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見習記者 田鶴琪
國家碳達峰試點(廣州)實施方案印發
7月1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印發國家碳達峰試點(廣州)實施方案,豐富綠色要素交易產品。方案稱,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加快推動碳排放權、電力、多晶硅等服務綠色發展的期貨品種上市進程。完善“穗碳”平臺等企業碳賬戶體系建設,強化數據支撐,擴大應用場景。強化綠證在用能預算、碳排放預算管理及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體系中的應用。
隆基綠能:擬投資32億元建設BC電池項目
隆基綠能(601012.SH)7月12日發布公告稱,計劃在陜西省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投資建設年產12.5 GW高效BC電池項目,預計總投資金額為32.06億元。該項目將由全資子公司西咸新區光伏科技負責運營,預計2024年底開始投產,2025年6月全部投產。
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政策宣貫會在京召開
7月11日,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政策宣貫會在北京市召開。會議強調,新版《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是順應產業內外部環境變化、不斷鞏固競爭優勢,推動鋰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強協同配合,強化責任擔當,以全面增強鋰電池產品安全保障為目標,以深入實施新版規范條件、加強行業規范管理為契機,引導行業加快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
全球最大儲能項目融資成功
7月10日,西班牙可再生能源生產商Grenergy宣布為位于智利的世界上最大儲能項目第一階段獲得融資,該“綠色貸款”的融資總額高達3.54億美元。該項目名為Oasis de Atacama(阿塔卡馬綠洲),建在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中央,總投資高達14億美元(約合100億y元人民幣),規劃裝機4.1 GWh儲能電池和1 GW光伏,刷新了全球最大儲能項目規模的紀錄。Grenergy正在分四個階段對于2023年宣布的項目進行調試,預計將于2025年開始運營。Grenergy已經完成了該項目所有階段長達15年的電力購買協議 (PPA),合同價值29億美元。
中國首次暫停基于煤炭的鋼鐵項目
據彭博社報道,7月11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自2020年宣布“3060雙碳”目標以來,中國今年上半年首次未批準任何基于煤炭的鋼鐵項目。獨立智庫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的報告顯示,上半年各省政府批準的年產710萬噸煉鋼產能,全部使用電弧爐,這是一種使用回收廢鋼和電力的更清潔工藝。
國家電投上海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海瑜被逮捕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7月12日消息,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上海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海瑜涉嫌受賄一案,由上海市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李海瑜作出逮捕決定。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綠通科技:美國對特定低速載人車輛啟動雙反調查
綠通科技(301322.SZ)7月12日發布公告稱,美國商務部于2024年7月11日發布公告,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特定低速載人車輛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立案時間為2024年7月10日。調查產品包含公司出口至美國的場地電動車產品。公司已成立專項工作組,并聘請專業律師團隊,積極應對本次調查,同時加大國內及其他海外市場推廣力度,盡可能減少不利影響。
新疆新能源裝機突破8000萬千瓦
據《人民日報》7月12日消息,截至7月12日,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8000萬千瓦大關,達到8003.8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新疆總裝機的近一半。
上海:研究開發碳排放權質押、碳回購、碳基金等碳市場融資及支持工具
據上海經信委消息,近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聯合印發《關于協同做好“上海產業綠貸”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推動綠色金融在碳資產、碳金融的產品開發和應用,研究開發碳排放權質押、碳回購、碳基金、碳信托、碳保險等碳市場融資及支持工具,推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碳交易。
海南大學海洋清潔能源創新團隊:已實現小規模直接電解海水制氫和海水電池技術應用
據《海南日報》報道,7月12日在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一輛白色觀光車穿梭于各高校校園。這輛觀光車以氫能為動力,是海南大學海洋清潔能源創新團隊聯合企業共同研發的成果之一。研發項目還包括打造“光伏制氫-氫燃料電池發電-輸氫和輸電”一體化能源供應站等。團隊負責人田新龍說,團隊正在開展電解海水制氫和海水電池兩個領域的研究工作,“電解海水制氫會是規模化綠氫制取、助推氫能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目前團隊已初步實現小規模直接電解海水制氫和海水電池技術應用”。
奧特佳:預計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40.8%-87.73%
奧特佳(002239.SZ)7月12日發布公告稱,預計上半年凈利6000萬元–8000萬元,同比增長40.8%-87.73%。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公司的電動汽車空調壓縮機業務銷量增幅明顯,市場占有率提升,相關業務收入和利潤顯著增長。
萬潤科技:預計上半年凈利潤2400萬-360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萬潤科技(002654.SZ)7月12日發布公告稱,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00萬-360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上年同期虧損678.47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預計為1000萬-1500萬元,上年同期虧損2446.31萬元。業績變動主要由于市場需求上升、LED產品訂單增加、新收購的新能源風電子公司并表利潤貢獻及成本管控優化。
華鋒股份:預計上半年凈利200萬–25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華鋒股份(002806.SZ)7月12日發布公告稱,預計上半年凈利200萬元–25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本期業績上升的主要原因:電極箔銷售增加,報告期內銷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約40%;新能源汽車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