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工信部官網披露的第385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公示中,出現四款“小米牌”純電動轎車,其企業名稱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公示圖顯示,最新款SU7尾標已由“北京小米”改為“小米”字標。
這意味著,小米汽車取得獨立造車資質,其生產企業名稱也由北汽更換為小米。
在中國的汽車制造業中,獨立生產汽車的企業通常需要獲得所謂的“雙資質”:一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下的建廠資質,二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車準入規定》下的市場準入資質。
發改委的資質允許企業進行產品生產,而工信部的資質則確保企業的產品能夠合法上市銷售,符合國家的安全和環保標準。
小米最初是借用北汽的資質。去年11月15日,小米汽車在工信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77批)中首次亮相,顯示其生產企業名為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是北京汽車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背后實際控制人為北京市國資委。雖然小米汽車自建了生產工廠,但SU7的實際資質卻依賴于北汽。
這種做法在業界并不少見,眾多新能源汽車公司業在早期階段,因為獲取獨立的生產資質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審批流程,也曾采用了類似策略以縮短產品上市周期。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汽車獲取獨立生產資質的路徑,也可能與其他新勢力有所不同。在這一領域,大多數初創企業為了快速獲得生產資質,選擇收購已有資質的企業,如理想汽車通過收購力帆汽車獲得資質,小鵬汽車則是收購廣東福迪汽車有限公司。
隨著時間推移,小米汽車的獨立造車能力得到了官方的認證,標志著其完全自主生產的新階段。小米獨立造車資質之余,其產品線也在同時擴展。
據36氪報道,小米汽車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推出三款車型,覆蓋不同市場細分。其中第二款新車將定位為純電SUV,預計在明年上半年推出。第三款車初步定位在15萬元級別,旨在吸引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