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程璐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今年閑魚的目標非常明確,MAU(月度活躍用戶數)突破2個億。”這是閑魚總經理丁健(花名:季山)最新拋出的平臺核心指標。
調研機構QuestMobile最新報告顯示,4月閑魚月活用戶已達1.62億,同比增長19.1%。這也意味著,其距離2億目標還差不到4000萬。
閑魚,這個有著10年歷史,占據國內二手閑置市場最大份額的平臺,正被阿里寄予新的期望。
以往淘系各平臺中,淘寶天貓主攻零售,1688負責國內批發供給,閑魚專做二手閑置。但這兩年,閑魚的流量突然迎來爆發性增長,2023年5月注冊用戶數突破5億,今年3月日均GMV(商品交易總額)突破10億元。
在阿里內部,閑魚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去年11月,該平臺成為阿里第一批戰略級創新業務,與1688、釘釘、夸克一起,被外界稱為阿里“四小龍”。對于戰略級創新業務,阿里表示將打破以往在集團內的定位限制,以3到5年為周期持續投入。同年12月,閑魚又升級為淘天集團一級業務。
近日,季山接受了包括界面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介紹了閑魚過去一段時間的發展變化,以及對未來三年的戰略思考。
流量暴漲下的地位提升
2014年,脫胎于“淘寶二手”頻道的閑魚,正式拆分獨立上線運營,當年DAU即突破100萬。
第一任負責人花了5年時間,將閑魚與二手電商交易平臺建立起強關聯,并初步有了社區化雛形。
隨后4年里,閑魚連換三帥,發展方向屢有變化,為了變現,曾在B端(企業級用戶)與C端(消費級用戶)之間搖擺不定。
季山是在2022年4月接任閑魚總經理。產品經理出身的他,有著多年移動產品和社區化經驗,曾參與手機淘寶的發展建設,孵化過“猜你喜歡”“有好貨”等產品。
季山上任后,閑魚提出了“社區”+“交易”雙輪驅動的發展思路,并在2023年5月,升級“海鮮市場”和“會玩”社區,試圖借助興趣達人加固用戶信任關系。在C2C方向上,該平臺還增加了“幫賣”“極速回收” 等官方背書業務。
“社區”有助于提高用戶的使用時長和留存率,鞏固交易的信任感,進而提升交易的頻次與規模;反之,更多好的交易能改善用戶體驗,產出更多內容,從而形成正反饋循環。
這背后,閑魚經歷了一次定位轉變,從閑置物品的交易平臺,變成一個承載年輕人興趣的生活方式交易社區。
對于轉變的原因,季山表示本質上還是在適應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閑魚誕生時,關注的是偏中產生意,沒想到現在會成為年輕人的陣地。
為了打破二手交易的天花板,閑魚開始越來越多地提及“社區”一詞。
得益于過去十年踩中的時代紅利,用戶對閑置交易的接受程度不斷提升。年輕化的社區玩法,也讓閑魚的用戶規模迅速擴大。過去兩年里,其年度用戶復合增長率接近30%。
除了業務增速明顯、用戶具有差異化,閑魚能夠在阿里內部升級的核心原因,“是集團看好閑魚未來的發展。”季山對界面新聞表示。
當前互聯網已經告別了燒錢買量的時代,考慮到閑魚已有相對穩定的商業模式,阿里希望將賺到的錢作為彈藥“打”出去,繼續換取平臺增長。
“短期內,集團是不指望閑魚貢獻利潤的,但投入一定比過去更堅定,發展是未來三年的主旋律。”季山說。
開辟新戰場
為了實現用戶規模增長,閑魚的胃口正迅速膨脹。
7月2日,“閑魚簡歷”功能上線,標志著平臺交易從實物商品走向虛擬服務。首批上線的副業標簽涉及數百個類目,例如跑腿代辦、興趣手藝、語言培訓、形象管理等。
在線下,閑魚也沒閑著。今年年初,該平臺先后在杭州拱墅區、上海落地了兩家社區線下店,未來三年有意探索更多場景的循環商店,例如校園店、物流店,專營店等等。
除此之外,平臺的新首頁已在灰度測試中,頁面變得更簡潔,聚焦人群和圈層,頂部入口讓位給信息流,Tab也將根據用戶的興趣標簽,劃分為二次元、游戲、數碼愛好者、城市玩樂等人群,以便做用戶興趣社區的個性化、定制化的首頁投放。
這還不止,閑置B2C的生意,例如微瑕、99新、臨期/清倉的B端貨盤,也被納入閑魚的計劃列表。

從實物到虛擬,從二手到新品,從線上到線下,從C端到B端,閑魚的定義變得越來越復雜,且每一步都踏入了友商的地盤。
該平臺試圖用6個字總結其所遵循的發展脈絡:能賺、會省、有趣。
同樣主打“生活方式社區”的小紅書上也涌現了閑置交易、虛擬商品等內容。對此,季山表示,雙方確有競爭,但各自特色不同,小紅書的內容屬性更強,偏向于人的分享互動,閑魚重在交易。
“我們的交易太特殊了,每件商品成交背后平均有40個聊天記錄,對應很強的交流社區屬性。”季山認為,閑魚做二次元社區的核心目的,是想了解二次元人群想買什么,通過哪些交易方式才能把平臺的優勢發揮出來,社區只是路徑。
過去,閑魚的二手交易場景主要是C2C,但由于免費、無抽成的低平臺門檻,吸引不少專業賣家進入閑魚,導致平臺B端和C端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用戶也多有吐槽。
季山并不避諱閑魚的賣家身份從C端走向小B,稱閑魚不只是做二手產品交易,未來新品也有很大的增長動力。
這期間,閑魚的管理思路發生了轉變。通常對于用戶體驗不好的B端賣家,平臺優先采取治理措施,限制其流量。但過去兩年,更多強調“運營B端”,比如亮明商家的身份,針對專業賣家提供等級體系,提高高頻交易的收費門檻,提出支持包郵退貨的要求等。
現在的閑魚一方面會圍繞年輕人的興趣圈,提供官方周邊的新品貨源和供給,以實現二次元等群體用戶數的進一步增長;另一方面,也會將微瑕、99新、臨期和清倉商品供給上翻,讓部分商家有機會直面消費者。
也就是說,閑魚要做的不是傳統電商,也不與拼多多直接競爭,而是想做好“撿漏”生意。但閑魚方面也強調,未來一旦更多B端商家涌入,平臺會優先保障C端流量的公平性,這是大前提。
商業化存挑戰
二手生意離不開線下這一重要觸點,這是過去十年閑魚沒做,今年才開始做,且未來遲早要做的事情。據界面新聞了解,當前閑魚在線下更多是在跑模式,驗證動銷模型、單店模型,兩家門店基本盈虧打平。
在閑魚看來,線下一定不是純平臺下場,社區店也不是最終解法,未來一定是開放和加盟并存,與公共資源結合的模式,而非重資產投入。
像愛回收、轉轉、多抓魚的線下模式,多集中在某一垂直領域,閑魚的全品類二手線下門店生意則沒有先例可參考,需要進行長期探索。
只是阿里內部是否會給閑魚足夠長的時間去發展仍充滿變數。蔡崇信和吳泳銘掌舵阿里之后,明確提出核心業務要聚焦,非核心業務要有“自我造血”能力。這也意味著,躋身“戰略業務”的閑魚,仍要有明確的商業化變現路徑才能持續獲得集團的投入。
當前,國外的二手交易變現主要靠抽高傭金,高達10到25個點,但國內二手交易多年保持免費,如何構建穩定的閑置交易商業模式,是閑魚管理層面臨的難題。
據界面新聞了解,閑魚的商業化主要圍繞三個方向:一是收取技術服務費,畢竟閑魚很難長期保持免費狀態;二是流量增長之后該如何變現,廣告體系如何設計,閑魚預計將加強廣告能力建設;再者,增值服務具有較大想象空間,可提供驗貨、回收等服務。
“閑魚是踩到了時代的紅利,但現在應該思考如何超越自己。”季山告訴界面新聞,用戶規模是閑魚的增長動力,平臺只需在創新的維度給消費者創造土壤,就有機會帶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