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燁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零食公司2024年的半年報預告相繼出爐。
其中良品鋪子預計2024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2100萬元至3000萬元,同比下降84.15%-88.91%,扣非凈利潤預計700萬元-1600萬元,同比下降87.07%-94.34%;來伊份上半年凈利潤則預減7成以上,預計2024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00萬元至1600萬元,同比減少70.58%至74.26%。
實現上半年業績增長的有鹽津鋪子、勁仔食品與三只松鼠。其中,鹽津鋪子2024上半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24億元至25億元,同比增長26.72%-32%;歸母凈利潤3.1億元至3.3億元,同比增長26.18%-34.32%;扣非凈利潤預計2.6億元至2.8億元,同比增長12.46%-21.11%。
勁仔食品2024年上半年預計凈利潤為1.3億元至1.5億元,同比增長60%-80%。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6.04%-79.17%;三只松鼠上半年則實現營業收入50.4億-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4.19%–76.27%;歸屬凈利潤2.855億-2.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達9成。
綜合半年報來看,業績下滑的公司都將目前的低迷歸結為公司策略調整期。
良品鋪子直言,2024年上半年公司正處于經營策略調整階段,降價對毛利產生了一定影響。但表示隨著公司供應鏈及各項業務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措施的推進,調整效果將逐步釋放。
來伊份則在公告中稱,“2024年1月-6 月,公司基于現階段宏觀經濟情況及社會消費市場趨勢,進行部分區域門店結構調整,在調整過程中,雖然加盟收入略有提升,但直營收入受影響同比下降,導致當期利潤不達預期。”

界面新聞曾報道過,現在的零食品牌正集體面臨轉型壓力,一方面來自消費趨于保守的大環境因素,其早前的高端化戰略逐漸行不通,另一方面是好特賣等折扣零食店、零食量販店的競爭擠壓,后者采用“低價走量”模式,在線下門店銷售乳制品、方便食品、飲料、休閑食品等多個品類,既有國產也有進口食品。
這種背景下,在過去一年,零食品牌紛紛從價格與渠道兩方面“迎戰”,例如良品鋪子、三只松鼠開啟折扣戰,前者“揮刀向自己”,宣布啟動17年來最大規模降價,對300款產品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45%;后者則格外強調其“高端性價比”策略,不斷為產品施以優惠。
但降價對毛利帶來的必然犧牲,也反映在財務數據上,比較典型的就是三只松鼠2023年毛利率下滑了3.41個百分點至23.33%,而2021年,公司的毛利率還在29%之上。良品鋪子2024年第一季度因終端主動讓利,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57.98%至0.62億元。
渠道方面的轉型也迫在眉睫。困擾在行業內的問題主要是,如何在量販零食店形成“包繳”的線下找尋增量?如何借助新興電商?
結合各零食公司2023年年報來看,業內主要措施從增強電商渠道業務與拓展跟零食量販渠道的合作兩方面入手。
例如良品鋪子2023年對渠道進行了調整,針對線下門店業務聚焦單店提升,拓展了團購渠道業務;線上加強了與新興電商的合作,在美團、樸樸、永輝等即時零售平臺,實現了銷售規模的快速增長;鹽津鋪子2023年包含新零售渠道和其他渠道在內的經銷渠道,在營收的占比增長到了69%,里面很重要的貢獻就來自于休閑零食專營連鎖系統。
來伊份則在過去著重聚焦了線下,包括關掉更多的直營店,開出更多加盟店,截至2023年12月31日,加盟店在其門店總數中占比48%。但它在線上渠道的動作相比同行卻顯得滯后。

與上述背景相對應,獲得增長的公司則歸功于渠道與產品的轉型。
例如三只松鼠再度提及公司的“高端性價比”與“短視頻+全渠道”戰略,這一策略從去年至今出現在三只松鼠的每一份財報里,這種類似山姆、Costco打通供應鏈的方式,也讓三只松鼠順利回血,并喊出2024年重回百億的目標。勁仔食品與鹽津鋪子,則皆通過聚焦核心單品,加深了與新興渠道的合作。
布局較早的公司已品嘗到紅利。較為典型的是鹽津鋪子,2021年公司就全面啟動供應鏈轉型升級,通過聚焦核心品類、拓展全渠道、供應鏈數量做減法體量做加法等方式實現產品性價比轉型,2022年起規模效應逐步顯現——事實上,翻閱此前財報就會發現,鹽津鋪子的業績也正是在這一年開始上升,并實現連續3個季度的增長。
零食行業仍繼續在這一周期中大刀闊斧地改革。
渠道上,已有品牌在探索零食量販店以外的線下增量,例如三只松鼠5月宣布推出全新店型,配備品質更高的零食,并為之提出了0加盟費0裝修費0鋪貨費”的誘人口號;產品上,持續優化升級原料并保持性價比成了常態,例如除了三只松鼠外,良品鋪子在今年發布了野山筍、酥脆薄餅、西梅等原料更健康的零食,這一板塊在一季度財報中被公司評價為“銷售表現亮眼”,也被視作“提升公司產品競爭力”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