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QDII基金的“瘋狂”仍在持續。
7月2日,國投證券、興業證券等多家券商發布提醒公告,稱納指科技ETF(159509.SZ)被交易所列為重點監控證券,交易所將對該證券的異常交易行為進行從嚴認定。
截至當日收盤,納指科技ETF下跌1.16%,溢價率仍然高達17.59%。而在7月1日,該基金的溢價率達到了20.15%。

今年1月份,上交所表示,對MSCI美國50ETF等溢價較高的基金進行了重點監控。深交所則對日經ETF等基金進行重點監控,對頻繁大量參與該證券交易、存在異常交易行為的投資者從嚴監管。
這和QDII今年以來的持續高溢價有關。以納指科技ETF為例,截至7月2日,景順長城基金已經連續發布了超80則高溢價風險的提醒公告,并多次在早盤的9:30-10:30進行停牌。
但由于美股科技股的連創新高,今年上半年納指科技ETF的收益率達到了33%,超過宏利景氣領航收益的30.19%,成為半年度的業績冠軍。最新數據顯示,納指科技ETF的資產凈值已經達到了103.17億元,而去年三季度末該基金規模僅為6.2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最新收盤日,QDII中共有10只超100億元。廣發、國泰、華安、大成、華夏、嘉實等旗下的納斯達克100ETF今年以來陸續被大量資金涌入。
除了納指科技ETF外,還有多只QDII產品保持高溢價。標普500ETF(513500.SH)溢價率達6.95%,日經ETF(513520.SH)、納指100ETF(513390.SH)、納斯達克ETF(513300.SH)等溢價率均超過5%。
在密集發布的高溢價提醒公告中,還多了一只新面孔——華安法國CAC40ETF(513080.SH)。截至最新收盤,該ETF的溢價率達到了3.3%。該基金發布了溢價風險提示公告稱后續將根據溢價率情況采取臨時停牌等措施。公開資料顯示,華安法國CAC40ETF成立于2020年,成立以來收益率為50.96%。
QDII基金溢價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由于QDII基金存在外匯額度限制,當基金公司的外匯額度用盡時,會暫停場外申購,導致投資者只能通過場內交易購買,這種供需不平衡會推高基金的溢價率;另一方面,交易時間差、匯率波動等因素也會影響QDII基金的凈值和交易價格,進而導致溢價或折價現象。
“ETF價格通常圍繞凈值波動,供需關系會影響價格,買得多、賣得少,價格可能就高于實時參考凈值,就產生了溢價;相反的情況,賣得多、買得少,就會產生折價。”有公募基金研究人士表示,ETF折溢價偏離度和持續時間在套利的機制下,幅度相對有限。但如果ETF在一級市場申購受限,那么這一套利機制的有效性可能會大大降低,高溢價短期難以消除。尤其是跟蹤海外指數的ETF, 由于QDII額度的限制,套利難度大,相對容易發生折溢價大幅波動的情況。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產品的稀缺性,以納指科技ETF為例,這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只跟蹤納斯達克科技市值加權指數的產品,就必然吸引了大量的關注。”該人士表示。
在近日召開的2024景順長城指數國際化論壇上,景順長城總經理康樂表示,現代資本市場必定是一個雙向開放的市場,相信在指數“引進來”和“走出去”方面,未來還有巨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