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全球排名第三和第五的光伏電池龍頭IPO進程均不順利。
6月28日,深交所創業板官網顯示,因中潤光能保薦人撤回上市申請,該公司IPO已終止。幾乎在同時,潤陽股份IPO注冊批文在歷時12個月后失效。
無獨有偶,這兩家公司均是江蘇企業,且其保薦機構均是海通證券。


根據行業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2023年,中潤光能光伏電池出貨量全球第三;潤陽股份排名第五。
去年5月15日,中潤光能IPO已被受理,半年后已通過上市委會議。該公司業務單一,主營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上會稿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中潤光能擁有電池片產能45.04GW,年末公司電池片產能規模將擴大至超過50GW。
中潤光能計劃募資23億元,其中20億元投入年產 8GW 高效光伏電池項目(二期),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界面新聞注意到,這比該公司最初招股書的募資計劃少了17億元,中潤光能原計劃補充流動資金20億元。
因尚未形成一體化產能,所以當上游原料出現價格波動時,電池片環節盈利受硅片、組件環節兩頭擠壓,相關業績受影響明顯。2020-2022年,中潤光能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12億元、-1.92億元、8.3億元。去年1-6月,該公司凈利潤9.3億元。
2021年,受硅料價格階段性上漲帶動單晶硅片價格提升的影響,中潤光能主營業務毛利率由12.56%下降至5.28%,故出現虧損。
該公司曾透露,擁有境內組件產能4.5GW,以優化產業鏈布局,且便于自主檢測和推進電池片升級,更有效匹配下游需求。在海外市場,中潤光能于柬埔寨建成 2GW單晶 PERC 電池片產能、1.2GW組件產能,于老撾建成 5GW單晶PERC電池片產能,并于老撾進一步投建4GW高效光伏電池片產能、3GW 組件產能,前述老撾基地產能將在2024年開始陸續建成投產。
相較之下,潤陽股份的IPO進程“拖”得時間更長。早在2022年3月,潤陽股份IPO已受理,同年11月通過上市委會議,半年多之后提交注冊并生效。
生效后,潤陽股份上市進程再無動向,直至注冊批文到期。證監會在此前文件中提到,同意潤陽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注冊申請,批復自同意注冊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
潤陽股份主營同樣集中在電池片環節,這部分業務占其總收入的99%以上,此外該公司已建成自有硅料、組件產能,加快電站投資布局。
據 PV InfoLink 統計,2020年-2022年,潤陽股份太陽能電池片銷量均位居全球第三名。同期,該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13億元、4.86億元、20.4億元。
2023年,潤陽股份出貨量已經跌至第五的位置。去年1-3月,潤陽股份凈利潤 10.13億元。
潤陽股份計劃募資40億元,其中20億元用以投入年產 5 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5億元投入年產 5GW 異質結電池片生產項目,其余補充流動資金。
截至2022年末,潤陽股份擁有單晶 PERC電池片產能25GW,計劃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14GW TOPCon電池生產線。
與中潤光能相比,潤陽股份產能和海外拓展不及前者。此前InfoLink就曾評論,中潤光能的超車得益于長久布局海外渠道與海外擴產。潤陽股份在海外大尺寸電池產能超過5GW,并已建成 2GW 大尺寸組件產能。
此前,IPO節奏階段性收緊,光伏行業眾多企業上市無果。今年以來,陸海新能、儒興科技、百佳年代等企業撤回了IPO申請。近日,晶盛機電(300316.SZ)公告,終止子公司美晶新材的創業板上市計劃。
近日,三大交易所均已重啟IPO受理,IPO有望恢復常態化。不過,兩大電池龍頭的IPO折戟,還是給后市光伏行業發展蒙上了一層陰霾。
除了IPO板塊,今年光伏行業也出現多家被“ST”的企業,瀕臨退市,包括ST陽光(600220.SH)、ST愛康(002610.SZ)、ST航高(002665.SZ)、ST嘉寓(300117.SZ)等,前三者已經停牌,6月中旬,ST陽光已鎖定成為今年光伏行業退市第一股。
目前,光伏產業鏈價格仍在走低,多晶硅價格最低逼近3萬元/噸,行業加速出清。
天合光能全球營銷總裁楊豹認為,目前產業鏈價格基本已經到了各家公司成本的邊緣,這也是很多公司今年一季度陷入虧損的重要原因。當前組件價格,已足夠提升電站投資人的項目收益,預計價格會在底部穩定一段時間,隨著二三線公司逐步從市場退出,供需會逐漸趨于平衡,價格將觸底反彈。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也在SNEC期間表示,6月份應該是價格的底部,排除有一些企業殊死一搏,否則基本上不太可能再低于現在的價格,預計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價格會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