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脈網
自種植牙集采以來,口腔行業競爭愈發白熱化,價格戰更是此起彼伏。
據動脈網觀察,無論是在電梯、公交路牌、公交車身、商場廣告牌等線下場景,還是在互聯網視頻、網頁端等線上渠道,最近都充斥著鋪天蓋地的“種植牙低價引流”廣告。有口腔機構老板甚至在朋友圈曬出同行“種一口牙,送一輛車”的營銷戰術,一時引起行業激烈討論。
競爭的壓力情況可以從上市公司的財報里找到“蛛絲馬跡”。通策醫療發布的年報顯示,2023年,通策醫療向患者推出低價種植業務、調整種植牙收費體系,相關舉措帶動種植量提升,去年全年種植量達5.3萬多顆,同比增長47%。但從主營業務收入構成看,通策醫療報告期內種植收入為4.79億元,在種植數量大幅提升的同時,收入僅同比增長6.95%。
“種植牙價格下降后,口腔行業‘微利’已經成為共識,內卷加劇反過來又導致價格繼續下探。”消費醫療行業投資人劉勤告訴動脈網。降幅有多大?他以天津市醫保局公布的數據為例,天津市2023年公立醫療機構單顆常規種植牙總費用控制在6000-7000元左右,較專項治理前降幅已超50%。
緊隨價格戰,種植牙行業的產品戰也開始打響:種植牙集采放量的同時,國產相關品牌自研產品相繼上市,收并購也開始活躍,意欲爭奪種植市場。例如威高“賽穩Xteady”新一代種植體系統上市;奧精醫療在4月以自有資金324.6萬歐元收購德國HumanTech Dental GmbH 100%股權,這亦是中國企業收購歐美高端種植體公司的首個案例。
面對洶涌的價格戰、產品戰,種植牙行業會往何處去?
貼身肉搏:價格戰背后,種植牙行業競爭格局正被重塑
對于口腔機構,特別是民營口腔機構來說,種植牙需求的快速釋放,是一次不容錯過的爭奪用戶的機會。
從市場上來看,不少機構在宣傳中,會將“種植牙集采價”“獲批參加種植集采”“集采惠民價”等關鍵詞突出顯示,以展現價廉物優的形象。
頻繁的價格戰背后,已經導致諸多口腔機構難以支撐高昂的人工成本和運營費用,經營變得愈發困難,服務往往難以跟上。
更糟糕的是,低價競爭與低值服務,正讓用戶形成“種植牙只值極低價格”的認知,十分不利于行業良性發展。
面對這一現象,通策醫療創始人呂建明在今年6月底舉行的年度股東大會上直言:“一些機構開啟流水線種植模式,極端地偏離了種植牙的醫療本質,以消化絕大部分新增的、對價格極度敏感的、缺乏醫療知識的消費群體。口腔種植市場的拼多多模式,長遠來看,其影響要超過集采政策。”
除了口腔服務端的演變外,上游耗材端也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
首先是價格降低后,種植牙滲透率迅速提升。據頭豹研究院測算,在集采放量后,我國種植牙滲透率由2022年的45.4個/萬人增長到2023年的59.1個/萬人,增速為歷年最高,達到了30.17%。
數據來源:頭豹研究院 動脈網制圖
滲透率不會止步于此,隨著價格下探和用戶教育提高,種植牙的普及度將持續擴面。根據《2023口腔醫療服務洞察報告》顯示,發達國家種植牙滲透率普遍在150—200個/萬人,而中國種植牙滲透率目前在59.1個/萬人,還有2至3倍增長空間。
這些增長的量都被哪些上游企業接住了?由于缺乏市場經銷數據,暫無各品牌之間的完整對比,但可從今年1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發布“承諾參與口腔種植價格治理醫療機構名單”等信息的公告》中看到,全國醫療機構協議采購量排名前三的分別來自奧齒泰(572523套)、登騰(476040套)和士卓曼(291934套)。其他品牌如諾貝爾、B&B齒科、紐白特、仕諾康、阿爾法、登士柏、安卓健等企業采購量在數萬至數十萬套不等。
而在國產企業端,包括北京萊頓生物、常州百康特、威高潔麗康等在內的企業采購量皆達到了五萬套以上。
“從實際的消費情況看,集采以來,韓系種植牙成了降幅最大的品種,國產種植牙因為本來價格就偏低,所以降幅并不大,二者形成正面競爭。而歐系的種植牙品牌主要走中高端,價格相對堅挺,競爭并不大。”一位不愿具名的口腔連鎖機構負責人告訴動脈網,“站在市場份額的角度,當下國產品牌還難以撼動韓系。但放量的絕對數值上去很快,這對國產種植體積累臨床數據具有很大意義,會加速未來幾年的國產替代趨勢。”
消費醫療行業投資人劉勤也表示,價格降下來后,種植牙留給用戶的印象正逐步從過往的高端消費品變成大眾消費品。作為精工制造,國產種植牙其實整體并不比韓系差,但多年形成的進口比國產好的固有認知,讓價格差異極小的國產與韓系競爭激烈。這個時候,國產品牌一定要拿出更優的產品,占領用戶心智,方能迅速扭轉局面。
“不然錯過放量帶來的巨大增長機會。以后在‘紅海廝殺’,會是一場持久戰。”
突破技術壁壘,國產替代的機遇與挑戰
在探討國產品牌的機會之前,最先需要明確的是,種植牙市場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因為如果市場能被其他一些品類替代,市場空間就有坍塌的風險,這會導致后發入局者的研發投入最終打水漂。
“這就像智能手機在加速研發,過幾年就能量產了,你還在做功能機的國產替代,時與勢都不對。”劉勤告訴動脈網。
他表示,種植牙核心解決的是人們牙齒缺失的問題。目前在修復牙齒的臨床方法上,主要有活動義齒、固定義齒和種植義齒幾種方式。
種植牙解決牙齒缺失問題 圖片來源:泰康拜博口腔醫院官網
“我們常說的種植牙就是種植義齒,其在消費者終端所需要的費用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種植體材料費,二是牙冠材料費,三是牙醫提供的種植醫療服務費。”在劉勤看來,種植牙涉及牙根(牙種植體)和牙冠兩個部分,由于牙根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純鈦金屬制成,并與牙槽骨通過骨結合緊密連接。與活動義齒、固定義齒相比,種植義齒具有更強的穩定性和牢固性,也因此受到更多用戶的歡迎。
不過,此前動輒上萬的治療價格將不少用戶擋在門外,集采和行業內的價格戰正改變這一局面:種植牙的價格下探,讓一部分以前可能選擇活動義齒、固定義齒的用戶轉向種植義齒。
“不是說缺牙就一定要種牙,種植牙齒一般需要達到一定骨量和骨質,所以具體情況還得以牙醫的意見為主。但以前本來應該種牙,卻被價格勸退的用戶現在大多都能轉過來了。”劉勤表示,“我們也觀察了一些新的修復技術,目前暫未發現具有革命性突破的產品,所以種植牙市場至少能維持20年。”
市場具有不可替代性,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繼續在種植牙領域深耕。
那種植牙行業的技術壁壘究竟是什么呢?
關于這個問題,劉勤提到:“想象一下,一個種植牙要到用戶口腔里,一是要保證安全,所以生物相容性要好,二是口腔是一個開放的環境,種植牙在里面要‘待’數十年,因此要保證不感染、不松動。二者缺一不可。”
以上條件就要求種植牙在材料運用、表層處理工藝等方面做到優秀。各個方面達到的技術水平正是各品牌種植牙之間的差異與壁壘。
在材料上,種植體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一是非金屬,二是金屬與合金。
● 非金屬類包括氧化鋯陶瓷、碳材料、氧化石墨材料等,這類材料優點是低熱、低電傳導性、強度高等,缺點是延展性差、脆性相對較大。
● 金屬與合金則分別有純鈦和鈦合金,二者皆有優異的強度與硬度,且具有優良的耐腐蝕性,可以抵抗口腔中的酸堿、氧化物和其他化學物質的侵蝕。
表層處理工藝的目的是提高種植體與骨組織的結合率和整合速度。理論上來說,粗糙的種植體表面能夠提高成骨細胞的遷移和增殖,有利于形成骨結合,其中,表面微孔介于1~100微米之間被認為是比較理想的表面粗糙度。
資料來源:天津市醫藥科學研究所公眾號,動脈網制圖
縱觀種植牙行業的技術發展,表層處理工藝已從最早的機械加工延伸到鈦漿噴涂、羥基磷灰石(HA)涂層及改良表面處理、雙相磷酸鈣涂層(BCP)表面處理、大顆粒噴砂酸蝕(SLA)、親水大顆粒噴砂酸蝕(SLActive)、電化學氧化表面等一系列工藝。
以目前主流的種植體表面處理技術——大顆粒噴砂酸蝕(SLA)為例,其是指在特定的壓力和時間控制下,通過高速氣流將研磨介質材料噴射在種植體表面,從而產生凹陷,再在三氧化二鋁噴砂的基礎上進行酸洗,以形成更小的二級窩洞,同時把殘留的三氧化二鋁清洗干凈。經過酸蝕的種植體能夠形成微粗糙表面,從而增加種植體與骨界面之間的接觸面積,進而增強種植體的抗扭矩能力。
“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們并非只使用一種表層處理工藝,而是多個方法聯合。另外,解決了種植體與骨組織的結合率和整合速度后,產品是否美觀也很重要。”劉勤表示,“同樣,材料也不是唯某單一材料最優論,核心是企業將這款種植體整體打造得如何,能否為用戶帶來最佳臨床效果。”
他以瑞士品牌士卓曼暢銷的BLX種植體舉例,該款種植體的材料是由約85%的鈦和15%的鋯組成的高強度合金,使用的是大顆粒噴砂工藝,由于良好的性能和臨床反饋,BLX種植體在國內受到很多牙醫歡迎。后續士卓曼又發布了BLX親水植體,讓一些骨質量不佳的患者也能用上種植牙。“這就是產品創新帶來的機會。”
同時,劉勤特別強調,學術成果和病例積累,以及種植體廠商與臨床牙醫之間的協同也極其重要,要讓他們了解、認可自己品牌種植體的優劣勢。
這是在于,牙醫是口腔種植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為牙醫提供臨床培訓,不僅可以間接使市場擴容,還可以提高牙醫與品牌之間的黏性,提高市場滲透率。
據觀察,圍繞上述多個方面,國產品牌持續發力,已經取得不小突破。
比如威高潔麗康于去年發布的第三款種植牙系統“賽穩Xteady”牙種植體,就采用了大顆粒噴砂加酸蝕處理(SLA)技術,其可適應多種患者骨質條件。同時,威高潔麗康正在對超短超細種植體系統開展臨床試驗,新一代干法親水SPA表面處理工藝的種植體系統、新材料種植體系統或將面世。
又比如成立于2010年的創英醫療,目前也采用SLA技術,已經推出TL牙齦水平、BL骨水平、TLE牙齦水平自攻和BLE骨水平錐形自攻四種型號種植體,其中骨水平種植牙可以使用在前牙區對美觀度要求高的種植上。
“這幾年我國種植行業的進步是很明顯的。假以時日,國產創新勢力勢必扭轉進口壟斷的局面,甚至登上國際舞臺。”劉勤表示。
動脈網制圖
便利化、個性化、專業化,種植牙行業三大趨勢浮現
在產品大戰之中,種植牙行業接下來會朝哪些方向演進?
動脈網結合嘉賓訪談與行業資料,認為會有三個趨勢:一是便利化,二是個性化,三是專業化。
便利化是指在臨床端提高用戶體驗,比如減少種植等待時間等。以當下行業大火的“即刻種植”手術為例,該術式縮短了治療時間(可當天完成)、減少了手術次數和創傷等,且因微創高效,對用戶的生活和工作影響較小。
要知道,傳統種植治療需要等待拔牙窩充分愈合后再植入種植體,前后花費時間少則數月,多則一年。而這,也讓各大品牌商紛紛推出適應于“即刻種植”的創新種植體。
個性化顧名思義,即滿足用戶更多獨特的私人化需求。以起到上承牙冠、下接種植體的基臺為例。據動脈網了解,此前國內的基臺主要以原裝成品基臺為主,這導致其適應的牙齦情況有限。所以,如何針對每個患者自身情況定制“個性化基臺”成為行業思考的方向。
在國產品牌中,高峰醫療對個性化基臺在持續進行研發投入,解決了多顆個性化種植橋架的技術難題,把原來制造單顆個性化基臺的時間從3小時壓縮至20分鐘,橋架從12小時壓縮至3小時以內,并獲得了國內首張個性化基臺三類器械注冊證。
專業化則可以體現在解決牙醫資源稀缺、提高臨床效率等方面,比如正在取得新進展的種植手術機器人。多位行業人士向動脈網指出,口腔行業面臨優秀牙醫稀缺,且新醫生培養周期過長等問題。所以,通過研發種植手術機器人,將有利于輔助更多新牙醫進行種植手術,以及減少手術過程中的風險。
去年年底,美呀醫療集團旗下鋒準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口腔種植手術導航定位系統”獲批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書。據悉,該款手術機器人屬于應用層級的開發,可操作種植牙治療中80%左右的手術,例如半口全口牙齒缺失、牙槽骨骨量嚴重不足等復雜手術。
不難發現,在種植牙行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圍繞種植展開的產品大戰不止廣受關注的種植體,還囊括了個性化基臺、種植手術機器人等。可喜的是,在這波產品大爆發的浪潮中,不乏持續涌現的國產創新勢力。
相信,隨著國產品牌在研發上持續深入,勢必會為行業生產出更多驚艷的種植相關產品,以及為全球口腔患者帶來更優、更全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