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geClub
前言
隨著“祖父母時代”來臨,隔代撫養已經成為一種全球趨勢。調研顯示,我國有94%以上的老年人在不同程度地養育孫輩。
然而,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讓不少年輕人遠離家鄉到大城市發展。地理上的分隔加之父母尚未退休的客觀情況,讓隔代撫養成為現代家庭的難題。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奶奶一小時”項目從老年角色的經濟和情感需求出發,在有再就業需求的銀發群體和有雇傭需求的年輕父母之間搭建了一個線上連接平臺。
平臺給予了老年人一個重新證明自身價值的機會,能夠讓他們意識到自己還有能力繼續工作,并為此得到報酬、受到尊重。
在本文中,AgeClub將走近“奶奶一小時”項目,分析其發展歷程、商業模式和業務布局,希望能為我國銀發再就業市場的創新發展帶來一些啟示。
PART 01 隔代撫養趨勢下,老年人的再就業需求
長壽社會的全球趨勢
隔代撫養在我國十分普遍。根據中國老齡中心調查數據,2014年,在全國0-2歲兒童中,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高達60%-70%,其中,30%的兒童完全交由祖輩照顧。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2022年的調研顯示,我國有94%以上的老年人在不同程度地養育孫輩。
實際上,隔代撫養并不是我國特有的現象。
根據《歐洲健康、老齡化和退休調查》,早在2004年,歐洲大陸有58%的祖母和49%的祖父參與照料15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而且該比例還在持續上升。
德國馬科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指出,預計2050年全球將有21億祖父母,占人口總數的22%。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情形下,孩子對家庭和社會而言變得更為珍貴,祖輩更有可能、也更愿意幫助照護兒童。
可見,隨著“祖父母時代”來臨,越來越多的祖輩參與兒童照料,將會成為一種全球趨勢。
老人的經濟和情感需求
盡管祖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人們往往從父母或者兒童角度出發,來探討隔代撫養的相關問題。這之中,老年角色的經濟和情感需求常常被忽略。
一方面,照顧小孩并不輕松,老人的睡眠時間被壓縮,休閑時間變得零碎,社交活動機會也明顯減少,隔代撫養的“工作強度”也許并不亞于上班。
但另一方面,撫養孫輩對老人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通過照顧孫輩,老人擁有了第二次育兒機會,回報感和滿足感增強。這種行為還會增加代際交流、豐富退休生活,讓老人得到情感上的正向回饋。
由此,平衡二者的付費帶娃模式開始在部分國家興起。
例如,首爾家庭研究協會曾對450個定期照顧孫輩的老人展開調查,發現近80%的老人都能得到工資。在巴西,“付費奶奶”也成為家庭關系中的新元素。
然而,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不少年輕人遠離家鄉到大城市發展。地理上的分隔加之父母尚未退休的客觀情況,讓父母幫忙照顧孩子成為了難題。
俄羅斯“奶奶一小時(Babushka for an Hour)”項目從全新視角出發,讓有再就業意愿的老年群體和有照顧需求的年輕家庭之間產生連接,在幫助老年人獲得新職業、增加收入的同時,增進老人與小孩之間的代際交流,提升銀發族退休生活的幸福感。
PART 02 按勞分配,付費帶娃助推銀發經濟
創始源起
“奶奶一小時”項目是創始人娜塔莉·林科娃(Natalie Linkova)在攻讀博士期間構思的。在博士期間,娜塔莉的研究方向是代際互動如何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造成影響。
在俄羅斯,很多關涉老年人的項目都具有公益性和志愿性。但娜塔莉認為,將這類服務作為社會事業不具有長期可行性和有效性。
“對于老年人而言,特別是那些擁有深厚專業背景和學術技能的老人,這不公平。我強烈反對不計報酬的工作,他們應當因為自己的付出獲得相應回報?!?/p>
在娜塔莉看來,“奶奶一小時”的意義在于,給了老年人一個重新證明自身價值的機會,能夠讓他們意識到自己還有能力繼續工作,并為此得到報酬、受到尊重。
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父母們不用擔心上班期間孩子沒人照看,老年人則在增加收入的同時豐富了退休生活。
業務發展
“奶奶一小時”自2016年在莫斯科推進以來,收獲了快速的業務發展和良好的社會口碑。
在業務發展上,“奶奶一小時”采取“輕運營+重資產”結合的運營模式。
首先是開發項目平臺?!澳棠桃恍r”在官方網站上列舉出供需側的雙向信息,方便孩童父母和求職老人使用。
其次是建立培訓學校。項目還在線下為老人建有培訓學校,對照護所需的技能進行培訓。
通過培訓后,爺爺奶奶們不但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學、輔導功課,還能和他們分享有益于成長的人生經歷。
在社會口碑上,“奶奶一小時”獲得莫斯科企業“年度最佳社會項目”稱號,也得到俄羅斯戰略倡議署及互聯網項目發展基金等眾多機構的商業扶持。
目前,這項在莫斯科及其周邊地區開展的服務項目已經舉辦了1000多場培訓活動,為兒童看護市場提供了超過16000名合格的銀發照護者。
PART 03 一個在線平臺,實現代際供需連接
年輕父母可以通過“奶奶一小時”線上平臺尋找到合適的老人照護者。該線上平臺頁面設置簡潔、操作簡單,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信息注冊
父母登錄網站后,首先需要填寫姓名、電話、郵箱等基礎信息,進行注冊。
注冊成功后,還要補充完善其余內容,包括對兒童特殊情況的介紹、對老年照護者職責、技能、時間的特殊要求、家庭住址和期望薪酬等。
相關信息填寫越詳細,系統后續為父母匹配合適人選的可靠性會越強。
2.選擇老人
“奶奶一小時”為父母選擇老年照護者提供了三種方式。
一是平臺幫助選擇。當父母完成注冊并填寫相關信息后,平臺工作人員會根據信息,在指定時間內為用戶匹配最符合要求的老人。在此模式下,平臺人員還會審查應聘老人的資質和技能,以確保護理質量。
二是父母自己選擇。平臺根據父母的住址和薪酬,為其提供人選名單,父母可以在名單中選擇心儀對象。
三是等待老人回復。當父母提交照護需求后,平臺會同步給老人端。如果有老人有意愿并覺得自己能勝任,可以通過平臺向家長方發出申請。
3.面試簽約
有初步意向后,父母可以獲取心儀老人的電話號碼及其他數據,并通過網絡或線下的方式進行面試。
完成面試且更新進展后,平臺會為雙方提供合同模板。雙方簽約后,勞動合同正式成立。
在該過程中,“奶奶一小時”根據不同服務類型實施不同的收費制度:如果用戶采用自己選擇的方式,需向平臺支付2990盧比(約人民幣240元);若采用平臺人員幫助匹配形式,需向平臺支付15000盧比(約人民幣1162元)。
此外,“奶奶一小時”還為用戶提供“保險”特殊服務,售價為40000盧比(約人民幣3108元)起。購買此項服務后,父母可以在4個月或12個月內免費更換老年照護者。
通過搭建第三方平臺,“奶奶一小時”連接了父母和老人之間的代際需求,實現了更好的可信度、更簡單的交易流程和更大的市場覆蓋率,最終在付費老人帶娃市場收獲了成功。
PART 04 開展培訓課程,確保服務質量
在搭建線上平臺之外,“奶奶一小時”還在線下積極為老人開展培訓課程。
完成培訓且通過結課考試的老人將獲得經由俄羅斯政府官方認證、莫斯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支持的證書,增加其再就業的競爭優勢。
培訓內容
從形式上看,培訓課程包括講座、實踐練習、小組作業、實習等。
從具體內容上看,參與培訓的老人將學習和實踐有關兒童營養、兒童心理、童年心理創傷、代際互動的傳統課程,以及護理者職業素養、如何預防和糾正情緒和職業倦怠等心理課程。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奶奶一小時”也在不斷更新自己的課程體系。例如,在2022年,為應對遠程護理困境,平臺增設了關于“線上看護”的課程,教會老人如何在線上確保孩子安全、保證孩童的注意力。
值得一提的是,“奶奶一小時”還特意為65歲以上老人增設了線上課程,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高齡學習者。
參與情況
對于父母來說,兒童照護者是否年輕并不重要。在選擇時,他們更為看重的是能力。
一名經受過良好教育、通過培訓課程且擁有豐富生活經驗的老人,不僅能確保兒童安全,更能幫助孩子完善性格,健全心智,引領孩子開拓視野,豐富世界觀。
“奶奶一小時”項目所吸引的退休者也正是這一群體。平臺調研顯示,大多數參與學習的老人都是知識分子的代表:有27%的申請人擁有學術背景,超過70%有大學學歷,有些甚至同時擁有2到3個學位和一段杰出的職業生涯。
服務評價
通過市場反饋來看,家長們都非常滿意。這些爺爺奶奶不但可以照顧兒童起居,還能輔導他們做功課,分享對他們成長大有裨益的經歷和觀點,在生理和心理上助力孩童成長。
“我們盧德米拉奶奶有著豐富的人生體驗,她給孩子講述了在也門和莫桑比克的旅程,還陪著孩子一起去了博物館?!币晃患议L留言表示。
也有家長對帶娃奶奶表達了感激之情:“在塔蒂阿娜奶奶的影響下,我們的兒子愛上了閱讀,甚至還學會了不少詩歌!”
可見,對于知識淵博有耐心的付費帶娃老人,市場反響良好。
結語
目前,我國退休群體中有相當比例的人群有再就業意愿,尤其是低齡老年人。一般而言,其再就業的驅動力包括經濟愿意和社交需求。
而隔代撫養的職業化,不僅能滿足老人的經濟需求,促進代際互動,還能讓他們持續參與社會活動,收獲精神和身體上的雙重滿足,不失為老年再就業的一種良好模式。
洞察老年群體當下的就業重心和將來的需求趨勢,是布局中老年再就業市場的前提。
未來,企業有望進一步深挖銀發就業市場的創新點,打造雇傭者和老年人的溝通渠道,讓日益龐大的銀發族能夠真正實現“老有所為”。
參考資料:
俄羅斯龍報:《莫斯科興起“1小時爺爺奶奶”:請老年人看娃請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