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TCL中環(002129.SZ)要收購的這家外企股價又遭遇重創。
近幾個交易日,Maxeon股價大跌。6月28日及7月1日,Maxeon分別收盤下跌23.84%、35.64%。7月2日收盤,該股再跌67.21%,股價僅剩0.18美元,目前總市值1002萬美元(約合7228萬人民幣)。
2021年2月,Maxeon股價曾一度觸及巔峰的57.97美元。如今股價已較高點蒸發約99.7%。近一個月內,Maxeon股價就已經下跌約90%。

除了股價拉垮和業績不佳外,這家光伏該公司還陷入了訴訟爭議。
美通社網站顯示,Pomerantz LLP公司宣布,已對Maxeon提起集體訴訟,涉及Maxeon及其某些高管或董事是否參與了證券欺詐或其他非法商業行為,建議投資者通過郵件、電話等聯系Pomerantz LLP。
該報道稱,如果是在集體訴訟期間購買或以其他方式收購Maxeon證券的股東,必須在2024年8月26日之前要求法院任命為該集體訴訟的首席原告。
此外,Robbins LLP、Bronstein, Gewirtz & Grossman, LLC等多家律所刊登信息,提示投資者可參與針對Maxeon的集體訴訟。

Bronstein, Gewirtz & Grossman, LLC給出的起訴書顯示,Maxeon未能向投資者披露的信息包括:一,Maxeon依賴于向SunPower獨家銷售某些產品;二,主供應協議終止后,該公司無法“大幅提升銷售額”;三,因此Maxeon收入大幅下降;四,該公司遭遇了“嚴重的現金流”危機。
由于上述原因,Maxeon關于公司業務、運營和前景的正面陳述具有重大誤導性或缺乏合理依據。
Maxeon總部位于新加坡,主要負責設計、制造和銷售Maxeon及SunPower品牌的太陽能組件,其業務涉及非洲、亞洲、大洋洲、歐洲和美洲。
2019年,TCL中環與能源巨頭道達爾達成合作,后者將其控股公司SunPower在美國和加拿大之外的太陽能電池與組件業務分拆至Maxeon,TCL中環當時出資認購了28.85%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去年,TCL中環已經躍升為Maxeon最大股東。
Maxeon近年業績持續虧損。2022年,其營收10.6億美元,虧損2.67億美元;2023年營收增長至11.23億美元,虧損額擴大至2.76億美元。
今年一季度,Maxeon總營收1.87億美元,同比下滑41.11%;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0.8億美元,同比下滑495.38%;其季度出貨量同比下降37%至488兆瓦。Maxeon二季度的業績預期營收在1.6億-2億美元之間。
上述業績表現均低于市場分析師預期,也導致5月30日Maxeon股價一度暴跌50%。
多家分析機構也因此下調Maxeon評級。如Northland Capital Markets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將Maxeon的評級從“持有”下調為“強烈賣出”。高盛集團在6月4日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將Maxeon的評級從“買入”下調至“賣出”,并將公司的目標價從11美元下調至1美元。
全球硅片龍頭、中企TCL中環此前在財報中指出,美國加州分布式光伏新規出臺,且去年美國持續保持高利率環境,對Maxeon形成了較大的經營壓力。
去年,Maxeon對TCL中環業績帶來了16.9億元的負向影響,但后者仍堅持將其納入麾下。
今年5月底,TCL中環公告稱,為加強全球市場布局,將參與Maxeon重組并對其投資。TCL中環需支付的總金額最高約1.975億美元(約合14.3億元人民幣)。
一攬子交易完成后,TCL中環對Maxeon持股比例將由22.39%上升到至少50.1%。Maxeon將并入TCL中環的合并報表范圍內,成為其控股子公司。
界面新聞就Maxeon股價、訴訟等事宜聯系TCL中環,截至發稿未獲得公開回應。
Maxeon曾多次起訴中國企業專利侵權,包括阿特斯(688472.SH)、通威太陽能、愛旭股份(600732.SH)等。
6月28日,Maxeon在此前申請被駁回的情況下,再次起訴愛旭股份侵權。愛旭股份隨即發聲明否認侵權。
愛旭股份在聲明中稱,收到Maxeon在歐洲統一專利法院(UPC)遞交的關于一項歐洲專利的侵權訴訟文件,Maxeon在訴訟文件中提出,愛旭產品侵犯其EP3065184B1專利。
“經查,該專利于2024年3月13日獲得授權,與Maxeon Solar在荷蘭法院臨時禁令申請中被法院駁回請求的EP2297788B1專利屬于同族專利。”愛旭股份表示,經知識產權團隊以及合作的歐洲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多次核驗,確認愛旭ABC產品與其EP3065184B1專利技術有著根本的不同,不存在對該專利的侵犯,將積極應訴。
去年11月,Maxeon起訴愛旭股份及其子公司侵犯了太陽能電池架構的歐洲專利,專利號為EP2297788B1。愛旭股份否認侵權。
今年5月,荷蘭海牙地方法院基于愛旭提供的由歐洲兩家專業機構出具的測試報告,判決愛旭相關產品不存在Maxeon聲稱的專利侵權,駁回Maxeon提出的臨時禁令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