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婷
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周日發布報告稱,各國央行的抗通脹政策取得成效,全球經濟正在平穩著陸,但是風險仍然存在,尤其是政府負債較重的國家需要特別注意。
報告指出,全球經濟長期以來一直依賴不可持續的債務驅動型增長模式,導致私人和公共債務達到歷史高位,貨幣和財政政策空間大幅減少。一旦經濟增長勢頭減弱,對公共支出的需求上升,國債市場將首先受到沖擊,之后壓力可能會蔓延至整個金融市場。
BIS提醒那些財政狀況因利率上升而進一步惡化的國家“緊急行動”,優先修復財政狀況。
為了降低風險、穩定財政,BIS認為,發達經濟體今年的赤字不宜超過GDP的1%。去年該行建議的指標是不超過GDP的1.6%。
BIS成立于1930年,最初是為處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戰爭賠款問題而設立,后演變為一家各國中央銀行合作的國際金融機構。目前,BIS成員包括63家央行和貨幣當局,成員國GDP總額約占全球的95%。BIS總部位于瑞士巴塞爾,在中國香港地區和墨西哥城設有兩個代表處,并在世界各地設有創新中心。
呼吁各國政府修復財政條件是BIS的長期立場,但在目前的全球經濟政治背景下,這一提醒顯得格外應景。
BIS在報告中用圖表展示了全球舉債大國的情況,其中包括日本、意大利、美國、法國、西班牙和英國。
BIS總裁阿古斯汀·卡斯滕斯指出,BIS雖然未在報告中點名哪國政府,但傳遞的信息很明確,即這些國家政府必須停止公共債務的飆升,并接受利率可能不會回到疫情前超低水平這一事實。
就在BIS報告發布前幾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四發布報告稱,預計2024年美國GDP同比增長2.6%,較其4月份的預測下調0.1個百分點。這是基于IMF近期對美國進行例行考察后得出的結論。IMF認為,美國政府當前財政赤字過高,導致公共債務與GDP比率持續上升,遠高于審慎水平。
6月18日,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上調2024財年預算赤字預測至1.915萬億美元,比2月時的預測高出27%,并預計2024財年聯邦債務凈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將升至3.1%,2025財年將進一步升至3.4%,創194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報告中,BIS肯定了各國央行抗通脹的努力,認為這些努力頗有成效。不過,BIS認為,考慮到服務業通脹韌性較強、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各國央行應謹慎行事,不宜過早放松貨幣政策。
另外,BIS指出,單靠央行無法實現經濟長久繁榮,還需要其他政策制定者,特別是政府采取行動開展結構性改革等,使經濟能夠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和氣候變化等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