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定焦 黎明
編輯|魏佳
又一家造車新勢力要上市了。
6月26日,合眾新能源(哪吒為旗下汽車品牌,以下簡稱“哪吒”)遞交招股書,擬在港交所上市。如果沖刺成功,哪吒將成為“蔚小理”、零跑、極氪之后,第六家獨立IPO的中國造車新勢力。
實際上兩年前,哪吒就啟動了IPO的籌備工作,當時同為二梯隊的零跑、威馬也要去港股,最后被零跑搶了先,威馬則一度瀕臨破產。
哪吒是2022年新勢力的銷冠,此后增長乏力,2023年被理想、蔚來、零跑、小鵬反超,在新勢力中只能排到第五。今年以來,哪吒銷量繼續低迷,除了出海,整體表現平平。
很多人可能對這個品牌不熟悉,尤其在一二線城市。但哪吒公司其實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并很快就拿下了造車資質,如今算下來,造車也有十年了,累計交付出去的車超過40萬輛。
也許有人看不上哪吒品牌,也有人認為它虧損太大,不一定能活到最后,但這家公司至少是目前僅剩的幾個還在認真造車、還在規模化交付、還在持續經營的新勢力之一。當然,它面臨的挑戰也不小。
招股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哪吒汽車的窗口,以下是正文。
賣車不賺錢,資金略緊張
500多頁的招股書,我們摘取幾個數據,勾勒一下這家公司的輪廓。
- 在售五款新能源車,去年賣了12.7萬輛,單車均價10.9萬元。
- 賣車主要靠經銷商,539家門店,其中直營店114家。
- 去年收入135.5億元,單車毛虧1.58萬元,公司凈虧68.7億元。
- 流動資產141億元(其中包括現金54億元),流動負債161億元。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哪吒主要賣的是10萬元左右的經濟型車型,賣車不賺錢,現金流也不寬裕。
先看外界最關注的虧損問題。2021、2022、2023這三年,哪吒的凈虧損分別是48.4億元、66.7億元、68.7億元,加起來有184億元,而且目前看不到減虧的跡象。
對于造車而言,虧損不是大問題,因為大家基本都是虧的(理想是個例外)。蔚來和小鵬,過去三年分別虧損392億元、244億元,零跑加起來也有122億元。重點要看為何虧損。
哪吒是真的在賠本賣車。它的毛利率一直是負數,過去幾年雖有提升,但去年也還是-14.9%。而各種費用隨著銷量的增加水漲船高,銷售及分銷開支去年增加了9億元,研發開支增加了7億元,導致經營層面虧損加劇。
哪吒經常被拿來跟零跑對比,這兩家新勢力都是做低價小車起家,銷量規模、發展階段都相近。對比下來,零跑的業績要比哪吒好一些。
去年,零跑的交付量是14.4萬輛,總收入167.5億元,單車均價11.6萬元,各項指標都比哪吒高那么一點。
零跑之前也是賠本賣車,毛利率長期為負,但去年它首次實現了全年毛利轉正,經營現金流也轉正了。而哪吒還沒跨過這個階段。
公司規模上,零跑有員工9314人,哪吒是7932人,零跑擁有560家門店,哪吒是539家。雖然差距不大,但總體上零跑還是“領跑”的。
再看現金流。造車其實也是現金流管理的生意,汽車的單車價值高,一輛車賣10萬元,賣1000輛就是1個億,但如果銷量起不來,現金就會被廠房、設備、庫存所占用。車企需要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才能持續經營。
哪吒的流動資金不寬裕。過去三年它的經營現金流都是負的,截至今年4月底,它還有57.5億元的借款。
今年以來,哪吒用多種手段補充現金。比如,繼續向銀行借款,它還有20.1億元的銀行借款額度。再比如,發行可轉債,哪吒在今年4月和6月分別向桐鄉、南寧的地方國資發行了兩筆可換股債券,金額加起來10億元。
這兩筆債券,相當于是哪吒向地方借錢,地方國資有權在未來以16.15元/股的價格轉換成股票。如果哪吒上市后股價表現不錯,這兩筆借款可能就不用還了,但如果股價不及預期,哪吒可能得連本帶息一塊歸還。
當前的資本市場對新造車不太熱情。作為參照,零跑最新股價27港元/股,市值361億港元,相比48港元的發行價跌幅達44%。
這次港股IPO,哪吒能募到多少錢,就看要投資人是否看好了。
股權結構分散,賣車先toB后toC
哪吒的創始人是方運舟,安徽桐城人,清華大學博士后,2014年創辦合眾新能源之前擔任過奇瑞新能源公司的副總。
這家公司跟清華、奇瑞淵源深厚。比如,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在很早就投資了哪吒,哪吒的第一款車N01很多東西借鑒了奇瑞的車。
哪吒現任CEO張勇,2018年初才加入哪吒,在那之前他是北汽新能源的副總。張勇加入后,董事長方運舟將日常經營交給他,自己逐漸退到幕后。
哪吒跟浙江桐鄉、江西宜春、廣西南寧三個地方政府關系緊密。桐鄉是哪吒第一座工廠所在地,也是第一輛車下線的地方;宜春國資在2018年從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手中接過哪吒的股份,成為當時的大股東;南寧國資后來也投資了哪吒,哪吒在那里建設了工廠。此外,四川、合肥的國資也對哪吒有投資。
哪吒CEO張勇曾透露,2020年C輪融資前,地方產業基金的股權占比超過60%;團隊占比超20%;剩下不足20%的部分為清華系和社會資本。
經過后來的多輪融資后,地方政府產業基金的股權被稀釋,哪吒的股權結構變得極其分散。下圖是哪吒IPO前的股權架構:
從中可以看出,哪吒沒有持股超過20%的單一股東,股東之間做了各種利益實體和一致行動人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三六零出現在股權名單中,持股9.12%,可以算得上“舉足輕重”。之前三六零宣布投資哪吒時,曾被質疑資金沒到位,如今看錢確實到位了。今年以來,周鴻祎進軍車圈當網紅,頻繁自造熱點,給哪吒汽車帶來不少流量。
哪吒在早期階段面向的主要是對公市場,很多車以公務用車采購、企事業單位團購的方式買走了。另外,哪吒曾向共享出行公司投放了很多新車。
有一位汽車行業的投資人曾對「定焦」分析,哪吒早期也想做C端市場,但一直打不開局面,因為產品力不太夠。為了有數據去支撐估值,哪吒當時走了一些to B和to G的渠道,to C的比較少。
后來,哪吒進行戰略轉向,開始對外講述to C的故事。隨著哪吒產品力跟上,C端私人用戶占比提升,哪吒才算正式步入正軌,跟“蔚小理”坐到了一張桌子上競爭。
哪吒通過直營店和經銷商渠道賣車,絕大部分車通過經銷商賣出去。2023年,經銷商為哪吒貢獻了80.4%的收入。
經銷商又分為普通經銷商和大客戶經銷商,普通經銷商跟哪吒一樣開店賣車,截至2023年底,哪吒一共有425家經銷商門店,114家直營門店。
大客戶經銷商會批量采購,再轉賣給網約車公司、出租車公司、駕校等機構。2023年,大客戶經銷商產生的收入是18億元,收入占比14.1%。按10.9萬元的單車售價折算下來,18億元差不多是1.66萬輛車,這些車相當于最后被用作營運車輛了。
車價在提升,出海是亮點
關于未來如何盈利,哪吒在招股書中提了五點措施,包括提高效率、增加服務、技術創新等,真正重要的只有兩條——推出售價更高的新車型,繼續拓展海外市場。
早年哪吒一直主打10萬元以下市場,第一款車N01是一款微型車,補貼后售價6.68萬-9.96萬元。后來幫哪吒拿下2022年銷冠的哪吒V、哪吒U,也是主打性價比的便宜小車。
10萬元級別的市場,利潤非常微薄,競爭尤其激烈,要賺錢很難。如今比亞迪秦將A級車的價格都殺到了10萬元以下,降維打擊,其他品牌快沒活路了。
過去兩年哪吒一直在沖高,想把品牌調性和單車售價往上拉一拉,甚至為此犧牲了一些銷量。
品牌沖高的首款車型哪吒S,現在每個月能賣一兩千輛,成績中規中矩。新推出的“半價理想L6”哪吒L,在上市時做了不少營銷,投資人周鴻祎沒少幫忙吆喝,價格提上去了,銷量還有待市場檢驗。
從過往數據看,哪吒的單車售價確實一直在提升。2021、2022、2023年分別是7.1萬元、8.4萬元、10.9萬元,今年前四個月是11.3萬元。隨著哪吒L批量交付,這個數據肯定會進一步提升。
憑借低價車型入市,逐步提高產品形象、單車售價及后期毛利率,這個過程不會很容易,但它是必經之路。
隔壁的零跑已經快完成這一轉型。戰略放棄售價便宜的T03,力推更貴的C系列,如今C系列車型銷量占比已達八成。這也是零跑的毛利率能率先轉正的重要原因。
出海,是哪吒更愿意對外講述的故事。
哪吒是對出海戰略貫徹最堅決的新勢力之一。早在2021年,哪吒就開始研究右舵車型,并將出海的第一站選在了東南亞。次年,哪吒在泰國開出首家海外門店,開始交付右舵車型。
相比蔚來、小鵬看中的歐洲市場,東南亞要更容易進入些。東南亞鼓勵電動汽車,對中國廠商相對友好,還有地理優勢,而歐洲最近提高了關稅壁壘。
2023年,哪吒在東南亞的銷量是12958輛,排在新能源銷量榜的第三位,占據10.5%的市場份額。排在哪吒前面的也是中國廠商——比亞迪、上汽MG(名爵),特斯拉以8959輛的成績排在第五。
哪吒在招股書中說,以上險量計,哪吒AYA系列2023年在東南亞小型純電動車銷量中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高達52%。注意前面的定語:小型,純電動。
也是因為布局早,市場處于早期,哪吒能在東南亞搶占先機。2023年下半年開始,哪吒出海加速,先是在香港成立全球總部,進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約旦、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然后開始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進行本地生產。
2023年哪吒一共出口了17019輛車,占它總銷量的13.7%,貢獻了12%的銷售收入。在新勢力中,這個成績算是不錯的。
哪吒的出海是真出海,不僅賣車,還在當地建廠,能看出來是著眼長期發展。國內市場太卷,出海或許能走出一條跟“蔚小理”不一樣的路。
如今的哪吒,還處在快速擴張階段,無論是品牌沖高,還是出海,都是必須打贏的硬仗。港股IPO,將為它帶來更多彈藥。