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侯瑞寧
全球最大礦業公司必和必拓決定暫停澳大利亞鎳項目的生產運營。
當地時間7月11日,必和必拓發布消息稱,從今年10月起,將暫停其西澳大利亞鎳業公司的相關項目運營,直到2027年2月再重新審查這一決定。這主要是因為全球鎳市場供應過剩導致價格下跌,且未來五年鎳價大幅下跌已經成為共識。
必和必拓表示,在10月過渡期結束后,必和必拓將每年投資約3億美元,以支持西澳大利亞鎳業的潛在重啟。過渡期將從今年7月開始,10月將暫停運營,12月將完成臨時停工的交接工作。
在暫停運營期間,必和必拓將暫停Kwinana鎳精煉廠、Kalgoorlie鎳冶煉廠、Mt Keith和Leinster的采礦和加工業務以及西莫斯格雷夫項目的開發;實施工作保養和維護計劃,以確保其礦山和相關基礎設施的持續安全和完整;繼續投資勘探,以延長西澳大利亞鎳礦的資源壽命并保留期權等。
鎳是重要的工業金屬,終端產品包括精煉鎳、鎳鐵、硫酸鎳三大類,廣泛應用于鋼鐵、機械、建筑等行業。隨著新能源產業鏈的發展,鎳被應用于三元電池材料,成為重要的能源金屬。
從需求結構上看,當前下游需求中不銹鋼仍是鎳最大的消費領域;電池領域則貢獻鎳市場主要增量。此前,電池用鎳增速遠高于整體需求增速。
2022年,由于倫敦金屬交易所庫存持續下降疊加俄烏沖突爆發,鎳價一度突破31萬元/噸,后逐漸回歸理性。
當前,各大龍頭企業紛紛轉向布局磷酸鐵鋰電池,其市占率不斷超越三元鋰電池,這也對作為三元電池材料的鎳需求造成影響。
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為動力電池兩大主流路線,前者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優勢愈發凸顯,后者優勢為高能量密度高、體積小、容量達等。在當下強調性價比的電動汽車市場上,動力電池逐漸向更具價格競爭力的磷酸鐵鋰電池傾斜。
彭博新能源財經在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未來兩年內,磷酸鐵鋰電池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份額將超過50%。在中國,自2021年7月起,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份額已超越三元電池。
去年,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對鎳的需求增速減緩,鎳從結構性過剩轉向全面過剩,全球鎳顯性庫存自2023年中降至低點后開始轉向累庫,2023年10月以后,鎳累庫速度有所加快,成為鎳價下行的主要推動因素。去年鎳價從年初的約24萬元/噸,下降至年末的13萬元/噸價格區間,下跌幅度超過45%。
今年以來,鎳價持續下跌。7月10日,滬鎳主力合約NI2409收跌2.91%,至約13.37萬元/噸。7月11日,滬鎳主力合約NI2409盤中最低觸及13.33萬元/噸,創半個月最低。
今年鎳供應過剩態勢仍將繼續。據國際鎳業研究組織(INSG)預測。在經歷了2022年和2023年分別出現9.8萬噸和16.3萬噸的盈余后,2024年全球鎳供應量預計仍將超過需求量,達到10.9萬噸。
公開資料顯示,必和必拓的鎳礦集中在西澳大利亞鎳業公司旗下,擁有的主要八座礦山均為硫化鎳礦。
截至2021年6月,必和必拓鎳總資源量為737.2萬噸,2021財年(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鎳產量約8.9萬噸。
必和必拓表示,自2020財年以來,該公司已投資約30億美元(約合217.93億元人民幣),以維持西澳大利亞鎳業公司的持續經營,并將其生產重新定位于電池和電動汽車市場。
但全球鎳價下跌,導致西澳大利亞鎳業公司預計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財政年度中,潛在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為負3億美元(約合21.79億元人民幣)。
今年2月,必和必拓宣布計劃對西澳大利亞鎳業公司進行評估,并對其賬面價值進行稅前約35億美元的非現金減值支出。由于暫停運營的決定,必和必拓預計將在集團2024財年財務報表中確認3億美元的稅前非現金減值支出作為例外項目。
盡管暫停了西澳大利亞的鎳項目,但必和必拓表示,西澳大利亞州仍然是必和必拓全球重要的投資目的地,未來五年在該州的投資預計將超過120億澳元(約合590億元人民幣)。
除必和必拓外,化工巨頭巴斯夫在6月底也放棄醞釀三年多的印度尼西亞鎳鈷投資項目,該筆投資的金額原計劃達到百億元級別。
今年2月,嘉能可宣布將出售其在新喀里多尼亞Koniambo Nickel SAS(KNS)的股份,同時KNS鎳加工廠將暫停生產六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