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喬遇
近日,北京同仁堂醫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同仁堂醫養)遞交港股招股書獲受理,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這是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同仁堂集團”)欲打造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同仁堂醫養的收入主要來自提供醫療服務、提供管理服務及銷售健康產品和其他產品,報告期(2021年至2023年)各期收入分別為4.70億元、6.97億元和8.9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79.30萬元、-1466.00萬元和4459.00萬元。
謀求第四家IPO
同仁堂品牌創始于1669年,其“同仁堂”老字號品牌已有335年歷史。目前,同仁堂集團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
從事中成藥的生產與銷售,擁有中藥材種植、中藥材加工、中成藥研發、生產的同仁堂(600085.SH),于1997年6月25日登陸上海交易所。
同仁堂控股子公司同仁堂科技(1666.HK)于2000年登陸港股,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中藥產品業務,產品包括生脈飲口服液、感冒清熱顆粒、牛黃解毒系列、六味地黃丸系列等。
此外,同仁堂孫公司同仁堂國藥(3613.HK)于2013年在港交所上市,主營業務涵蓋中藥產品和保健品的生產、零售及批發業務,產品包括安宮牛黃丸、破壁靈芝孢子粉膠囊等。
這三家上市公司均以中醫藥為核心業務,同花順愛問財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3日,市值分別為531.58億元、65.96億港元和76.18億港元。
此次赴港IPO的同仁堂醫養,也由同仁堂集團最終控股。
同仁堂醫養于2015年3月17日在北京成立,至今已發展成為中國非公立中醫院醫療服務行業規模最大的中醫醫院集團。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照2022年的門診就診人次和相應醫療服務收入計,同仁堂醫養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IPO前瘋狂外延收購
據招股書披露,同仁堂醫養是一家領先的中醫醫療集團,按照連鎖醫院、基層連鎖醫療機構及互聯網醫院三個層級構成自有和管理醫療機構。
截至2024年6月19日,同仁堂醫養已建立分級診療服務網絡,包括11家自有線下醫療機構及一家互聯網醫院,以及九家線下管理醫療機構。同仁堂醫養擁有總計2028名醫師,包括20名擁有國家級榮譽稱號的醫師。已形成中醫心病科、中醫腦病科、中醫內分泌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中醫腫瘤科和非藥物治療等科室。
報告期(2021年至2023年),同仁堂醫養的大部分收入來自于向中國客戶提供醫療服務,所產生的收入分別為4.50億元、5.96億元、7.31億元,分別占同年總收入的95.8%、85.5%及81.6%。

同仁堂醫養在近幾年內進行了一系列收購,公司稱這些收購行為意在強化在長江三角洲的業務布局以及擴展在全國的醫療服務網絡。
例如,2021年,同仁堂醫養與同仁堂山西藥店訂立股權轉讓協議,同意以541.11萬元收購太原醫療管理51%的股權,該收購于2022年3月完成,自2021年1月1日起合并到同仁堂醫養集團的合并財務報表中。
2022年,同仁堂醫養收購三溪堂保健院和三溪堂國藥館的控股權(下統稱“三溪堂”)。同年,同仁堂醫養完成對北京同仁堂第二中醫醫院49%的股權的收購,代價為4201.12萬元。
2024年1月同仁堂醫養收購上海承志堂70%的股權,代價為9100萬元,以強化長江三角洲的業務布局。同時進行集團內重組,收購鞍山同仁堂中醫醫院和石家莊同仁堂中醫醫院51%的股權,代價分別為600.29萬元和46.92萬元;2月,公司收購北京同仁堂第二中醫醫院。
同樣在2月,同仁堂醫養與第三方營利性醫院共同以輕資產模式成立齊齊哈爾同仁堂中醫醫院(正在籌備開業中);3月,粹和藥店成為同仁堂醫養的全資附屬公司;6月,同仁堂醫養訂立股權轉讓協議擬收購上海中和堂60%的股權,預計將于2024年12月完成,以進一步加強上海的業務版圖。
持續大手筆兼并收購下,同仁堂醫養毛利率從2021年的16.9%增加至2022年的17.6%。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三溪堂國藥館銷售的若干醫療產品(如貴細藥材)帶來的較高毛利率,自2022年5月31日起,其財務業績已合并入公司的財務報表。2023年公司毛利率進一步增加至21.6%,主要原因是收購三溪堂保健院,其財務業績自2022年5月31日起已合并入公司的財務報表。
合規管理顯不足
截至2024年6月19日,同仁堂醫養正面臨一樁圍繞建筑工程合約糾紛的未決訴訟。該訴訟起源于2023年2月,一家建設項目服務提供商(簡稱“原告”)向同仁堂保定分支機構提出索賠,要求支付未結的質量保證金。同年11月,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同仁堂保定需向原告支付質量保證金共計約680萬元。

為執行此判決,截至2024年6月19日,同仁堂保定已有價值71.9萬元的銀行存款被凍結,凍結期限定為一年。同時,為防止財產轉移,同仁堂保定的部分物業資產亦被查封,查封期限為三年。目前該判決已正式生效,但同仁堂保定尚未履行支付義務,相關應付款項已在公司的合并財務狀況表中作為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予以反映。
此外,同仁堂醫養正推進同仁堂保定的出售事宜,預計將在未來兩年內完成對該醫療機構的轉讓。
在運營層面,作為醫療服務提供者,同仁堂醫養亦面臨推廣活動合規性的挑戰。依據中國現行法律法規,醫療機構在發布醫療廣告前必須獲得醫療廣告審查證明。公司旗下上海承志堂中醫門診部就曾因在未取得相關證明的情況下,通過微信官方賬號發布醫療廣告,受到了當地監管機構的行政處罰。
不僅如此,合規性問題還體現在旗下醫院的運營上。具體而言,上海承志堂中醫門診部因重復收費、超標準收費及醫療廣告內容未經審查等違規行為,先后兩次受到處罰,罰款總額14.78萬元。
此外,2024年4月,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有限責任公司因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被處以1萬元的罰款。
2019年,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還曾因部分治療項目記錄缺失等問題,遭受全市通報批評,并被要求追回違規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