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光伏企業披露的慘淡業績預告,更為直觀地呈現出了當前行業的低迷現狀。
7月9日晚,上市公司密集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光伏行業成了“重災區”,多家企業出現巨額虧損。
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了15家披露預告的光伏企業業績,其中10家虧損,虧損上限共計將近200億元。它們均是光伏晶硅主產業鏈企業,在被統計企業中占比近七成,其中8家企業虧損上限超過了10億元。虧損額較大的前四家公司,其預告上限總和虧了140億元。

造成它們業績大幅受挫的最主要原因是光伏產業鏈價格的不斷下滑。以行業咨詢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計算,硅料價格去年初接近20萬元/噸,今年一季度降至6萬-7萬元/噸,二季度再降至4萬-5萬元/噸,一年半時間內硅料價格降幅達八成。
在硅料環節的帶動下,硅片、電池片、組件價格也均跟跌,今年二季度與年初相比均縮水約三成,企業開始做虧本買賣,幾無利潤可言。
在如此低迷的市場環境下,“攤子”鋪得越大、產能越多,企業就可能虧損越嚴重。
上述企業中,虧損最多的是昔日全球最大硅片及組件廠商隆基綠能(601012.SH),該公司在一季度虧損23.5億元的基礎上,二季度再虧24.5億-31.5億元,環比略有上浮。該公司增量不增收、對參股硅料企業的投資收益減少,預計計提存貨減值金額高達45億-48億元。
緊跟其后的兩家“虧損大王”是通威股份(600438.SH)和TCL中環(002129.SZ),他們分別是硅料、電池龍頭以及硅片龍頭。
這兩家企業二季度環比虧損額均大幅上升,尤其是通威股份,二季度虧損超22億元,幾乎是一季度的三倍。通威股份在去年上半年還是行業盈利王,賺了132.7億元,與今年上半年虧損30億-33億元形成極大反差。
TCL中環二季度也虧損超過20億元,近乎三家硅片新秀同期虧損總和,這或是其追求市場份額而必須做出的“犧牲”。
該公司在預告中表示,至2024年二季度,各產業環節基本處于銷售價格和成本倒掛、普遍虧損甚至現金成本虧損的狀態,經營業績承壓。2024年6月,該公司統計光伏硅片出貨月市占率提升至30%左右。

雙良節能(600481.SH)、京運通(601908.SH)、弘元綠能(603185.SH)這三家硅片新秀的上半年虧損額相差不大,他們的主業均聚焦在硅片端。環比來看,京運通的二季度表現略優。
專注于BC技術的電池龍頭愛旭股份(600732.SH),上半年虧損額達14億-20億元。一季度,該公司虧損0.9億元,以此計算二季度虧損額達13.1億-19.1億元。
愛旭股份解釋稱,上半年光伏市場競爭加劇、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其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下降,存貨跌價準備大幅增加,對業績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愛旭股份同時強調了訂單的增長。該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ABC組件銷售量較去年全年增長200%以上。報告期內,其加大了ABC產品的市場開發力度,投入了較高的市場推廣和銷售運營費用;同時,受訂單釋放和產能建設節奏匹配度的影響,導致短期內制造成本偏高。
目前,愛旭股份已具備12 GW以上TOPCon電池產能,電池產能新增、升級也對其經營業績造成一定影響。
同樣是電池龍頭,鈞達股份(002865.SZ)上半年僅虧損0.9億-1.8億元。該公司提到,2023年底率先完成了傳統P型資產減值計提,并加速落后產能淘汰出清。
2024年上半年,鈞達股份實現電池產品出貨19.21 GW,其中N型出貨16.43 GW,占比達85.5%,海外銷售占比持續提升。
組件一體化企業中,晶澳科技(002459.SZ)是最早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公司,虧損8億-12億元的成績單,一度讓其股價下跌近6%。目前看來,晶澳的表現優于同行,在二季度產品價格下滑的背景下,其虧損額中位數與一季度基本持平。另一家電池、組件商億晶光電(600537.SH)凈虧損4億-6億元。
組件龍頭中,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阿特斯(688472.SH)均是科創板上市公司,未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
虧損成了光伏行業“主旋律”,但不處于光伏主產業鏈上的企業,上半年仍實現盈利。
特變電工(600089.SH)在被統計的15家企業中盈利最高,其上半年凈利潤28億-31億元,同比下降58.48%-62.5%。特變電工業務廣泛,涉足多個能源品類。在多晶硅售價大幅下跌、煤炭銷售價格有一定下降的基礎上,該公司稱,輸變電產品、輸變電成套工程、發電業務、黃金業務穩步增長。
負責特變電工新能源光伏業務的港股上市公司新特能源(01799.HK),公告預計上半年凈虧損7.8億-9.5億元。日前,新特能源IPO更新了相關財務資料,該公司正在計劃回A。
在光儲需求驅動以及海外市場的積極開拓下,兩家逆變器企業錦浪科技(300763.SZ)、德業股份(605117.SH)二季度業績環比增長明顯。
錦浪科技二季度凈利潤3.05億-3.8億元,環比大幅增長約1425%-1800%。德業股份二季度凈利潤7.5億-8.5億元,環比增長73.2%-96.3%,該公司上半年凈利同比幾乎持平。
輔材企業石英股份(603688.SH)業績下滑近九成,但保住了盈利。該公司公告稱,受到光伏行業去產能清庫存影響,疊加光伏用石英材料市場需求同比大幅減少,針對市場變化,同時為降低壞賬風險,執行謹慎銷售策略,導致其經營業績出現大幅下滑。
在這種市場環境下,上半年仍業績增長414%-586%的能輝科技(301046.SH)顯得格外吸睛。能輝科技體量較小,上半年凈利0.3億-0.4億元。其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光伏電站系統集成,去年這部分業務占比達93.85%左右。
上游產業鏈降價,終端受益明顯。能輝科技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報告期內,其分布式光伏業務增長較快,成為與地面集中式電站并肩的重要一極;同時重卡換電、儲能海外業務在上半年已經開始貢獻合同收入和利潤。
光伏行業處于“困難期”,國家層面近期頻繁出手,以加強宏觀調控。
7月9日,工信部對《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1年本)》《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2021年本)》進行修訂,形成《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規范條件》中提出,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
6月下旬,國家能源局也公開發聲,將合理引導光伏上游產能建設和釋放,避免低端產能重復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