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陽戈
北交所新一輪受理中,國泰君安保薦的江蘇公司精創電氣便在其中。該公司掛牌股轉系統剛1年時間,最近融資是在2023年8月,募資約1千萬元補流,此次IPO計劃募資2.5億元。

產能利用率、產銷率雙高
根據精創電氣說明書,公司成立于1996年4月12日,曾在2023年6月6日掛牌股轉系統,剛好1年時間,實際控制人為李超飛、李敏及李小凡。
李超飛配偶系李敏,李超飛與李敏的女兒系李小凡,三人合計持股79.7%。
精創電氣主營業務為冷鏈設備智能控制器、醫藥與食品冷鏈監測記錄儀、制冷熱泵檢測儀表及環境顆粒物檢測儀器等產品的研產銷,并提供物聯網和基于云的系統解決方案。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主要包括冷鏈設備智能控制器、節能電控箱、工業冷水機控制器;物聯網記錄儀、數字溫度標簽;紅外檢漏儀、智能歧管儀、智能真空泵等產品以及物聯網、云計算等服務。公司產品及服務主要應用于制冷暖通(HVAC/R)、醫藥、食品和環境檢測等行業或領域。
據悉,精創電氣在中國深圳、南京、上海、徐州設有分子公司,海外則覆蓋美國、英國、巴西等國。2023年,公司境內境外的銷售額占比分別為51.73%和48.27%。
根據數據,精創電氣產品的核心生產工序是SMT貼片及DIP插件,鑒于SMT工序屬于公司標準化生產環節和影響產能的核心瓶頸工序,故產能計算主要依據公司SMT生產線數量及生產能力,且SMT線路自動化運行程度較高,人工限制因素較少,故制約產能的核心要素為設備的運行時間。2023年精創電氣設備標準工時28224小時,實際生產工時26328.01小時,產能利用率93.28%。

2023年精創電氣的總產量為490.02萬臺,銷量總數為510.19萬臺,產銷率達到了104.11%。

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占比最高的“冷鏈智能控制類產品”和“多元感知冷鏈監測記錄產品”在2023年的均價是同比下滑的,下滑幅度分別為7.33%和2.9%。

多項違規
根據說明書,精創電氣存在多項違規。
關于報關,精創電氣表示,由于相關代理報關機構或員工存在未能準確識別供應商提供的錯誤信息或與相關供應商或主管海關溝通不到位等工作失誤,公司曾受到海關處罰。最近一次是在2023年11月7日,公司于2023年10月23日向海關申報出口溫度控制器375臺,實際數量為135臺,存在申報不實情形,被罰款10658元,公司于2023年11月7日繳納完畢罰款。

關于安全,2021年11月,經徐州市應急管理局現場核查,公司銅山新區經緯路倉庫危險化學品倉庫配電箱的金屬框架和底座未接地、配電箱未設置警示標志。徐州市應急管理局于2021年11月5日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公司合并處以人民幣24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2021年11月11日,徐州市應急管理局出具《整改復查意見書》,確認公司已對上述違法行為完成整改;2021年11月16日,精創電氣完成罰款繳納。
關于資金占用,2005年2月精英有限增資時,李超飛、李敏以土地使用權出資,作價金額258.756萬元,二人取得該土地使用權時,公司墊付款項39.378萬元。2015年5月5日,李敏全額歸還公司墊付的款項;2022年7月26日,李超飛、李敏向公司支付上述款項的利息20.61萬元。上述資金占用并非出于實際控制人的主觀故意,且已于申報前規范。相關款項金額較小,未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造成影響。
另外,精創電氣現時擁有坐落于徐州市銅山區新區辦事處驛城村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已取得蘇(2023)銅山區不動產權第0011514號《不動產權證》,其證載土地用途為科教用地。目前上述土地及附屬建筑物被公司用于研發和生產經營,其中生產經營用途與證載用途存在差異。
后續徐州市銅山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于2024年1月22日出具證明,公司可繼續正常使用該等土地及土地所附建筑物,用于研發、生產經營,不會因此要求公司搬遷、拆除等,亦不會因此給予公司行政處罰。精創電氣表示,未來仍存在導致公司被要求補繳土地出讓金或接受行政處罰等潛在法律風險。
原材料IC芯片供貨緊張被動用國產替代
精創電氣的營業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組成。公司直接材料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均超過70%。公司的直接材料主要包括電子元器件類、五金類、塑膠類及包材類等。其中,電子元器件類主要包括IC芯片、傳感器、線路板及繼電器等;五金類主要包括金屬箱體及外殼等;塑殼類主要包括塑殼、吹塑箱及橡膠墊等;包材類主要包括紙盒及標貼等;其他包括生產配套相關輔料等。
這其中,受到全球芯片緊缺的影響,公司于2021年下發了部分海外IC芯片采購訂單,采購周期在50周左右。由于采購周期較長,部分貼片MCU及芯片訂單尚在履行中。基于市場需求及公司戰略轉型,2021年公司開始采用國產IC芯片進行替代,故存在部分海外IC芯片采購訂單中止的情形,即部分訂單實際采購金額小于合同金額。
全球芯片的緊張,也影響到了存貨。2023年精創電氣存貨賬面余額9686.79萬元,較2022年和2021年的1.38億元下降較多。公司稱,主要系2021年度受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的全球芯片供應緊張、美元升值影響以及海外受宏觀環境不利因素等導致的港口堵塞,海運費大幅上升,公司為降低生產經營風險增加原材料及庫存商品規模,大幅提升了安全庫存。2023年度,隨著國際海運情況顯著轉好,船舶周轉速度逐漸恢復正常,通航效率提升,同時公司不斷提升存貨管理能力,在保障產品交付的前提下降低安全庫存量,加快存貨周轉,消化前期庫存使得原材料及庫存商品規模下降所致。
價格方面,2022年度受到宏觀經濟波動及全球芯片緊張影響,IC芯片價格有所提升,2023年度隨著供需形勢的好轉,IC芯片價格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