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訊 子煜
編輯|方圓
在醬酒熱退潮的周期中,川酒集團在原酒、定制酒之外持續加碼醬酒板塊。
近日,川酒集團“赤心傳天下·攜手渡未來”—赤渡醬酒新品鑒賞會暨核心客戶答謝會在河南鄭州舉辦。會上,赤渡醬酒兩款新品正式面世,并完成新品經銷商簽約儀式。川酒集團的醬酒之路往前一步走。
在醬香沖擊、清香勢起的當下,始于原酒的川酒集團加快多香型“原酒夢工廠”的步伐,而多條腿走路,能否邁入發展快車道?
01 開辟醬酒版圖
盡管醬酒熱已然降溫,但川酒集團依然選擇進場,并持續擴張醬酒板塊新地圖。
據了解,此次兩款新品赤渡真年份酒30年、赤渡 酒分別定位高端和大眾,售價分別為1949元/瓶和288元/瓶。在銷售渠道上,赤渡真年份酒30年以高端會所、跨界政商領袖等團購客戶為主,赤渡 酒以“長期厚利多銷”原則,以山東、河南為核心區域,多元化布局全國市場。
酒訊進入電商平臺,在川酒集團官方旗艦店醬酒分類下,赤渡53度 500ml*6瓶售價468元,已售超400,銷量相對靠前。店內其余產品均為濃香型白酒,銷量最高為超1000。
圖片來源:淘寶川酒集團官方旗艦店截圖
雖然川酒集團官方旗艦店內只有赤渡系列的醬酒產品,但實際上,川酒集團旗下還有另一醬酒系列“國釀”。早在2021年底,醬酒熱尚未退潮,川酒集團發布“國釀”,定價1299元/瓶,兩年后,國釀醬香升級,定價為1599元/瓶。據川酒集團對外稱,2023年,國釀已擁有意向客戶近百家,簽訂合作伙伴達57家,簽約金額近3億元。
作為原酒起家的酒企,川酒集團也在醬酒原酒上加注。目前,公司醬酒板塊擁有二郎和永樂兩個生產基地,年產能達1.5萬噸,儲能近5萬噸。其中,永樂醬酒項目全面建成后,將達到產能5萬噸,整合周邊產能10萬噸,實現儲能30萬噸,可解決5000人以上就業,是川酒集團打造的古藺、瀘縣、納溪三大“原酒夢工廠”之一。
圖片來源:川酒集團官網
酒訊就醬酒布局致電川酒集團,截至發稿,對方暫未回復。
北京酒類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程萬松認為,消費者對醬香酒的認知,越來越理性,因為有品質優勢的醬香酒,才有新的市場機會。但是以目前的產業格局看,有品質優勢的醬香酒,基本集中在核心產區的頭部企業。“川酒集團是否擁有品質優勢的醬酒資源是存疑的。如果有,面向消費者的宣講成本也比較高。”
02 “原酒夢工廠”造夢
提到川酒集團,業內外普遍會先想到原酒。原酒企業一般指為酒企提供基酒的上游生產企業,但在白酒總體產量下滑以及優質白酒企業擴產的背景下,原酒企業的前路漸漸不明朗。
川酒集團提出“中國原酒夢工廠”戰略構想,并非靠一家之力,而是整合與抱團。目前,川酒集團已整合酒企260余家,5萬余口窖池,年產能約60萬噸,儲能達100萬噸。一通整合之后,川酒集團的體量越發可觀——2023年川酒集團實現營收350.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09億元。
不過在越來越多酒企選擇自產原酒的當下,原酒企業單一業務也面臨嚴重擠壓。貴州茅臺投資約155.16億元用于茅臺酒“十四五”技改建設項目,項目全部達產后,茅臺酒產能將達到7.58萬噸;除此之外,郎酒、習酒、國臺酒業、安酒、珍酒等醬酒企業均有擴產計劃。
據權圖醬酒工作室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醬酒產能約75萬千升,預計2030年觸頂達到100萬千升。也就是說,在醬酒企業擴產且行業產能不斷飽和的情況下,醬酒原酒的出路將進一步壓縮。
在此情況下,川酒集團選擇了多香型布局。酒訊注意到,川酒集團已經形成“三香、三區、三廠”模式,啟動瀘州瀘縣“中國濃香原酒夢工廠”、古藺“中國醬香原酒夢工廠”、納溪“中國清香原酒/OEM定制夢工廠”建設。除此之外,川酒集團還將在四川全省范圍內的優質原酒產區擇地建設“原酒夢工廠”,包括成都邛崍“原酒夢工廠”、宜賓五糧濃香“原酒夢工廠”、德陽綿竹濃香“原酒夢工廠”。
事實上,近年來不少白酒上市公司提出了多品牌、多香型布局,盡可能擴大消費者覆蓋面,抓住不同香型的紅利,如老白干酒“一樹三香、五花齊放”、古井貢酒“三品四香”、珍酒李渡在三省的四家酒企覆蓋三個香型等。不過從市場反饋來看,多香型只起到了品類占位作用,難以實現大份額的市場占有。
圖片來源:衡水老白干官微
“原酒企業如何突破創新,這應該是川酒集團需要思考的核心課題之一。”程萬松表示,因為越來越多的酒企意識到,把質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是企業穩健發展的基石,所以紛紛擴建產能、自釀原酒。這就給原酒市場帶來一個新的挑戰,大酒企不再大宗購買原酒,最多選擇一些特殊的調味酒。原酒企業傳統的、為酒企供應原酒的生意基本行不通,就需要尋找新的突破點。
03 定制酒帶隊突圍?
原酒業務壓縮的情況下,川酒集團一邊加碼多香型“原酒夢工廠”,一邊力推定制酒業務。
在定制酒方面,川酒集團以產業鏈形式布局,包括利用基金模式打造“原酒銀行”,打造“中國白酒芯片”(最優酒體設計),建設“中國白酒產業孵化平臺”,推進“中國酒類企業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升級等。
目前川酒集團形成定制酒的“1+2+N”品牌矩陣。“1”即國釀醬酒,“2”是敘府和赤渡,還有“一城一品”的“N”個品牌,如二峨、重龍、雪域雄鷹、金葫、通川等,目前在全國已落地34個城市,復興、孵化50多個區域品牌。
圖片來源:川酒銷售公眾號
但定制酒在國內生存空間也受限。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定制酒存在定位、產品同質化的現象。中國白酒的定制屬于大批量的定制,與國外的限量定制不是一個概念。國內大酒廠的定制酒大部分也是通過經銷商來進行銷售的。不出名的小酒廠更加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上取得份額。
酒類分析師肖竹青則認為,川酒集團現在是一種求生存的狀態,認為醬酒能賺錢,就來做醬酒。因為在原酒的銷售方面目前萎縮嚴重,所以在品牌酒的經營方面努力尋找生存的機會。未來川酒集團仍將面臨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是資源整合力,一方面是渠道營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