半場,它曾靠著第一代掌門張澤民敏銳地覺察到下一輪風口成功轉型,如今面對二次求變,在二代掌舵者謝如棟的操盤下,遙望科技似乎更意欲尋求一條自我創新的求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