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摘商業評論 無字
2024年5月30日,徠芬發布了公司創始人葉洪新和網紅羅永浩的對談視頻,重點討論了徠芬新推出的掃振電動牙刷。隨后,徠芬又發布數張海報,“感謝老羅的多次推薦”。
顯而易見,徠芬希望借羅永浩的影響力,擴大掃振電動牙刷產品的市場聲量,讓其再次成為爆款產品,復刻高速吹風機的商業神話。
一、“戴森平替” 徠芬,靠新媒體營銷出圈
曾幾何時,因功能同質化,缺乏技術壁壘,吹風機是一個溢價能力十分有限的產品。2016年,戴森推出了首款高速吹風機Supersonic,轉速高達11萬轉/分鐘,售價2990元,讓行業看到了吹風機產品的商業潛力。
因高速吹風機可以帶來差異化的使用體驗,該市場蓬勃發展。智研咨詢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高速電吹風線上銷售額18.1億元,同比增長37%;線上銷量231.2萬臺,同比增長134%。
對比而言,整體的吹風機市場則增長乏力。2022年,中國電吹風銷量為6147萬臺,同比下跌4%,銷售額為17.9億美元,同比下降1%。
由于看到了高速吹風機市場需求井噴,以及戴森在高速吹風機市場日進斗金,2019年成立之初,徠芬就啟動了高速吹風機研發。次年,徠芬研發成功轉速高達11萬轉/分鐘的三相高速無刷電機,并于2021年推出自家的首款高速吹風機產品徠芬LF01,售價599元,僅為Supersonic價格的20%左右,堪稱“戴森平替”。
為了推動徠芬LF01更快走向市場,徠芬并未類似傳統吹風機企業大力鋪設線下渠道,而是在B站、抖音、知乎等平臺進行新媒體營銷。
比如,36氪曾發文稱,2021年,徠芬將首場發布會視頻做成了切片廣告,投放至抖音、B站等平臺,僅信息流投放一項,就斥資上千萬元。
2022年,徠芬甚至搭建起了50人的內容團隊,專業向B站、抖音、知乎、小紅書等平臺輸出內容。其中《吊打戴森的吹風機為何不是好生意》短視頻,在抖音上播放量破億,促使徠芬銷售額暴漲6000萬元。
一方面,徠芬的產品確實具備高性價比優勢,另一個方面,新媒體營銷的轉化效率相對更高、成本更低,徠芬一舉成為市場的寵兒。
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高速吹風機線上渠道中,徠芬銷售量份額為64%,銷售額份額為40%,超越戴森,位居第一。如此亮眼的市場表現,也推動徠芬的銷售額節節攀升。官方資料顯示,2021年-2023年,徠芬銷售額分別為1.5億、15億和30億元。
事實上,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徠芬的商業神話并非孤例。過去幾年,覓光、花西子、完美日記等網紅品牌也依靠新媒體營銷推廣差異化的產品,進而贏得了市場。
由此來看,徠芬亮眼的業績,很大程度上其實都得益于產品先發以及營銷至上,公司技術和品牌層面的商業護城河并不十分深厚。
二、行業內卷競爭加劇,徠芬成長速度放緩
眼看著徠芬靠高性價比的產品在高速吹風機領域大殺四方,其他品牌也紛紛跟進,推出類似的產品。比如,直白、米家、松下等品牌都已推出超10萬轉/分鐘的高速吹風機產品。追覓科技甚至對外宣稱,自己已經儲備20萬轉/分鐘的高速吹風機技術。
底層技術逐漸同質化,決定了高速吹風機很難維持較高的溢價,廠商需要不斷降價,才能提高產品的吸引力。比如,2023年5月,小米推出了米家高速吹風機H501,預售價僅279元。
奧維云網線上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4月,高速吹風機市場中200元以下的產品銷量銷額顯著增長,零售額占比達12.7%,零售量占比更是高達33.7%。可以發現,200元以下的高速吹風機正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
為了應對市場競爭,2022年9月,徠芬推出了SE版高速吹風機,外觀與LF03幾乎一致,性能略微下降,轉速低0.5萬轉,風速相差1m/s,功率低100w,但售價只要399元,極具性價比。
不過由于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強勢來襲,推出低價產品后,徠芬的業績并未延續此前的高增速。比如,2021年-2023年各年雙十一,徠芬的銷售額分別為0.2億元、 2.9億元和4.4億元,增速日趨收窄。
為了在內卷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擴大市場影響力,2024年2月,徠芬推出了SE Lite版高速吹風機,內置10萬轉/分鐘自研無刷電機、風速19m/s,首發價僅199元。事實證明,極致的低價確實是俘獲消費者的利器。目前,在京東平臺,徠芬SE Lite高速吹風機的評論量超10萬。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配置相似的背景下,徠芬推出售價更低的產品,很難不給高端產品帶來負面影響。此外,低價產品利潤空間有限,成為銷量主力后,也很難不影響公司的整體利潤。
因此,徠芬無休止地參與高速吹風機市場內卷競爭的動作,很大程度上昭示出其缺乏商業護城河的內在焦慮。高速吹風機市場紅利逐漸消逝的背景下,如果未來徠芬依舊十分依賴高速吹風機產品,那么其將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三、切入電動牙刷賽道,徠芬直面“縮水”的市場
考慮到大單品策略正逐漸失效,2023年10月,徠芬召開新品發布會,推出了新一代掃振電動牙刷產品,試圖拓寬產品線。
徠芬布局電動牙刷業務的核心運營邏輯與高速吹風機類似,都是在產品具備高性價比優勢的基礎上,通過新媒體營銷引爆市場。
徠芬掃振電動牙刷產品的起售價僅為299元,采用自研伺服系統,可以同時實現刷毛振動、刷頭擺動。該產品上市后,徠芬再一次在新媒體渠道大力推廣。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讓羅永浩幫忙帶貨,徠芬還在微博、抖音、B站等平臺與諸多數碼博主合作,推出了大量宣傳自家掃振電動牙刷的視頻。
結合官方信息來看,徠芬掃振電動牙刷產品確實一鳴驚人。上市首月,徠芬掃振電動牙刷銷量超13.5萬支,銷售額超4000萬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此后徠芬掃振電動牙刷的銷量并未持續高速增長。目前,在京東平臺,徠芬掃振電動牙刷ABS版、鋁合金版、不銹鋼版三款產品的評論量分別為20萬+、2萬+和5000+,并未完全復刻高速吹風機的商業神話。
這或許是因為電動牙刷市場環境與高速吹風機市場截然不同所致。與高速吹風機技術近期才逐漸平價化,相關產業紅利有一段加速釋期不同,中國電動牙刷市場已發展多年,行業紅利正逐漸消逝。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4年Q1,中國電動牙刷零售額為13.1億元,同比降低7.5%,銷售量為700萬臺,同比下跌13%。這決定了,徠芬電動牙刷的成長空間極為有限。
另一方面,小米、素士等相對先發的電動牙刷品牌,也深諳性價比和新媒體營銷蘊含的商業價值,因而采取了與徠芬類似的方式,推廣自家的電動牙刷產品。
以素食為例,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上半年,其廣告及市場推廣費分別為6617.29萬、1.85億以及1.33億,營收占比分別為6.46%、13.54 %和14.75 %,宣發力度不斷加大,頻頻在抖音、小紅書、B站等平臺刷屏。
由此,反觀徠芬的創業歷程,可以發現,其亮眼的業績,并非源自于產品具備的深厚商業護城河,而是得益于產品具備先發優勢,精準契合市場缺口,輔以大手筆營銷手段,進而快速搶占市場。
然而,面對蓬勃發展的高速吹風機市場,競爭對手并沒有無動于衷,而是紛紛切入徠芬的腹地。
隨著市場競爭逐漸加劇,缺乏商業護城河的徠芬也面臨越來越大的下行壓力,因而不斷下調主力產品的售價,并且開始觀察其他賽道,試圖在其他市場復刻高速吹風機的商業神話。
不過,其他成熟的個護小家電市場早已沒有類似的前沿技術下放紅利期,徠芬的產品或許不得不接受逐漸“泯然眾人”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