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眸娛
百花獎提名名單公布后,入圍最佳影片大獎的唯一一部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竟然成為了獲獎呼聲最高的電影。
去年暑期檔上映的《長安三萬里》以18.24億票房一躍成為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亞軍,雖然這個數據在今年春節檔被《熊出沒·逆轉時空》超越,但《長安三萬里》在口碑、觀眾好評度、IP影響力等各維度,毋庸置疑都是中國動畫影史中的佼佼者。
作為追光動畫十周年經典之作,《長安三萬里》不僅在票房和獎項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為追光動畫在國漫市場找到了一個新的出口,進一步推動了其在行業內頭部地位的確立。
追光動畫行至第十一年,保持著“一年一部”的上新頻率,建立了較為穩定的動畫電影制作體系,在朝著工業化邁進的過程中,對商業化和藝術性上有了更多突破。成立之初就對標皮克斯的追光動畫,距離曾經的目標還有多遠?
追光動畫打造內容壁壘
算上定檔今年七夕的《白蛇:浮生》,追光動畫成立11年上映了九部動畫電影,自2016年第一部電影《小門神》問世,始終保持著一年一部的上新頻率。
客觀來說,這個產能是比較突出的,皮克斯自1995年開始制作第一部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至今,29年間產出了28部電影。從創作效率上來看,追光動畫已經追上了皮克斯,這也意味著自廠牌成立以來搭建的動畫電影工業制作體系已經趨于成熟,能夠保持穩定的作品輸出。
但對于早期的追光動畫而言,制作體系要比內容體系先一步成熟。穩定的工業化制作體系像一把利劍,雖然鋒芒畢露,卻無法發揮出最大的殺傷力,內容層面的不足導致了追光動畫走了很長一段彎路。
2016年,隨著《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拿下9.54億票房,電影市場已經開始大喊“國漫復興”,追光動畫的第一部動畫電影《小門神》應時而生,創始人王微自編自導,一眾大咖參與配音,牌面給的非常足。
但《小門神》并沒有延續《大圣歸來》的輝煌,以不到八千萬的票房告終,而這竟然已經是追光動畫此后三年的巔峰。第二部作品《阿唐奇遇》票房僅僅只有三千萬,第三部作品《貓與桃花源》剛過兩千萬,三連敗導致追光動畫被掩上了一層陰霾。
事實上,追光動畫前三部電影失利的原因并不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一方面是內容定位出現了偏差。追光動畫早期作品定位都是合家歡電影,但國內市場比較吃香的“家庭向”動畫更偏向于低幼內容,比如《熊出沒》系列電影。追光動畫的合家歡內容對于孩子和父母的吸引力都存在不足。
另一方面是原創內容出圈難。追光動畫早期作品是以原創人物、原創故事為主,相比于經典的大眾IP,本身就存在知名度、受眾、傳播范圍都有限的問題。
連續失利之下,追光動畫在電影內容上進行了調整,放棄了合家歡定位以及原創IP,開始轉向對年輕化內容的制作以及對經典IP的重塑。
2019年,追光動畫推出了《白蛇:緣起》,市場反響相當不錯,豆瓣77萬人打出了7.8的高分,票房累計達4.6億元,成為了追光動畫首部票房破億的電影。
《白蛇:緣起》是追光動畫的一個轉折點,在內容定位上從面向全年齡段的合家歡轉為青少年向的動畫內容,通過對經典中國IP的改編進一步確立了“中國團隊,中國觀眾,中國故事”的發展目標,并沿著這一路線打造出了“白蛇”系列和“新神榜”系列。
但這還遠遠不夠,兩大系列四部電影雖然口碑不錯,但票房始終停留在五億左右,商業化上的不足導致追光動畫作品難以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于是“新文化”系列的首部作品《長安三萬里》成為了第二個轉折點。
《長安三萬里》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了比較大的變化,圍繞中國歷史上的閃光人物進行創作,融合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影片文化影響力的提升來輻射到更大范圍的受眾。追光動畫最初沒能走通的那條面向全年齡段受眾的發展路線,通過“新文化”系列走通了,從商業價值來看,《長安三萬里》帶著追光動畫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更關鍵在于,追光動畫的內容體系得到了完善,在“白蛇”系列和“新神榜”系列不斷壯大的情況下,通過“新文化”系列樹立起了一道更堅實的內容壁壘,市場競爭力持續加強。
尤其是進入2024年,隨著動畫電影的扎堆涌現,追光動畫的市場優勢得到了進一步凸顯。
廠牌影響力的進一步提升
在電影市場打響“國漫復興”以來,動畫電影有了飛躍式發展,尤其是2024年迎來了動畫電影大年。
繼《熊出沒·逆轉時空》在今年春節檔拿下20億票房之后,又有超過20部動畫電影預計在暑期檔上映,國內主營動畫業務的公司扎堆涌向電影市場,但有“一戰之力”的國產動畫其實不算多。
華強方特與奧飛娛樂兩大上市公司,一個手握熊出沒IP,一個手握喜羊羊與灰太狼IP,更偏向于低幼動畫的制作,而在成人向動畫內容的創作上,追光動畫和光線傳媒則是當仁不讓的兩座“大山”。
縱觀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榜前列,成人向動畫電影市場基本被追光動畫和光線傳媒瓜分。事實上,在《長安三萬里》登陸2023暑期檔之前,光線傳媒依舊保持著領先地位。
光線傳媒的優勢非常明顯,一是擁有更多優秀且專業的創作團隊,通過彩條屋對外投資了二十多家優質動漫公司,對內則通過光線動畫搭建自有的動畫電影制作體系,兩大廠牌雙線并行。
二是光線作為老牌頭部電影公司擁有更豐富的宣發經驗,同時與貓眼娛樂的深度綁定,致使光線的動畫電影發行和出品有著更大的市場優勢。
在成人向動畫電影的商業化制作上,光線傳媒可以說是“一家獨大”,直到《長安三萬里》上映,追光動畫補足了商業性欠缺的問題,隱約有了后來居上的勢頭。
相比于光線傳媒,追光動畫一方面存在內容優勢,在整個國漫市場都圍繞中國神話傳說改編的大環境之下,追光動畫多走了兩步,一步是將經典IP打上專屬標簽,一步是將經典IP系列化。
比如“白蛇”系列電影的持續輸出,讓“白蛇”IP乃至角色打上追光動畫的標簽,“新神榜”“新文化”系列皆是如此,通過電影系列化打造獨有的內容壁壘,其本質上都是在強化廠牌的影響力。
其實光線傳媒也在朝著系列化邁進,《哪吒2》《大魚海棠2》均在制作中,“神話宇宙”的打造也正在推進,但動畫電影系列化對于內容要求更高,如何通過更豐富的內容將系列IP進行整合,目前光線傳媒還沒能拿出讓市場信服的系列化作品。
另一方面存在效率優勢,追光動畫團隊雖然更精簡、更年輕,但成熟的制作體系致使追光動畫逐步邁向工業化,能夠保證高質量、高頻率的作品輸出,今年暑期檔“白蛇”系列第三部作品《白蛇:浮生》即將來襲。
在動畫電影的輸出上,光線傳媒雖然擁有兩大廠牌,但彩條屋投資團隊多且雜,影片質量不夠穩定,既能打造出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冠軍,也有《妙先生》這種票房僅千萬的作品。而光線動畫還在起步階段,第一部作品《小倩》原定今年五一檔上映,但由于點映口碑和熱度均不佳,被臨時撤檔,質量和產能的問題導致光線傳媒動漫業務發展受阻。
在動畫電影內容體系和制作體系上的優勢,致使追光動畫的廠牌影響力得到了提升,影片質量、票房成績都較為穩定,從未來的發展來看,追光動畫擁有更大的潛力。
距離中國皮克斯還有多遠?
雖然追光動畫的主創在采訪中表明不執著于成為“中國的皮克斯”,但創始人王微二次創業成立追光動畫的初心,確實是皮克斯。
行至第11年,追光動畫成為“中國皮克斯”了嗎?
正好皮克斯的新電影《頭腦特工隊2》正在全球熱映中,從這部斬獲10億美元票房的爆款電影來看,追光動畫和皮克斯其實依舊存在著一道鴻溝。
《頭腦特工隊2》在全球大獲成功的關鍵在于,通過情緒的擬人化和具象化,對成長過程中產生的不同情緒進行解構剖析,完成對自我的和解,影片提供的情緒價值是票房大爆的決定性因素。《頭腦特工隊2》不只是一部視覺效果絕佳的商業電影,更做到了商業化和藝術性的結合,而這正是追光動畫所缺乏的。
追光動畫的作品在視覺效果上確實已經達到了國漫市場乃至全球動漫市場的一流水準,《白蛇2:青蛇劫起》打造的賽博朋克世界、《新神榜:楊戩》中的蒸汽朋克風格,建模、美術、特效等視覺方面確實沒得挑,但“文戲弱”卻成了勸退觀眾的最大毛病。
幾乎在追光動畫推出的每一部作品的評論中,都能看到觀眾對劇情存在不足的遺憾,已經嚴重到了拖后腿的地步,人物塑造、故事處理確實不是追光動畫的優勢。
劇本是一劇之本,即便是動畫電影,劇情依舊是決定影片上限的關鍵性因素,也是追光動畫與皮克斯、國產動畫與好萊塢動畫的最大差距。
雖然“文戲弱”的問題在《長安三萬里》中有所好轉,在藝術性和故事性上有了比較大的進步,劇本也被提名百花獎最佳編劇,但想要跨過與皮克斯之間的鴻溝,還需要更長足的發展與進步。
《白蛇:浮生》上映在即,能否進一步靠近“中國皮克斯”的稱號,這一戰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