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爾街科技眼 Leon
編輯|cc
正如何小鵬預言:2024年中國汽車品牌將進入“血海”競爭。不過,先倒下的并非是一眾新能源車企,而是傳統汽車經銷商。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6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為176.7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市場零售85.6萬輛,同比增長28.6%,燃油車則同比下降27%。另外,6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48.4%,同比增長13.5%。
數據說明一個趨勢:國內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購買新能源汽車。同時,新能源車市場競爭激烈,車企降價頻繁,倒逼以“BBA”(奔馳、寶馬、奧迪)為代表的燃油車企加入到價格戰中。據不完全統計,今年BBA品牌燃油車降價幅度最高達50%。
由于傳統燃油車大多采用經銷商也就是4S店銷售模式,車企降價導致價格倒掛,即經銷商進貨價格高于銷售價格,最極端的差價甚至達到五六十萬元。
以全國最大汽車經銷商廣匯汽車(600297.SH)為例,自6月末開始,其股價連續12個交易日跌破1元,拉響退市警報。據數據顯示,2023年廣匯汽車至少關閉了50家4S店,但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依然營收凈利雙下滑,負債高達692.54億元。
無獨有偶,最新消息稱,江蘇鹽城最大汽車經銷商森風集團跑路,老板沈峰已失聯。森風集團旗下代理汽車品牌超25個,4S店超60家,是華東地區個人投資規模最大的汽車經銷商。
廣匯汽車銷售的汽車品牌
新能源車企捷報頻傳
7月初,中國品牌車企紛紛發布2024上半年銷量報告,不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新能源車成績都非常亮眼。
傳統車企中,比亞迪以161.3萬臺的新能源車將競爭對手們遠遠甩在后面。奇瑞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約18萬輛,同比增長117%;吉利新能源車銷量約32萬輛,同比增長181.5%。另外,上汽、長安(自主新能源品牌)、長城等品牌,新能源車銷量均實現雙位數增長。
新勢力方面,理想以82.2萬輛居首;而背靠華為的賽力斯憑借問界系列拿下20.1萬輛銷量,同比增長348.55%。蔚來、零跑、小鵬、智己等品牌也都實現了不同幅度的銷量增長。今年剛剛跨界造車的小米,首款車型SU7銷量也非常不錯,上半年累計交付2.5萬輛。(詳情見:MEGA的檻,理想汽車邁不過去了?)
從趨勢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繼續以爆發式增長領跑全球市場。與之相對的是,特斯拉2024上半年全球銷量約88.3萬輛,同比下降6.6%。至于不太重視新能源車市場的BBA們,銷量則在持續走低。(詳情見:雷軍熬過黑夜,寄望小米SU7成為及時雨)
以今年5月為例,中國市場最暢銷新能源車型為比亞迪秦PLUS新能源,約為4.87萬輛;最暢銷燃油車型為日產軒逸,為3.16萬輛。
在消費者購買意愿持續走低的形勢下,以BBA為首的傳統車企不得不打起價格戰,其中豪華車型的降價幅度令人咋舌,也暴露了其此前的暴利。從行業進步的角度來說,新能源的“卷”反而讓燃油車回歸了真正價值。
燃油車降價求生, BBA首當其沖
如果說2023年末的降價促銷只是淺嘗輒止,那么今年上半年傳統車企們則徹底放下面子,加入到內卷中來。其中,燃油車頻繁、大幅度降價已經成為主旋律,涉及高檔、豪華甚至是經濟車型。
據媒體報道,北京朝陽區一家寶馬4S店中,部分車型可以打5折,比如寶馬i3 eDrive 35L,指導價為35.39萬元,落地價19萬左右。通過4S店報價對比發現,奔馳、奧迪等品牌也對主力車型進行調價,比如奔馳C260落地價20萬元左右、奧迪A4L落地價21萬元左右,均有近10萬元的優惠。
除了豪華車型,經濟車型也不遑多讓。上汽大眾朗逸新銳出眾版限時起售價6.98萬元,豐田卡羅拉迅速跟進,將起售價降至7.98萬元加入競爭。另外,“性價比之王”豐田凱美瑞目前的價格也降至12萬元左右,對于偏愛燃油車的入門級用戶來說也有不小的吸引力。
豪華車型中,受到最大沖擊的非保時捷莫屬。據數據顯示,保時捷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銷量下降24%,年內完成銷售目標壓力巨大。自今年4月起,部分保時捷經銷商針對911、卡宴、Macan、純電轎跑 Taycan等車型進行促銷,低至6折。“甩賣期間,除了吃飯睡覺都在回消息。”一位保時捷銷售透露。
保時捷降價的背后,其實是經銷商與車企矛盾的爆發。消息稱,保時捷中國區部分經銷商在5月末發起抗議,以停止提車為籌碼,要求保時捷德國總部給予更高的補貼。據悉,因為銷量不理想,保時捷中國為完成銷售任務不斷向經銷商壓庫,導致本就虧本賣車的經銷商承受巨大資金壓力。
5月27日,保時捷中國與全體授權經銷商發布聯合聲明,表示雙方一直保持對話機制,將通過充分探討尋求有效方式來積極應對市場變化。但顯然,這份不痛不癢的聲明無法改善傳統汽車經銷商的困境,只能繼續打折賣車止損。
以BBA為代表的國外傳統車企新能源化緩慢,缺乏競爭力;燃油車市場遭到擠壓,銷量難以提振。而夾在中間的汽車經銷商,無疑面臨巨大的庫存和價格倒掛壓力,也就帶來了4S店的關店潮。
4S店爆雷跑路 傳統汽車經銷商艱難轉型據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期間,全國退網的4S店合計超過8000家。其中,不乏爆雷跑路的案例。
2023年,浙江臺州最大經銷商中通控股集團老板跑路,19家4S店關停;今年初,東莞的廣東永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爆雷,80余家4S店被封,再加上剛剛出事的森風集團,中、大型汽車經銷商爆雷風險激增,欠薪、無法交付新車、預購的保養服務無法兌現,影響了汽車銷售市場的穩定。
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是復雜的。從整個汽車市場來說,2018年后新能源車崛起,通過價格戰搶奪燃油車市場,至今已經搶走了一半的市場。傳統汽車廠商為了完成銷售任務,不斷向經銷商壓貨,導致4S店們陷入惡性的經營循環,一旦資金鏈斷裂便無力回天。
其次,部分汽車經銷商沒有及時感受到市場變化,繼續向銀行貸款擴大經營規模,但銷量無法支撐其體量,導致盲目擴張。據悉,在二線城市投資一家合資品牌4S店至少需要2000萬元,重資產模式很容易令經銷商陷入困境。
同時,新能源車企多采用的直營店、自營旗艦店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4S店的顧客,即便部分4S店代理新能源車型,也無法快速走出困境。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產業協調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樊宇指出,今年上半年經銷商銷售任務完成情況呈兩極分化,18.4%的經銷商完成任務、34.8%經銷商完成率超80%,還有13.5%的經銷商完成率不足50%。
也就是說,在整個汽車行業持續內卷、持續通過價格戰競爭的情況下,市場將逐步淘汰一些實力較弱、盲目擴張的汽車經銷商,4S店關店潮恐怕還會繼續下去。
當然,經銷商們也在尋求轉型。以廣匯汽車為例,去年開始加大向新能源業務轉型力度,與賽力斯、阿維塔、嵐圖、小鵬、奇瑞等20余個新能源品牌建立聯系與溝通機制,申請新能源門店授權。車企方面,小鵬、蔚來子品牌阿爾卑斯,也開始涉足經銷商體系,可以視作是傳統4S店轉型的一個契機。
時代洪流無法阻擋,新能源汽車逐漸普及甚至替代燃油車已是大勢所趨。對于傳統車企和經銷商來說,市場趨勢無法改變,只能將挑戰轉化成機遇,才有可能在競爭中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