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馬財經 于婞
編輯丨武麗娟
科創信息(300730.SZ) 自稱遭遇大有科技近億元“合同詐騙”一事有了進展。7月9日,科創信公告稱,公司于當日收到了《立案決定書》,警方決定對公司涉嫌被合同詐騙案立案偵查。
然而事情一經報道,案件的另一當事方大有科技又開始喊冤,表示自己也是“合同詐騙”的受害者,是因為國網四川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川綜能”)沒按合同約定付款,才導致公司無法向科創信息付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創意信息(300366.SZ)也曾發布被川綜能合同詐騙,且警方已經立案偵查的公告。受案件影響,創意信息對應收賬款計提全額壞賬,公司2023年減少利潤約3.25億元。
科創信息也不遑多讓,發現被騙后,公司對此全額計提壞賬準備9636萬元,并直接導致公司2023年凈利潤虧損1.62億元。這是公司上市后首次年度業績虧損,虧損金額接近公司過往5年的凈利潤總和。
來源:wind
科創信息涉嫌被合同詐騙
科創信息與大有科技的恩怨始于2023年4月,當時兩家謀求合作,于是在當月分別簽訂了兩份《物資采購及集成服務合同》,合計金額約1.11億元。
大有科技于2023年5月16日分別向科創信息支付貨款444.63萬元、444.63萬元,合計889.26萬元,后續未支付任何款項。
科創信息在催收回款過程中發現其中涉嫌違法犯罪行為,于是于2024年4月19日向長沙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報案。
7月9日,科創信息收到公安機關出具的《立案決定書》,決定對公司涉嫌被合同詐騙案立案偵查。
科創信息在2023年報中提到,公司經多次與大有科技溝通,大有科技一直未提供書面付款時間安排。科創信息根據與大有科技的溝通情況判斷后,基于審慎性原則全額計提壞賬準備9636.3萬元。
而大額計提壞賬,也直接導致科創信息在2023年凈利潤虧損加劇。同時,公司股價也受業績影響產生波動,截至7月11日收盤,科創信息報10.51元/股,總市值25.33億元。
大有科技喊冤
科創信息與所稱進行合同詐騙的一方大有科技是第一次合作。
大有科技成立于2021年,全稱為大有數字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是大有數字資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大有數字”)全資控股的孫公司。
作為一家國有控股企業,大有科技經營范圍包括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等等。
大有數字則是成立于2006年,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中國中信集團、華迪計算機集團、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分別持有其33.33%股權。
來源:企查查
據《證券時報》報道,大有數字名下有逾千家公司,形成龐大的“大有系”。企查查顯示,大有數字直接對外投資的公司有24家,間接對外投資的公司超2000家。
然而今年2月下旬開始,大有數字三筆各33.33%股權就開始被掛牌出售。據《證券時報》報道,三筆股權的轉讓底價均為1344萬元,合計4032萬元。此外,三筆股權捆綁轉讓,如形成競價,競價起始價為三個項目掛牌價之和,溢價部分按照三個項目轉讓底價的比例進行分配。
對于意向受讓方的資格,轉讓方并沒有太多限制,但轉讓依然不太順利,截至3月25日掛牌期滿,這三筆股權未能順利出售。
于是4月26日,三家股東繼續將其各自持有的33.33%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并且調低了轉讓底價,由1344萬元分別降至1008萬元,合計3024萬元。
據悉,此次信息披露結束日期為7月15日,信息發布期滿后,如未征集到意向受讓方,將延長信息披露:即不變更信息披露內容,按照5個工作日為一個周期延長,直至征集到意向受讓方。
來源:北京產權交易所
雖然大有科技控股方正面臨被出售的境遇,但這似乎并不是影響其對科創信息按合同付款的真正原因。
大有科技對《華夏時報》表示,此事的業主方是川綜能,因川綜能除預付款外未再支付款項,導致公司無法向科創信息付款。
川綜能今年第二次被立案
川綜能的背景還算透明,這是一家成立了12年的老牌央企,成立之初就有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做股東。
按大有科技的說法,2022年12月,川綜能向其購買服務器設備,為采購相關設備,公司后與科創信息簽訂兩份《物資采購及集成服務合同》進行采購,但川綜能除預付款外后續再未向公司支付任何款項,導致公司也無法向科創信息付款。
大有科技的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表示,其公司也被合同詐騙了。大有科技稱,其在催收川綜能回款過程中也發現該項目涉嫌違法犯罪行為,并依法向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報案。2024年5月29日,公司收到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送達的《立案告知書》,對其涉嫌被合同詐騙案立案偵查。據《華夏時報》報道,目前大有科技經營活動一切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信息在2023年報中也提到過川綜能這家公司。據科創信息描述,公司此前通過與川綜能溝通核實,發現大有科技提供的其與川綜能簽訂的合同資料與公司在川綜能了解到的項目情況存在重大差異,為保障公司權益,科創信息才選擇報案。
川綜能表示,相關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不方便再多說什么。
一時間,究竟誰在進行合同詐騙?陷入羅生門。
但這已經不是川綜能第一次被立案。今年2月22日,創意信息公告稱公司此前簽訂的《物資采購合同》未能完全收回款項,公司報警后,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區分局認為符合合同詐騙案標準,現已立案。案件中的當事方之一同樣為川綜能。
但在上述案件中,川綜能的身份是“中間人”。實際上是國寧睿能從川綜能采購物資,川綜能又向創意信息采購。最終創意信息和川綜能簽訂了七份《物資采購合同》,總價3.64億元。
創意信息追討款項期間,國寧睿能跳出來解釋,并稱愿意承擔剩余貨款的支付義務,還與創意信息簽訂了白紙黑字的付款協議。
但由于創意信息此前是與川綜能簽訂的合同,因此付款出現問題后,川綜能被立案。
而大有科技也對《華夏時報》表示,2月份關注到創意信息的公告,發現有類似的合同項目報案,公司警惕起來并向川綜能溝通回款情況,但在溝通過程中發現了涉嫌違法的行為,因此報案。
5年盈利付之東流
究竟誰是合同詐騙犯,尚需要公安機關的進一步調查。但受此事件影響,科創信息元氣大傷。
科創信息成立于1998年,是國內智慧政務及智慧企業領域的信息化綜合服務提供商,主要致力于為政企客戶提供集軟件開發、系統集成、IT運維等于一體的信息化綜合解決方案。
科創信息的第一大股東為湖南數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3.34%,年報顯示,公司不存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2023年,科創信息持續聚焦數字政府和智慧企業業務,依托公司在行業領域 20 多年的業務與技術積累,基于“平臺+ (業務)應用+AI”的核心競爭力,助推數字政府和智慧企業的建設。
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截至2023年底,科創信息共擁有軟件著作權754項,國家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外觀設計型專利1項。
雖然營收規模不大,但公司業績相對穩定,過去10年,營收一直上漲,直到2023年遭遇合同詐騙,導致公司過去5年凈利潤付之東流。
來源:wind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上市公司被騙,一方面是技術手段增加了騙局的復雜度,讓人防不勝防、容易掉進精心編織的陷阱;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些企業是利用“被騙”的名義處理一些賬面上的問題。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則表示,上市公司遭遇詐騙可能是因為內控不完善、監管和審計不嚴,甚至是高層的決策失誤。
你怎么看此次科創信息被合同詐騙的羅生門?究竟誰在說謊?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