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又有公募的“扛把子”基金經理離任。日前,中加基金旗下的固收大將閆沛賢離任,并已在基金業協會完成注銷手續。

公開資料顯示,閆沛賢自2013年加入中加基金,2014年3月份開始管理中加純債一年持有直至今年5月9日離任,管理時間超10年,任期回報率為87.82%。其代表作中加純債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模為188.25億元,自2014年12月17日至今年6月28日離任,任期回報率為59.99%。
今年5月份起,閆沛賢開始陸續卸任管理的9只產品,合計管理規模達到了199.6億元。
中加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是第三批銀行系基金公司。公司注冊資本4.65億元人民幣,注冊地為北京,目前共有六家股東,分別為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4%)、加拿大豐業銀行(持股比例28%)、 北京乾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2%)、中地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紹興越華開發經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
作為銀行系,中加基金以固收類產品為特色。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在管公募產品規模合計為1427.41億元,非貨規模為1314.15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總規模就達到了1297.11億元。而閆沛賢管理的中加純債是公司規模最大的一只公募產品。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年內共有165位基金經理離任,涉及9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從歷年同期情況來看,這一數據創出近9年來最高水平。2016年至2023年同期,離任基金經理數量分別為72人、81人、84人、116人、127人、141人、136人、144人。
從管理人角度來看,頭部公募與中小公募均有涉及。其中,格林基金、嘉實基金、大成基金、華夏基金、招商基金、國聯基金、鵬揚基金、平安基金、易方達基金、中歐基金均有4位基金經理離任。
在離任的基金經理名單中,不乏頗有影響力的公募“老將”。例如,建信基金的姜鋒、圓信永豐基金的范妍、泰信基金的董山青、中郵基金的國曉雯、招商基金的賈成東、中加基金閆沛賢等。
目前,部分離任基金經理的去向已經公布。范妍從圓信永豐基金離職后,已于今年5月加盟富國基金,當前仍處于靜默期。而姜鋒離開建信基金后,將加盟泰康保險旗下的泰康資管。
與此同時,也有基金經理轉崗做研究員,被戲稱為基金經理“回爐重造”。6月下旬,東吳基金旗下4只產品發布基金經理變更公告,根據公告,該公司旗下的兩名基金經理丁戈、王瑞都將卸任在管的所有產品,丁戈轉任高級行業研究員,王瑞也轉崗做行業研究員。
“今年離職的基金經理較多,與市場環境離不開關系。一方面市場較為低迷,基金產品的規模與業績下滑,基金經理考核壓力加大,再加上降薪等因素影響,部分基金經理選擇主動離職、尋找新出路;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基金經理因考核不達標而被動離職。”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行情的波動和限薪等現象,也有基金經理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先茍住,熬過去就好了。”有百億基金經理私下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前兩年公募被推向聚光燈下,基金經理的一舉一動都會被過度放大,現在算是一下子從云端掉下來臉部著地。但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講,給公募行業降降溫是好事,相信公募行業將會回歸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現在行情比較波動,正是基金經理沉下心來磨練內功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