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貓頭鷹科技 Shirley
買了車卻上不了牌?4S店跑路了?
又一家汽車經銷商森風集團有限公司近期“爆雷”,有消息稱該公司實控人沈峰失聯。
7月9日,沈峰向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領導匯報工作,同時該公司回應稱:“自6月下旬,集團資金狀況出現問題以來,集團主動與主機廠、金融機構和廣大客戶溝通對接,并得到了鹽城市及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集團一定積極應對,有序推進各項工作,早日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走出困境。”
6月,市場監管部門發布文章《基層調查反映傳統4S店經營困難需防范“灰犀牛”效應》,其中,森風集團鹽城誠德汽車有限公司售后經理反映:該公司每賣出一輛車就要虧5000元左右,但每個月公司的經營成本大概要100萬元。
森風集團不是第一家“爆雷”的汽車經銷商。2024年初,廣東永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80余家4S店直接被查封,包括問界、埃安、路特斯、領克4S店所有展車,一夜之間被銀行全部拉走。不同于森風集團還有掙扎的機會,廣東永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宣布2024年3月1日結業。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經銷商上半年銷量任務完成情況分化明顯,其中僅18.4%的經銷商完了成任務,34.8%的經銷商任務完成率超過八成,更有13.5%的經銷商完成率尚不足五成。
在多家新能源車企宣布直銷的強勢之音下,汽車經銷商又該走向何處?
“森風們”之困
此次“爆雷”的森風集團,一直深耕江蘇鹽城的汽車市場二十多年。
官網顯示,森風集團代理包括林肯、奧迪、問界、別克、北京現代等在內的多個汽車品牌,2005年森風集團在鹽城經濟開發區購得了200畝土地,投資興建森風集團鹽城汽車城,至今都是鹽城品牌最多最大的汽車城。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此次“爆雷”始于森風旗下4S店提車的顧客在6月中旬提車,但始終不能上牌。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汽車經銷商集團為了獲取營運資金,將汽車合格證抵押給銀行進行貸款,目前汽車合格證還在銀行未贖回,因此客戶雖然支付了車款但無法上牌。
有知情人士透露,森風集團旗下資產都處于抵押狀態,公司保有的數十萬用戶所辦理的“售后儲值費用”也被公司挪作他用。集團的資金流問題非常嚴重,大約有超過4個月工資和社保沒能按時支付,累計拖欠薪資和社保數千萬元。
這背后一方面是4S店營業行情低迷,濱海縣森風集團汽車城工作人員稱,今年月均銷量只有150-200輛,同期相比銷量下滑26%,利潤下滑10%-15%;另一方面,汽車市場競爭白熱,銀行信貸門檻提高,貸款壓力激增,資金周轉困難。
在這個車市“價格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森風”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消息傳出,部分汽車經銷商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選擇主動或被動地退網、關停,甚至更換汽車品牌經營。其實隱藏著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庫存。
今年6月,國內汽車經銷商的庫存預警指數達到了62.3%,同比上升了8.3個百分點。這一指數已經位于榮枯線之上,意味著汽車流通行業正處在一個不景氣的區間。62.3%的庫存預警指數已經逼近了2022年11月的數據(65.3%),這意味著庫存問題正在成為壓倒汽車經銷商的“最后稻草”。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6月行業去庫存特征日益明顯,結構性調整的壓力正在從主機廠快速傳導至渠道端,導致經銷商持續經營的信心不足。
跑路、觀望與擁抱新能源
據乘聯會統計,2023年全國約有1500-2000家汽車經銷商選擇了退網。
同時,傳統車企和新能源車企都在探索新的銷售模式——直銷。
目前來看,中國汽車行業銷售渠道的變革還在進行中,無論從車企還是汽車經銷商的角度,都呈現一種“雙輸”局面。
先從汽車經銷商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占據乘用車近乎一半以上的“江山”,直營是其主要的銷售模式。市場份額被擠兌,所以退網是最后一條出路,也是離中小經銷商最近的退路。而頭部經銷商的苦苦掙扎體現在過去一年的利潤上:中升集團凈利潤同比下跌超20%,永達汽車凈利潤同比下跌超60%,美東汽車凈利潤同比跌超70%,和諧汽車與正通汽車呈虧損狀態。
再從車企角度上來看,咨詢機構埃森哲在 2020 年底發布的報告《中國汽車銷售的未來》中指出,直營模式雖然可以提高成交價,但同時也會增加市場和運營成本、庫存帶來的銷售成本以及員工成本。事實上,直營模式并未給車企毛利率等財務指標帶來正向影響。
此時,這里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轉變。2024年以來,阿維塔,零跑、小鵬、極氪、蔚來樂道等新能源品牌重新啟用經銷商模式。
小鵬汽車發起“木星計劃”,進一步加碼經銷商的權重。2023 年,小鵬汽車淘汰了超過 130 家門店,引進了 160 多家經銷商伙伴。小鵬汽車的“批售模式”要求經銷商儲備庫存,助力快速回款,彌補現金流。
這也正是汽車經銷商的核心價值——為整車廠承擔庫存風險。頭部的汽車經銷商早有動作:中升集團和小鵬汽車早在2021年就達成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永達汽車2023年先后拿到了小鵬、小米等7個獨立新能源品牌網點授權。
但更復雜的是,在汽車“價格戰”背景下,汽車經銷商銷售新車的利潤越來越薄,而新能源汽車保養等售后費用偏低。并且直營和經銷渠道在價格方面存在矛盾,主機廠大都傾向于選擇嚴格管控經銷商。這些都成為不少汽車經銷商觀望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銷售模式的變更在于市場環境的供需關系。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的話報道稱,6月物價低迷表現,有需求不足原因,也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比如國內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價格分別下降6.0%和7.4%。
當供大于需時,去庫存的必要性才開始顯現,汽車經銷商目前還需靜待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