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見習記者 田鶴琪
工信部: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項目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7月9日消息,工信部公開征求《對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及公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其中提到,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
年輸氣約42億立方米 國內東南地區再添天然氣大動脈
據央視新聞7月9日消息,國家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工程——漳州液化天然氣外輸管道工程,全線正式投產運行,年輸氣量約42億立方米,標志著中國東南地區天然氣供應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目前,我國天然氣骨干管道系統已經基本成型,形成了以西氣東輸、陜京系統、川氣東送、中緬管道和中俄東線為主的骨干管網系統,總里程超過5萬公里,每年輸氣能力超過3200億立方米。
山東鋰電產業提檔加速,2025年力爭規模突破1000億元
據《證券時報》消息,近日,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鋰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全省鋰電池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到2027年,鋰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基本完備,構建綠色、高效、智能的鋰離子電池產業生態。近年來,山東持續聚焦經濟轉型,一批新產業蓬勃發展,其中在鋰電產業發展上表現尤為顯著,產業布局從謀勢進入到謀突破的階段。
國金證券:新興市場光伏發電滲透率較低、光伏需求空間廣闊
國金證券近日發布研報指出,新興市場光伏發電滲透率較低、光伏需求空間廣闊。組件成本快速下降提升光伏發電經濟性,疊加多國能源轉型、缺電等因素影響,中東、中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需求有望在低基數下實現高速增長,帶動光伏裝機需求持續增長。
建議關注三條主線:1.主產業鏈及組件相關輔材:需求多元化背景下,在國際化運營能力、渠道覆蓋度及拓展能力、海外產能布局、品牌等方面具有優勢的企業有望實現出貨較快增長、維持盈利相對優勢。2.支架:中東、拉美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帶動支架需求放量,當地渠道及產能布局領先的企業有望充分受益。3.逆變器及儲能:新興市場光伏需求高增有望帶動逆變器需求增長,同時儲能成本快速下降后印度、智利、南非、巴西、沙特先后釋放儲能規劃及招標規模,新興市場儲能有望實現“0-1”爆發式增長,推薦在新興市場具備品牌優勢、份額領先的逆變器企業。建議關注:陽光電源、德業股份、振江股份等。
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呼吁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
據新華社消息,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穆罕默德7月8日強調,為應對全球諸如貧困、糧食不安全及氣候變化等緊迫挑戰,國際社會需采取變革性行動與大膽政策,共同推動創新解決方案,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阿明娜·穆罕默德當天在2024年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政治論壇開幕式上表示,當前國際社會在消除貧困、應對氣候變化、遏制戰爭及防止基于性別的暴力等方面仍面臨多重挑戰,必須通過創新和協作來確保未來的和平、繁榮與可持續發展。
海科新源:動力電池高端材料項目開工建設
海科新源(301292.SZ)7月9日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山東新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24年7月8日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動力電池高端材料及配套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4月達到試生產條件。項目主要開發和供應新能源電池電解液體系內的新原料,包括電解質鹽、新型添加劑和新型溶劑,旨在打通電解液上下游產業鏈,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和客戶黏性,提升核心競爭力。
四部門公布2023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核算情況表
7月9日,工信部、商務部等四部門公布2023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核算情況:2023年度,中國境內119家乘用車企業共生產/進口乘用車2250.2萬輛(含新能源乘用車,不含出口乘用車),行業平均整車整備質量為1644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WLTC 工況)為3.78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積分為 4128.7萬分,燃料消耗量負積分為524.3萬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2128.8萬分,新能源汽車負積分為51萬分。
上海打造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
7月9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上海臨港綠創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等四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各方將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設立上海市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進一步擴大液化天然氣、綠色甲醇保稅加注規模。海氫基綠色能源交易所將構建集綠氫、綠色甲醇、綠氨等綠色氫基產品及綠氫證書交易,數據服務和金融服務于一體的氫能全產業鏈交易服務平臺。平臺先期立足國內開展綠氫證書交易及綠色甲醇、綠氨、綠氫交易服務,待交易模式成熟后,通過走向世界建成國際化綠色氫基產品交易中心。
云南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突破90%
據新華社7月9日消息,隨著瀾滄江上游托巴水電站2臺機組近日正式投入運行,云南省水電裝機累計達到8270萬千瓦,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容量超過1.2億千瓦,占比超過90%。
江蘇:五大行動加速交通運輸設備向“綠”更新
據《新華日報》7月9日報道,在江蘇,一場以綠色、低碳、智慧為核心導向的交通運輸領域設備更新浪潮正蓄勢待發。預計到2027年,全省交通運輸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左右。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張欣介紹,將聚焦城市客運新能源車輛推廣、營運貨車淘汰更新、營運船舶報廢更新、港口設備提檔升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這5個關鍵領域實施行動。
泰達股份與華潤電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7月5日,泰達股份(000652.SZ)與華潤電力召開了業務交流會,并就收購潤電環保全部股權舉行簽約儀式。隨后,泰達股份與華潤電力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此次股權收購的項目包括:洛陽、德州、廊坊文安三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新增處理規模2660噸/日;日照、曹妃甸秸稈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新增處理規模60萬噸/年。項目完成收購后,新增資產總額約22億元;預計每年新增發電量7.3億度,預計每年新增蒸汽37.3萬噸,業務拓展擴增1省5市。此次戰略合作,是國資央企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的強強聯合,標志著兩家企業在“生態環保板塊”合作的新起點。
云南能投:預計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84.5%-94.57%
云南能投(002053.SZ)7月9日發布公告稱,預計2024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億-5.8億元,同比增長84.50%-94.57%。隨著永寧風電場、澗水塘梁子風電場全容量并網發電及金鐘風電場一期工程項目30萬千瓦風機陸續并網發電,報告期公司新能源發電量24.6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7.07%,推動公司業績大幅增長。
中礦資源:預計上半年凈利同比下降60%-69%
中礦資源(002738.SZ)7月9日發布公告稱,預計上半年凈利4.6億元-6億元,同比下降60.06%-69.38%。上半年,受鋰電新能源行業市場波動影響,鋰化合物產品的銷售價格同比大幅下降,導致公司鋰電新能源業務毛利率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